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赏析

  这首咏物诗,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诗中句句扣紧寒菊的自然物性来写,妙在这些自然物性又处处关合、暗示出诗人的情怀。“抱香”,喻指自己高洁的民族情操,“北风”,双关语,暗示北方来的蒙古统治者。全诗写得壮烈激昂,掷地有声。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句主要意思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独有菊花挺立在凌厉的风霜之中,不与百花争妍斗艳。紧接着,诗人又写百花已经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篱旁,意趣无穷。这里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风拒霜、独放光华的自然之趣,也是画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洁坚贞、真淳自得的主观之趣。诗句融入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此中有真意”的意趣。范成大在《范村菊谱序》里提到“以菊比君子”的说法,云: 岁华晼晚,草木变衰,乃独晔然秀发,傲睨风露,此幽人逸士之操。”范成大序文与郑思肖诗句的题旨是相同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领悟郑思肖诗歌意象的深刻内蕴。

  后两句诗意深转一层。菊花盛开后,在枝头逐渐枯萎,花瓣并不凋谢落地,故云“枝头抱香死”。北风在南宋文学家的笔下象喻来自北方的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诗句用隐喻手法,是说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真诚地剖白了诗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这两句诗有所本,宋代朱淑真《菊花》诗:“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郑思肖略事点化,使诗的意蕴更为深化,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这首诗的重点是托物言志,不在于发挥画理,因此具有咏物诗的特征。全诗写菊花之形貌,得菊花之神理,又能超乎其上,在充分表现菊花自然属性的同时,摅写了郑思肖的爱国情操,既表现出菊花的自然美,菊画的绘画美,又表现了画家兼诗人的人格美,使菊花形象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得到和谐的统一,这首题画诗也便有了崇高的审美体验和深睿的哲理含蕴,使读者从中获得美感愉悦和生活启迪。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郑思肖介绍和郑思肖诗词大全

郑思肖

宋末元初诗人、画家,福州连江(今福建连江县)人,字所南,号忆翁,一号三外野人。少为太学上舍生,应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痛国事日非,叩阙上书,不报。宋亡,隐居吴下(今江苏苏州),寄食城南报国寺。坐卧未尝......
复制作者 郑思肖
猜您喜欢

楚王庙碑

形式:

气盖世,力拔山,叱咤风云变色间。 狠如羊,猛如虎,逐鹿中原三户楚。 淋淋手提上将头,宋义不死忘秦仇。 重瞳九战绝甬道,百万空壁观诸侯。 萋萋宫殿咸阳火,置俎杯羹幸分我。 鸿沟已画归彭城,跳梁毕竟成幺麽。 时不利,骓不逝,乌江自刎虞兮泪。 汉歌四面楚人多,汉室惟知尊义帝。 颓垣败壁摇秋风,何曾陌上遗民逢。 奏毁淫祠我辈事,丰碑贻诮檄梁公。

复制 赵希璜 《楚王庙碑》
类型:

栖贤三峡桥

形式:

玉渊下注三峡开,清猿啼断悲风来。 辚辚萧萧千乘车,横枝直干万朵梅。 长公之诗清入骨,推倒峨眉厌月?。 坚瘦长输紫翠间,面目新看云雾拨。 鼋鼍鱼鳖蛟螭叫,或偃或仰或垂头。 忽然吞食怪事发,水石激射凝不流。 东虹西虹美人愁,银河织女归牵牛。 乌鹊逃入栖贤谷,少儿晓上梳妆楼。 甚深法力遏奔溜,飞桥谁补青天漏。 靊霳犹闻出地贲,喧豗竞逐回风骤。

复制 赵希璜 《栖贤三峡桥》
类型:

松风亭其一

形式:

小亭起得傍东城,摵摵松吹夜半笙。 风景于今传北宋,寒涛竟日咽唐庚。 落花黄满无人扫,瘦叶青垂有鹤行。 忽化虬龙斗雌霓,爪牙碧血看交横。

复制 赵希璜 《松风亭其一》
类型:

登太华顶

形式:

客梦千峰落,天门五月寒。 风声连岳动,云色渡河看。 绛露仙人掌,青松太古坛。 还从回首望,东北是长安。

复制 赵本扬 《登太华顶》
类型:

华麓访顾亭林先生读书故址

形式:

黄冠天地一身轻,白首关河万里行。 莲社诗题晋处士,汉家名重鲁诸生。 园林麦饭悬双泪,故国铜驼痛二京。 为问江东几遗老,梨洲真不负初盟。

复制 赵本扬 《华麓访顾亭林先生读书故址》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