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与 通 欤;乡 通 向;辟 通 避)

赏析二

  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心”不可小视,因为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这几种道德的萌芽形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意近“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应该推求本心,顺着“本心”的方向发展,并将它发扬光大,从而成为道德上完善的人。

  放到《告子上》全文里看,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亏心事来。其实,仅对本文的结构进行一番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它的主旨是讲每个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

  简要分析如下:在第1段里,作者用比喻的方式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并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加以阐明。行文至“所恶有甚于死者”,作者对这个观点的论述就结束了。紧接着“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提出了新的命题:人人都有“是心”(即本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有它。第2段就是对这个命题的论说和阐明。作者用一般的人和乞丐都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用“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概括失去“本心”的人的惯有行为,并对此进行批评和嘲讽。

  需要注意的是,作者举的失去“本心”的事例,并不牵涉生死,而只是富贵与“义”之间的矛盾与对立,所以,它和“舍生取义”的说法没有什么关系。从课文整体上看,人应该保有“本心”是本文论述的中心。“舍生取义”的观点和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讲的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正面论证;“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反面论证。

  朱熹说:“此章言羞恶之心,人所固有,或能决死生于危迫之际,而不免计丰约于宴安之时,是以君子不可顷刻不省察于斯焉。”(《四书章句集注》)这段概括主旨的话,还是比较恰切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褚生介绍和孟子及其弟子诗词大全

褚生

...
复制作者 孟子及其弟子
猜您喜欢

人日同孙松坪张汉瞻杨晚研宫友鹿钱亮功方拱枢吴元朗蒋杨孙家德尹集王赤抒邸舍分赋上元灯八首 其八 屏风灯

形式:

三尺孤光一片冰,当筵珠翠照何曾。 眼昏巳少看花分,更隔看花雾一层。

复制 查慎行 《人日同孙松坪张汉瞻杨晚研宫友鹿钱亮功方拱枢吴元朗蒋杨孙家德尹集王赤抒邸舍分赋上元灯八首 其八 屏风灯》
类型:

张夏旅壁见德尹堕车伤指绝句戏次原韵三首 其二

形式:

一笑驱驰老未休,堕鞍如与少陵谋。 回思下泽车中客,不为封侯合转头。

复制 查慎行 《张夏旅壁见德尹堕车伤指绝句戏次原韵三首 其二》
类型:

阻风小孤山北昼梦家园牡丹盛开醒而闻鹧鸪声戏成一绝

形式:

群仙一味嘲轻脱,故引名花入卧游。 却被鹧鸪呼客起,黄芦苦竹近江州。

复制 查慎行 《阻风小孤山北昼梦家园牡丹盛开醒而闻鹧鸪声戏成一绝》
类型:

花洋镇阻风望小孤山借东坡慈湖峡五首韵 其一

形式:

积水西南一眺空,海门遥在有无中。 行人已达大雷岸,好借半帆潮信风。

复制 查慎行 《花洋镇阻风望小孤山借东坡慈湖峡五首韵 其一》
类型:

吴船花烛词为谈未庵赋十首 其九

形式:

曾趋粉署殿东厢,鸡舌犹馀旧赐香。 好唱新翻新乐府,贺新凉是贺新郎。

复制 查慎行 《吴船花烛词为谈未庵赋十首 其九》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