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堂暴雨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类型:

赏析

  此诗通首描写暴雨,而前半篇与后半篇用的是两种手法。用传统的术语来说,是前赋后比。它首联非常特征地写出了雨前一刹那的气氛。在拨不开的浓云堆积低空的时候,一声炸雷从云中钻出来了,预示暴雨即将来临。次联,三句是想象,四句是亲见。杜甫《朝献太清宫赋》有云:“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苏轼在此时不能不想到他敬爱的前辈所创造的这联惊人奇句,而随风而至的雨却已从东飞来,自然凑泊。在诗的后半,作者接连用了几个比喻来形容这场暴雨。一写雨势之来,竟如金杯中斟满的酒高出了杯面,二写雨声之急,竟如羯鼓被千枝鼓杖赶着打击,充满敲铿之声。也评苏轼当时正在有美堂中宴饮,筵中有鼓乐,所以见景生情,因近取譬。但诗人飞腾的想象并没有到此为止,他忽然想到他的另一位敬爱的前辈李白的故事。这一场暴雨也许是老天爷为了使醉中的李白迅速醒来,好写出许多气势如翻江倒海的诗篇,所以特地将雨洒在他的脸上吧。从而充分地表达了他的内心活动。

  暴雨是谁都经历过的,但只有诗人,才能够将生活中这种常见的、但又是稍纵即逝的景物赋予永恒的意义,从而显示了它的美。但必须注意的还在于苏轼写的是一座近海城市山上看到的暴雨,而不是在什么别的地方看到的;同时,他写的是一位诗人特有的想象和感受,而不是别人的想象和感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苏轼介绍和苏轼诗词大全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
复制作者 苏轼
猜您喜欢

青云桥歌

形式:

世人行已多愧天,兴衰变幻如浮烟。 程氏承家惟种德,世泽如水流蜿蜒。 笃生封君能述事,长桥特驾河之次。 青云端望子成名,驷马何劳客题字。 忠壮云仍今几房,封君真足增前光。 济人自是阴功厚,食报早见鹓雏翔。 春风射策金銮殿,敕使传宣催赐宴。 冬官政绩帝所嘉,锦诰恩封人共羡。 积善由来庆有余,从兹万里皆亨衢。 行见公侯复其始,纷纷薄俗谁能如。

复制 黄仲昭 《青云桥歌》
类型:

首夏病中偶成

形式:

九十春光病里过,不堪佳景尽蹉跎。 儿童又向床前语,树上青梅熟已多。

复制 黄仲昭 《首夏病中偶成》
类型:

寿彭母七十

形式:

天地三阳泰,慈闱寿域开。 华年盈七帙,宝婺烛三台。 慈竹清阴蔼,萱花春意回。 阶庭兰掩映,霄汉凤毰毸。 石髓陈瑶席,琼浆泛玉杯。 香浮金鸭雾,乐震画堂雷。 王母骖鸾下,麻姑驾鹤来。 相期长不老,沧海看飞埃。

复制 黄仲昭 《寿彭母七十》
类型:

送彭延广归安成

形式:

才奉潘舆来,复奉潘舆去。 来忆紫微花,去忆灵椿树。 来去肯辞劳,孝友夙所慕。 雁声催早寒,关河秋色暮。 仗剑出都门,愁心关去住。 秋风五两轻,扬帆入烟雾。 行行到乡山,亲旧欣相顾。 称觞一乐堂,满堂春煦煦。 行看太史占,西江德星聚。

复制 黄仲昭 《送彭延广归安成》
类型:

送林文华先生校文还瑞州

形式:

昔年我厕金銮署,先生载道西江去。 仪刑远隔庐山云,梦魂长绕筠州树。 今年我客南都城,先生拜命司文衡。 五夜文星向奎聚,一时藻鉴如冰明。 人生聚散风前叶,昨日相逢今又别。 离筵无惜醉芳尊,后夜相望只明月。

复制 黄仲昭 《送林文华先生校文还瑞州》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