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与 通 欤;乡 通 向;辟 通 避)

简析

  本文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他从人应如何对待自己的欲望入手,在生与死、利与义、守义与失义等方面,层层深入、正反对比地论证了义重于生,必须舍生取义。还强调指出“非独贤者有是心(舍生取义之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人如果经不住万钟、宫室、妻妾、施恩的诱惑,必然会“失其本心(舍生取义之心)”。

  《鱼我所欲也》一文用面对鱼和熊掌之间的抉择,比喻面对生命和大义之间的选择,孟子会毅然“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当中的“义”和文章最后的“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本心”都是指人的“羞恶之心”(按如今的通俗理解,可以理解为“廉耻之心”)。因为人只有拥有“羞恶之心”,才能分清哪些是道德底线可以承受的事,哪些是道德范围所不接纳的事,哪些是“所欲有甚于生”的事,这样才能不被“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和“所识穷乏者得我”所诱惑,而像“不食嗟来之食”的人一样,内心有一种凛然的“义”。

  《鱼我所欲也》一文本身的结构和材料所揭示的中心论点应当是:人皆有“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本心”,“贤者能勿丧耳”。如果把《鱼》文分成三段来分析,是不难说明这一观点的。本文逻辑严密,析理精深,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生动、流畅,气充词沛,颇具说服力。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褚生介绍和孟子及其弟子诗词大全

褚生

...
复制作者 孟子及其弟子
猜您喜欢

虞美人 · 其一东园赏春,见斜日照杏花,甚可爱

形式:

游人莫笑东园小。莫问花多少。一枝半朵恼人肠。无限姿姿媚媚、倚斜阳。 二分春去知何处。赖是无风雨。更将绣幕密遮花。任是东风急性、不由他。

复制 毛滂 《虞美人 · 其一东园赏春,见斜日照杏花,甚可爱》
类型:

阮郎归

形式:

雨馀烟草弄春柔。芳郊翠欲流。暖风时转柳花球。晴光烂不收。 红尽处,绿新稠。秾华只暂留。却应留下等闲愁。令人双鬓秋。

复制 毛滂 《阮郎归》
类型:

点绛唇 · 其二家人生日

形式:

何处君家,蟠桃花下瑶池畔。日迟烟暖。占得春长远。 几见花开,一任年光换。今年见。明年重见。春色如人面。

复制 毛滂 《点绛唇 · 其二家人生日》
类型:

踏莎行 · 其四正月五日定空寺观梅

形式:

景泮冰檐,情回瑶草。副能守得春来到。管曾独自索春怜,而今觑着东风笑。 粉凝酥寒,云房睡觉。胭脂也不添些小。天真要与此花争,是伊占得春多少。

复制 毛滂 《踏莎行 · 其四正月五日定空寺观梅》
类型:

踏莎行 · 其七追往事

形式:

芳气霏微,薄衣料峭。何人正倚桃花笑。流红不出武陵溪,这回空与春风到。 尊俎全稀,风情终较。安仁老也谁知道。碧云无信失秦楼,旧时明月犹相照。

复制 毛滂 《踏莎行 · 其七追往事》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