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岩

野竹迷离翠作垣,微茫山色古云门。
烟侵晚岫通幽径,水隔寒堤接远村。
曲槛留阴闲睡鹿,疏星倚月冷啼猿。
昔年曾得游中趣,依旧湖光潋滟存。

诗人:陈辉

陈辉,字旭初,号明之,台湾县人。清乾隆三年(1738)举人。善文工诗。巡道刘良璧续修《台湾府志》时曾聘为分辑;又应台湾知县鲁鼎梅之邀,与廪生方达圣,生员卢九围参与《续修台湾府志》之纂修。连横为辑录三十七首......
复制作者 陈辉
猜您喜欢

本草纲目 · 草部 · 淹闾

形式:

释名 覆闾。 气味 (子)苦、微寒、无毒。 主治 瘀血不散。变成痈肿。用生淹闾捣汁一升内服。 月经不通。用淹闾子一升、桃仁二升(酒浸,去皮尖),研匀,放入酒二斗中浸封。五日后,每饮三合。一天服三次。 产后血痛。和淹闾子一两,水一升,童便二杯,同煎服。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淹闾》

本草纲目 · 草部 · 芦

形式:

释名 亦名苇、葭。花名蓬,笋名(音拳)。初生的苇叫葭,未开花时叫芦,长成后叫苇。 气味 (根)甘、寒、无毒。(笋)小苦、冷、无毒。(茎、叶)甘、寒、无毒。(蓬)甘、寒、无毒。 主治 骨蒸肺痿(肺结核)。用芦根、麦门冬、地骨皮、生姜各十两,梧皮、茯苓各五两,加水二斗,煮成八升,去渣。分五次服。得汗即愈。 心膈气滞,烦闷不下食。用芦根五两,锉小,加水三大碗,煮取二碗,去渣,温服。 反胃上气。用芦根、茅根各二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分次服。 霍乱烦闷。用芦根三钱、麦门冬一钱,水煎服。又方:芦叶一把,水煎服。 吐血不止。用芦苇茎外皮烧灰(存性),研细,加蚌粉少许,拌匀。每服一、二钱,麦门冬汤送下。三服见产。 肺壅咳嗽,微热。用芦苇茎(切小)二升,加水二斗,煮成五升,再加桃仁五十枚,薏苡仁、瓜瓣各半升,煮成二升服下,吐出脓血即愈。此方名“苇茎汤”。 背疮溃烂。用陈芦叶为末,先以葱椒汤洗净患处,然后把药末敷上。 中鱼、蟹毒。用芦根煮汁服。 诸般血病。用芦花、红花、槐花、白鸡冠花、茅花等分,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芦》

本草纲目 · 草部 · 灯心草

形式:

释名 亦名虎须草、碧玉草。 气味 (茎、根)甘、寒、无毒。 主治 伤口流血。用灯心草嚼烂敷患处。 鼻血不止。用灯心草一两为末,加丹砂一钱。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喉痹。用灯心草一把,瓦上烧存性,加炒盐一匙,每取少许吹入喉中。又方:用灯心草灰二钱,加硼砂粉一钱,和匀,吹喉。又方:用灯心草、箬叶烧灰,等分和匀,吹喉。又方:用灯心草、红花烧灰,酒送服一钱。 失眠。用灯心草煎水代茶喝。 湿热黄疸。用灯草根四两,加酒、水各半,煮半日,露一夜,温服。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灯心草》

本草纲目 · 草部 · 紫菀

形式:

释名 亦名青菀、紫茜、返魂草、夜牵牛。 气味(根)苦、温、无毒。 主治 肺伤咳嗽。用紫菀花五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温服。一天服三次。 久咳不愈,用紫菀、款冬花各一两,百部半两,捣、筛为末。每服三钱,以姜三片、乌梅一个,煎汤调下。一天服两次。 吐血咳嗽。用紫苑、五味子炒过,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化一丸。 产后下血。用紫菀末五撮,水冲服。 缠喉风痹。用紫菀根一条,洗净,放入喉部,有涎出,病即渐愈。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紫菀》

本草纲目 · 草部 · 酸浆

形式:

释名 醋浆、革针、苦耽、灯笼草、虎弁草、天泡草、王母珠、洛神珠。 气味 (苗、叶、茎、根)苦、寒、无毒。(子)酸、平、无毒。 主治 热咳咽痛。用酸浆草为末,开水送服。此方名“清心丸”。同时还以醋调药末敷喉外。 痔疮。用酸浆叶贴疮上。 肠胃伏热。用酸浆果实五两、苋实三两,马蔺子(炒)、大盐榆白皮(炒)各二两、柴胡、共同芩、栝楼根、闾茹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木香汤送下。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酸浆》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