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二章)

: 老子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道”是荫庇万物之所,善良之人珍贵它,不善的人也要保持它。需要的时候还要求它庇护。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良好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不善的人怎能舍弃它呢?所以在天子即位、设置三公的时候,虽然有拱壁在先驷马在后的献礼仪式,还不如把这个“道”进献给他们。自古以来,人们所以把“道”看得这样宝贵,不正是由于求它庇护一定可以得到满足;犯了罪过,也可得到它的宽恕吗?就因为这个,天下人才如此珍视“道”。

注释

奥:一说为深的意思,不被人看见的地方;另一说是藏,含有庇荫之意。其实两说比较接近,不必仅执其一。 不善人之所保:不善之人也要保持它。 美言可以市尊: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敬仰。 美行可以加人:良好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 拱壁以先驷马:拱壁,指双手捧着贵重的玉;驷马,四匹马驾的车。古代的献礼,轻物在先,重物在后。 坐进此道:献上清静无为的道。 求以得:有求就得到。 有罪以免邪:有罪的人得到“道”,可以免去罪过。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

...
复制作者 老子
猜您喜欢

送张右司赴召

形式:

老夫晏坐临川寺,五见君为万里行。 病马不辞遭掣顿,云鹏那复计期程。 遥知此去常乖隔,莫惜书来访死生。 早与朝廷定巴蜀,故山迟暮欲归耕。

复制 韩驹 《送张右司赴召》

嘲蝉

形式:

资身惟朽壤,得意只繁阴。 浪自声凄急,人谁听汝音。

复制 韩驹 《嘲蝉》
类型:

题修师阳关图

形式:

风烟错漠路崎崟,倦客羁臣泪满襟。 何事道人常把玩,只应无复去来心。

复制 韩驹 《题修师阳关图》

题赵君发牧牛图

形式:

王孙岂识田家趣,妙画聊因好古收。 惟有野人开卷笑,忆骑牛背下西畴。

复制 韩驹 《题赵君发牧牛图》

送僧住梅山 其一

形式:

寺门岑寂知何许,想对千岩万壑开。 待得梅山梅子熟,不辞先寄一枝来。

复制 韩驹 《送僧住梅山 其一》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