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子

本草纲目 · 木部 · 安息香

气味 辛、苦、平、无毒。 主治 突然心痛。或时发时止。有安息香研为末,开水送服半钱。 小儿肚痛。用安息香酒蒸成膏,另用沉香、木香、丁香、霍香、八角茴香各三钱,香附子、缩砂仁、炙甘草各五钱,共研为末,以膏和炼蜜调各药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丸,紫苏汤化下。此方名“安息香丸”。 关节风痛。用精猪肉四两,切片,裹安息香二两,另以瓶装一层灰。药放灰上,在大为上(火与瓶之间隔一铜板)烧出烟,即将瓶口对痛处熏治,勿令烟散走。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木部 · 安息香》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木部 · 安息香》
类型:

本草纲目 · 金部 · 铅霜

铅霜 释名亦名铅白霜。是铅杂水银十五分之一合炼作片放醋坛中密封而成,经久即成霜。 李明珍介绍的铅霜制法:把铅打成钱,用绳穿线成串。另以瓦盆装生醋,在离醋三寸的上方,将中横挂盆中,然后用另一个瓦盆盖好,放在阴暗处等假生霜。刷下生出的霜以后,仍照样盖好瓦盆,待取新霜。 气味 甘、酸、冷、无毒。 主治 小儿惊热(心肺积热,夜卧多惊)。用铅霜、牛黄各半分,铁粉一分,研匀。每服四分之一钱,竹沥汁送下。 惊风疾(喉闭,牙紧)。用铅霜四分之一钱,加蟾蜍少计,为末。以乌梅肉蘸药揩在牙龈上;同时,把通关药吹进口里里。过一阵,喉牙就松开了。 消渴烦热。用铅霜、枯白矾等分,研细,调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用棉花包裹一料丸药放在口里,含化后,咽下药汁。又方:铅霜一两,根黄、硝石各一两,研末,每次用一钱,冷水送下。 喉痹肿痛(喘息,气难通)。用铅霜、甘草各半两,青黛一两,共研细,调醋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咽一丸,有效。 悬雍肿痛(小舌肿痛)。用铅霜一分、甘草(半生半灸)一分,共研细,包在棉花里,裹成小球,含口中,咽下药汁。 口里疳疮,牙龈肿烂。用铅霜、铜青各二钱,白矾如豆大一小块,共研为末,以鸡毛沾取,扫疮上。 鼻血不止。用铅霜研细,每服二分半,新汲水送下。 痔疮肿痛。用铅霜、白片脑各一分许,调酒涂搽,随手见效。 少女经闭。用铅霜半两、生地黄汁一合,调匀服。一天服三次。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金部 · 铅霜》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金部 · 铅霜》
类型:

本草纲目 · 果部 · 海松子

释名 新罗松子。 气味 (仁)甘、小温、无毒。 主治 肺燥咳嗽。用松子仁一两、胡桃仁二两,共研为膏,和熟蜜半两收存。每服二钱,饭后以开水冲服。 小儿寒嗽,或作喘。用松子仁五个,百部(炒)、麻黄各三分,杏仁四十个(去皮尖),加少量水煮开,化白砂糖调药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饭后含化十丸,很见效。 大便虚秘。用松子仁、柏子仁、麻子仁,等分为末,溶蜡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黄芪汤送下。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果部 · 海松子》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果部 · 海松子》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紫菀

释名 亦名青菀、紫茜、返魂草、夜牵牛。 气味(根)苦、温、无毒。 主治 肺伤咳嗽。用紫菀花五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温服。一天服三次。 久咳不愈,用紫菀、款冬花各一两,百部半两,捣、筛为末。每服三钱,以姜三片、乌梅一个,煎汤调下。一天服两次。 吐血咳嗽。用紫苑、五味子炒过,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化一丸。 产后下血。用紫菀末五撮,水冲服。 缠喉风痹。用紫菀根一条,洗净,放入喉部,有涎出,病即渐愈。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紫菀》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紫菀》
类型:

本草纲目 · 木部 · 接骨木

释名 续骨木、木蒴。 气味 甘、苦、平、无毒。 主治 折上伤筋骨。用接骨木半两、乳香半钱,芍药、当归、芎,自然铜各一两,共研为末,化黄蜡四两,投药末搅匀,做成丸子,如芡子大。若只是伤损,以酒化服一丸即可;若碎折筋骨,则先用化药敷贴,然后内服。 产后血晕。用接骨木碎块一把,加水一升煮成半升,分次服下。 附方 接骨木以功能接骨而得名,但现在临床上还用它来治疗急慢性肾炎水肿、小便不利、风疹瘙痒等症。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木部 · 接骨木》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木部 · 接骨木》
类型:

本草纲目 · 草部 · 白药子

释名 白药 气味 (根)辛、温、无毒。 主治 风痰上雍。用白药三两、黑牵牛半两,同炒香,去牵牛一半后,共研为末,加防风末三两,和匀。每服一钱,茶送下。 咽喉肿痛。用白药末一两、龙脑一分,加蜜和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咽一丸。 吐血不止。用白药烧存性,每服三钱,糯米汤送下。 眼烂生翳。用白药子一两、甘草半两,共研为末,取五钱掺入切开的猪肝中,煮熟吃下。 痈肿不散。用生白药根,捣烂帜患处。药干即换。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白药子》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草部 · 白药子》
类型:

本草纲目 · 菜部 · 蒜

释名 小蒜、茆蒜、荤菜。 气味 (根)辛、温、有小毒。 主治 时气温病(初起头痛壮热,脉大)。用小蒜一升捣汁三合,一次服下。不愈,可再服一次。 干霍乱(不得吐泻)。用小蒜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一次服下。 长年心痛,用小蒜煮成浓汁,勿沾盐,饱食,有效。 疟疾。用小蒜不定量,研为泥,加黄丹少许,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丸,新汲水送下。 恶核肿结。用小蒜、吴茱萸等分,捣烂敷患处。 小儿白秃(头上团团白色)。有蒜切细每日擦患处。 蛇蝎螫人。有小蒜捣汁内服,外以蒜渣敷伤处。
收藏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菜部 · 蒜》
复制 李时珍《本草纲目 · 菜部 · 蒜》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