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候蛩凄断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赏析

  据《珊瑚网》卷八记载:陆行直《清平乐·重题碧梧苍石图》序中有“候虫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流水漫,惊见芦花来雁。可怜瘦损兰成,多情因为卿卿。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一词。词中所言“卿卿”为当时陆之歌伎,才色皆称。此词定稿后关键字句有较大改动。大概是在作者收入词集时,有意为之。原词无非是写一点“花情柳思”,表达出一种风流艳情,而定稿则将艳情转向“愁情”——为国破为家亡而发的感慨致深的悲愁。

  上片“候蛩”四句写出秋意:候蛩(即蟋蟀)的哀鸣,西风的衰飒,秋月的清冷,秋江的澄净,无雁的芦花,一幅萧杀的“秋晓图”。以中,人们不难触发出一股悲愤忧愁的“共鸣”来。作者选景立意颇深:写秋寒,不言西风呼啸,而言候蛩凄断;写秋感,不半个愁字,而言芦花盼雁。既含蓄又有美感,表现作者深厚的功力。

  下片“暗教”四句,道出无限“秋愁”:“兰成”,南朝梁时诗人廋信的小字,后其被北方政权所俘。“梧叶”,梧桐之叶,其最易引发秋感。白居易《长恨歌》中有“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把“秋雨梧桐”作为人世中最易引起愁情悲感的事来写。而晚唐词人“温庭筠”又有“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更为梧叶增添丰厚的感情积淀。而作者言梧叶而写“一枝”,正是更加形象地表现出孤苦潦落,刻划人物情景入木三分。下片短短几句,却把上片所写之景统统升华、提炼成了情语,借廋信之事道出人间道不尽的悲欢离合,借梧叶之孤义表达人世的苍沧。而最后一句“梧叶秋声”又极具概括性和艺术性,又成为盖世佳句。

  此词在艺术上是成功的,从选景的巧妙,从言情的深远,都极具特色。其笔调精练,含蓄;其风韵幽雅独特;其意境清空淡远;其情感真切感人。正是由于这样的造诣,张炎的“秋词”可以与宋玉的《九辩》、欧阳修的《秋声赋》并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张炎介绍和张炎诗词大全

张炎

张炎,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前半生富贵无忧。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南宋亡,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
复制作者 张炎
猜您喜欢

送李士仪归宣府兼柬郑克脩

形式:

壮年丰采动人群,坐爱清风满旧闻。 却是诗书还有种,缪家兄弟不如君。 移床夜散城东雨,跋马朝停塞上云。 因忆郑虔迁谪久,不胜吟罢立斜曛。

复制 李东阳 《送李士仪归宣府兼柬郑克脩》
类型:

送钱医官归镇江

形式:

退食初回鹓鹭群,小斋诗卷坐斜曛。 官闲翰墨翻为累,岁晚江湖又送君。 乡社衣冠犹近古,故家医术更斯文。 金山寺里邻僧在,应共孤亭望海云。

复制 李东阳 《送钱医官归镇江》
类型:

晴洲钓者为兵部尚书程公作

形式:

一曲晴洲胜浣花,尚书不似野人家。 溪头雨过云随日,浦口鸥来水动沙。 诗兴平生在泉石,宦途忧国换年华。 江南旧宅经游地,分付春风管钓槎。

复制 李东阳 《晴洲钓者为兵部尚书程公作》
类型:

方石先生祖母赵节妇没已五十年方石以礼部侍郎诰请移为旌表为诗纪事

形式:

路接清风岭未遥,旧乡遗俗岂全消。 百年始报生成德,六馆重开节义条。 星小竟随孤月照,江清耻受恶溪潮。 先生不为彝伦起,兹事因何彻九霄。

复制 李东阳 《方石先生祖母赵节妇没已五十年方石以礼部侍郎诰请移为旌表为诗纪事》
类型:

哭傅曰会郎中用体斋见慰韵 其一

形式:

秋来哭子正酸辛,又悼通家意更真。 寄我尚题前月信,惜君犹是后生身。 江山荏苒年华尽,梦寐分明笑语亲。 因与大苏谈旧事,半床风雨两愁人。

复制 李东阳 《哭傅曰会郎中用体斋见慰韵 其一》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