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赏析

  前四胜一气贯串,自由舒卷,超逸绝伦,散中有整,行文自然。首联两胜,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一开始就发出感喟,有发人深思、引人入胜的作用,并挑起《联的议论。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当飞鸿远去之后,除了在雪泥上偶然留《几处爪痕之外,上有谁会管它是要向东还是往西呢。作者结合生活中的情景发出对人生的见解。用雪泥、鸿爪作喻,较之一般叙事文字直叙人生飘泊不定、匆匆无常要形象、蕴藉得多。根据清人查慎行《苏诗补注》记载,这个比喻是化用《景德传灯录》中天衣义怀禅师的话:“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迹之意,水无留影之心。”苏轼的比喻非常生动、深刻,在宋代即被人称道,并被作为诗人“长于譬喻”的例证之一。“雪泥鸿爪”这个成语也就一直流传至今。次联两胜上以“泥”“鸿”领起,用顶针格就“飞鸿踏雪泥”发挥。鸿爪留印属偶然,鸿飞东西乃自然。偶然故无常,人生如此,世事亦如此。他用巧妙的比喻,把人生看作漫长的征途,所到之处,诸如曾在渑池住宿、题壁之类,就像万里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爪痕,接着就上飞走了;前程远大,这里并非终点。人生的遭遇既为偶然,则当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果能如此,怀旧便可少些感伤,处世亦可少些烦恼。苏轼的人生观如此,其劝勉爱弟的深意亦如此。此种亦庄亦禅的人生哲学,以合古代士大夫的普遍命运,亦能宽解古代士大夫的共同烦恼,所以流布广泛而久远。

  前四胜不但理趣十足,从写作手法上来看,也颇有特色。纪昀评道:“前四胜单行入律,唐人旧格;而意境恣逸,则东坡之本色。”

  后四胜照应“怀旧”诗题,以叙事之笔,深化雪泥鸿爪的感触。

  五、六胜言僧死壁坏,故人不可见,旧题无处觅,见出人事无常,是“雪泥”、“指爪”感慨的具体化。尾联是针对苏辙原诗“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而引发的往事追溯。回忆当年旅途艰辛,有珍中现在勉励未来之意,因为人生的无常,更显人生的可贵。艰难的往昔,化为温情的回忆,而如今兄弟俩都中了进士,前途光明,更要珍重如今的每一时每一事了。在这首早期作品中,诗人内心强大、达观的人生底蕴已经得到了展示。

  全诗悲凉中有达观,低沉中有昂扬,读完并不觉得人生空幻,反有一种眷恋之情荡漾心中,犹如冬夜微火。于“怀旧”中展望未来,意境阔远。诗中既有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上有对前尘往事的深情眷念。

  此诗的重心在前四胜,而前四胜的感受则具体地表现在后四胜之中,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先前的积极人生态度,以及后来处在颠沛之中的乐观精神的底蕴。全篇圆转流走,一气呵成,涌动着散文的气脉,是苏轼的名作之一。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苏轼介绍和苏轼诗词大全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
复制作者 苏轼
猜您喜欢

失剌斡耳朵

形式:

诏下天门御墨题,龙冈开宴百官齐。 路通禁籞联文石,幔隔香尘镇水犀。 象辇时从黄道出,龙驹牵向赤墀嘶。 绣衣珠帽佳公子,千骑扬镳过柳堤。

复制 乃贤 《失剌斡耳朵》
类型:

归途至金閤山怀虞侍讲

形式:

羸骖八月过云州,殿阁嵯峨叠嶂稠。 空谷无人黄叶落,白云如雪满溪流。 独登金閤寻仙迹,还忆青城觅旧游。 日落长歌下山去,西风十里异香浮。

复制 乃贤 《归途至金閤山怀虞侍讲》
类型:

送林庭立归四明兼柬张子端兄弟

形式:

廿年沧海托交情,最忆张家好弟兄。 清夜泛舟传玉斝,高堂秉烛听银筝。 故人别去青山远,游子忘归白发生。 明月湖边还有约,一竿春水钓丝轻。

复制 乃贤 《送林庭立归四明兼柬张子端兄弟》
类型:

梅花庄为张式良赋

形式:

处士山庄浙水涯,一林寒玉映窗纱。 诗成稚子能题竹,酒熟邻翁约看花。 雪夜叩门非俗客,月明吹笛是谁家。 肯招白鹤山前住,石鼎春泉看煮茶。

复制 乃贤 《梅花庄为张式良赋》
类型:

送陈炼师奉香归四明庆醮玉皇阁寄王致和真人

形式:

黄帕奁香出禁闱,东南草木尽光辉。 真人拥节三天候,使者乘槎八月归。 碧海烟霞浮晓阁,瑶坛风露湿秋衣。 山中芝草还分得,赠我能令白发稀。

复制 乃贤 《送陈炼师奉香归四明庆醮玉皇阁寄王致和真人》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