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赏析

  全诗四句,这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

  诗的开头两句是追忆。“去年今日此门中”,点出时间和地点,写得非常具体,足见这个时间和地点,在诗人心中留下了多么深刻难忘的记忆。第二句是写人,诗人拈出一个人们犹知的形象——桃花,春风中的桃花人人都知道是何等的艳丽,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红艳,则“人面”之美可以想见;再者,本来已经很美的“人面”,在红艳艳的桃花映照之下定是显得更加青春美貌,风韵袭人。一个耀眼的“红”字,正是强烈地渲染出这种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气氛。面对着这一幅色彩浓丽、青春焕发、两美相辉的人面桃花图,不用说姑娘的神采美貌如在目前,就是她的情态,诗人的心事,彼此藏在心中的欢爱和兴奋,也都是可以“思而得之”的。

  下片则是说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树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去年今日,伫立桃树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只能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从故事情节来看,这是一首即兴的诗,它给人看到的似乎只是两个简单的画面——桃花相映着的人面,人面去后的桃花。但是,由于人物的活动贯串其间,由于画面与画面、画面里(桃花)与画面外(诗人)的对比、映衬,便巧妙地显示了人物感情的发生、发展和起伏跌宕的变化,诸如初遇的脉脉含情,别后的相思,深情的重访,未遇的失望等等,都或隐或现地表达出来了。全诗自然浑成,犹如从心底一涌而出的清泉,清澈醇美,令人回味不尽。

  “寻春遇艳”和“重寻不遇”是可以写成叙事诗的。作者没有这样写,正说明唐人更习惯于以抒情诗人的眼光、感情来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崔护介绍和崔护诗词大全

崔护

崔护,唐代诗人。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市)人。公元796年(贞元十二年)登第(进士及第)。公元829年(大和三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终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全唐......
复制作者 崔护
猜您喜欢

挽姜贞毅先生

形式:

曾闻碧血裹朝衣,沧海横流万事非。 生已变名吴市去,死当埋骨敬亭归。 空山落日鸣鶗鴂,孤墓深春长蕨薇。 魂傍要离君爱弟,英灵来往怒涛飞。

复制 王士禛 《挽姜贞毅先生》
类型:

再送念东 其一

形式:

锦湖秋色漾涟漪,湖里游人歌《竹枝》。 斜日泊船红蓼岸,神鸦飞过鲁连祠。

复制 王士禛 《再送念东 其一》
类型:

秦淮杂诗 其四

形式:

新月高高夜漏分,枣花帘子水沉薰。 石桥巷口诸年少,解唱当年《白练裙》。

复制 王士禛 《秦淮杂诗 其四》
类型:

渡河西望有感

形式:

使者河源复却回,杖藜曾记到云台。 高秋华岳三峰出,晓日潼关四扇开。 星宿海从天上落,昆仑槎自斗边来。 何时更访茅龙去,东望沧溟水一杯。

复制 王士禛 《渡河西望有感》
类型:

沔县谒诸葛忠武侯祠

形式:

天汉遥遥指剑关,逢人先问定军山。 惠陵草木冰霜里,丞相祠堂桧柏间。 八阵风云通指顾,一江波浪急潺湲。 遗民衢路还私祭,不独英雄血泪斑。

复制 王士禛 《沔县谒诸葛忠武侯祠》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