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赏析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可是论传诵程度还是《木瓜》更高,它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按,成于汉代的《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这一说法在宋代有严粲(《诗缉》)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诗古微》)等人支持。与毛说大致同时的三家诗,据陈乔枞《鲁诗遗说考》考证,鲁诗“以此篇为臣下思报礼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意见与之相同。从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赠答说”开始流行,《诗集传》云:“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词,如《静女》之类。”这体现了宋代《诗》学废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但这一说法受到清代《诗》学独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际恒的批驳,《诗经通论》云:“以(之)为朋友相赠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现代学者一般从朱熹之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因此诗主旨说法多不同,而“木瓜”作为文学意象也就被赋予了多种不同的象征意义。其中“臣子思报忠于君主”“爱人定情坚于金玉”“友人馈赠礼轻情重”三种意象逐渐成为“木瓜”意象的主流内涵。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琚(瑶、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这样,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王维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

  “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其深层语义当是:虽汝投我之物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实贵逾琼琚(瑶、玖);我以琼琚(瑶、玖)相报,亦难尽我心中对汝之感激。清牛运震《诗志》评此数语云:“惠有大于木瓜者,却以木瓜为言,是降一格衬托法;琼瑶足以报矣,却说匪报,是进一层翻剥法。”他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但将木瓜、琼瑶之类已基本抽象化的物品看得太实,其他解此诗者似也有此病。实际上,作者胸襟之高朗开阔,已无衡量厚薄轻重之心横亘其间,他想要表达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从这一点上说,后来汉代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尽管说的是“投金报玉”。其意义实也与“投木报琼”无异。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佚名介绍和佚名诗词大全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复制作者 佚名
猜您喜欢

天游观歌寄赠崇安王明府(戊子)

形式:

昔我登武?,胜绝天游观。 诸峰罗舄下,一亭表天半。 水纹断续流,石骨阴阳判。 药垆茗碗不外求,谷鸟林猿迭相唤。 老夫高寻豁两眸,坐久懒下崎岖丘。 夕阳满树岚翠浮,白云忽起山之幽。 须臾逢逢涨岩壑,仰视昴车井钺参旗收。 恍如置我不系之虚舟,蓬莱方丈海外州。 天鸡乍唱旭日旦,依旧列岫仍环周。 回思此地神物怪疑讵可测,愿为道士骖驾白鹿骑青牛。 年今八十行叹复坐愁,安得九节竹杖扶我重上仙掌之峰头。 闲吹铁篴弄明月,乾鱼粗饭长勾留。 合阳王子今为宰,诗思潘江文陆海。 仙才自合治仙山,一鹤一琴恒并载。 棹歌九曲和元音,逸韵清锵音欸乃。 书院琳官次第新,陈丹暗粉更番改。 昼帘暇日考图经,祠禄题名旧章在。 骚人初度先春期,玉梅早发珊瑚枝。 邑人跻堂齐介眉,颂侯戬谷无不宜。 三浆十酒斟满卮,亦有鼓板兼歌师。 当筵漫奏宾云曲,明府自有白雪阳春辞。

复制 朱彝尊 《天游观歌寄赠崇安王明府(戊子)》
类型:

斋中读书十二首 其七 (甲申)

形式:

《诗》亡王迹熄,百国有《春秋》。 鲁叟乃笔削,宝书肆旁搜。 晋《乘》楚《梼杌》,郑志亦见收。 斯为天子事,邦国合九州。 大书王正月,恐疑于孟陬。 胡氏逞私智,谓以夏冠周。 岂其一布衣,斧钺威诸侯。 美恶同其辞,此言尤谬悠。 当其在讲幄,君臣意绸缪。 经义月经进,讽谏同转辀。 是时十将存,可复二帝雠。 奈何戒黩武,惟知安是偷。 得毋桧所荐,知已士当酬。 流传误后学,乖舛难悉纠。 曷不废其书,述事准左丘。

复制 朱彝尊 《斋中读书十二首 其七 (甲申)》
类型:

桥下小轩对菊效陶(癸未)

形式:

商风拂昧谷,翳日浮云移。 晚节菊有芳,不随萧艾萎。 黄白爱并列,朱紫或间之。 虽乏有皖实,沃沃呈其姿。 主人治席砚,弟子前摛辞。 抗论孔壁书,兼咏伐檀诗。 吾亦扶杖至,逍遥循阶墀。 良久发清讴,妙舞堂中施。 三爵客多又,一觞我同持。 人生如噩梦,境适且自怡。 今者若不乐,将为四座嗤。

复制 朱彝尊 《桥下小轩对菊效陶(癸未)》
类型:

杂诗二十首 其十 (壬午)

形式:

昔有池仲鱼,移居城门下。 城门设重关,际夜上银锁。 既无穿窬患,兼有击柝逻。 自谓智虑周,乃藏杀身祸。 烈焰已具扬,扑灭势不果。 吁嗟骨用朽,前事资验左。 处世多危机,冲波少安柁。 桑海讵难乾,?天亦可堕。 宋郑四国灾,咸秦三月火。 达人殷远忧,朝市足恒裹。 逍遥十亩间,为乐无不可。

复制 朱彝尊 《杂诗二十首 其十 (壬午)》
类型:

南山杂咏十七首 其七 龙井(辛巳)

形式:

一泓渟山坳,过者不敢唾。 虽然龙窟宅,亦许斗茶坐。 起摹襄阳碑,惜为僧所涴。

复制 朱彝尊 《南山杂咏十七首 其七 龙井(辛巳)》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