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整体把握

  这篇短文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人和”,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宋朱熹对这一章的注释是:“尹氏曰:言得天下者,凡以得民心而已。”清焦循的注释是:“民和为贵,贵于天地,故曰得乎丘民为天子也。”可见这一章不是论战争,而是讲民心向背的,是借战争论述实行“王道”(即“仁政”)的重要性。由此逐层推进,短文先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做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最后由人和推演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完成本文的论证。

  这一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并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短文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地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

  本文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很有说服力。比如在论证地利不如人和时,作者先用四个并列的双重否定句,充分铺张防守一方所具备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条件,然后陡然一转,说出失败的结局,使得“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有了很强的说服力。又如在阐述他的“得道者多助”时,作者也是先用了三个否定的排比句,顺理成章地推导出结论;然后又把“多助”和“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孟子介绍和孟子诗词大全

孟子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
复制作者 孟子
猜您喜欢

题兰史独立图

形式:

举国睡中呼不起,先生高处画能传。 黄人尚昧合群理,诗界差存自主权。 胸有千秋哀古月,眼穷九点哭齐烟。 与君同此苍茫况,隔海相望更惘然。

复制 丘逢甲 《题兰史独立图》
类型:

蓬州扇

形式:

竹丝细织柄牙棕,茧纸匀糊尺幅中。 侧帽曲遮花外日,曳衫轻送柳边风。 画摹石谷神何肖! 制出金城样更工。 等是蒲葵称粤产,奉扬惜少晋诸公。

复制 丘逢甲 《蓬州扇》
类型:

次韵答马竹坪孝廉

形式:

蚝墩遗碣访文公,踪迹天涯愧断蓬。 异域逢君话桑梓,好音遗我过丝桐。 功名漫说垂青史,世事惟宜醉碧筒。 预约东山重握手,大忠祠畔木棉红。

复制 丘逢甲 《次韵答马竹坪孝廉》
类型:

沙陇过郑太史邦任

形式:

拿舟来访郑公乡,路入前溪打桨忙。 文字千秋宗太史,江山百里控潮阳。 故家闽粤乡音古,遗事咸同夜话长。 莫道岭东耆旧少,眼中还有鲁灵光。

复制 丘逢甲 《沙陇过郑太史邦任》
类型:

长至日张景唐少尉以所著地理辨正再疏见示,为题册首

形式:

五色云光久黯然,玉函空叹失家传。 喜逢剥复循环日,快读阴阳相宅篇。 上古龟龙亡秘谶,中原蛟蜃遍腥涎。 抗怀欲说全球势,两运同交待十年。

复制 丘逢甲 《长至日张景唐少尉以所著地理辨正再疏见示,为题册首》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