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文章理解

  题目理解

  “伤”,是哀伤,叹惜的意思。“伤”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为仲永这样一个天才最终沦为一个普通人而感到惋惜,第二层意思是为像仲永的父亲这样不重视后天教育,思想落后的人而感到可悲,第三层意思是为那些天资不及仲永,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最终连普通人都不如,重蹈了仲永的覆辙的人哀伤。

  文体介绍

  本文叙事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第一段是“闻",第二段是先“见”后“闻”。叙事一气贯通而又层次分明,详细有致而又结构紧凑,内容集中而又意指鲜明。这种见闻录的方式使方仲永与“我”发生了联系,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真切之感。文章语言平实而又不乏感情色彩。文章以“伤仲永”为题,写的是可“伤”之事,说的是何以可“伤”道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于一个神童“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

  方仲永的形象

  天生神童,却因后天的不学习,而沦为普通人的典型形象。

  思想感情

  本文通过记叙方仲永才华泯灭的事例,指出了当时不重视人才培养的时弊,强调了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对人才成长的重要性。

  文章的道理

  方仲永的通达聪慧,其天资比一般才能的人高得多,可惜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而最终成了一个平凡的人令人感到痛惜,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要学习,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和对泯灭人才环境的批评。也对应了孔子的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主题

  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王安石介绍和王安石诗词大全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
复制作者 王安石
猜您喜欢

镇海楼二首

形式:

独上层楼唱越风,尉佗城郭夕阳中。 九州南尽馀沧海,万里秋高作寓公。 旌节雄藩秦塞改,衣冠故国楚庭空。 倚栏欲写兴亡感,依旧江山霸气雄。

复制 丘逢甲 《镇海楼二首》
类型:

次韵答晓沧冬日见过草庐

形式:

罗雀门庭客退闲,漫天风雪入愁颜。 良朋命驾每千里,置厦庇人空万间。 满座酒尊怀北海,中年丝竹负东山。 与君怕作河桥别,衰柳飘零不可攀。

复制 丘逢甲 《次韵答晓沧冬日见过草庐》
类型:

重阳前数日风雨忽集慨然有悲秋之意

形式:

四山风紧湿云流,落叶声中客倚楼。 蕙怨兰啼千里梦,蛩烟雁雨一城秋。 伯龙鬼笑谋何拙,洗马人言意始愁。 丛菊空留他日泪,故园烽火未曾收。

复制 丘逢甲 《重阳前数日风雨忽集慨然有悲秋之意》
类型:

次韵晓沧秋雨感怀

形式:

黯黯湘帘窣地垂,茂陵卧病枉寻思。 全军左袒无周勃,逐客留书有李斯。 孺子阴符空北面,故人高会罢南皮。 寻常车马今萧寂,酹酒秋原唤可儿。

复制 丘逢甲 《次韵晓沧秋雨感怀》
类型:

寿兰史五十

形式:

五十尚如此,百年将奈何? 文章新岁月,涕泪旧山河。 暂作支离叟,难求安乐窝。 南飞孤鹤在,聊取祝东坡。

复制 丘逢甲 《寿兰史五十》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