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 · 召南 · 采蘋

: 无名氏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
于以湘之?维錡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
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哪儿可以去采蘋?就在南面涧水滨。哪儿可以去采藻?就在积水那浅沼。 什么可把东西放?有那圆筥和方筐。什么可把食物煮?三脚錡与无足釜。 安置祭品在哪里?祠堂那边窗户底。这次谁来做主祭?恭敬虔诚待嫁女。

注释

于以:犹言“于何”,在何处。蘋(pín):又称四叶菜、田字草,蘋科,为生于浅水之多年生蕨类植物,可食。 藻:杉叶藻科,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可食。一说水豆。 行(xíng)潦(lǎo):沟中积水。行,水沟;潦,路上的流水、积水。《毛传》:“行潦,流潦也。” 筥(jǔ):圆形的筐。方称筐,圆称筥。 湘:烹煮供祭祀用的牛羊等。《毛传》:“亨也。”按即烹。 錡(qí):三足锅。釜:无足锅。锜与釜均为炊饭之器。 奠:放置。 宗室:宗庙、祠堂。《毛传》:“大宗之庙也。”大宗,即大夫之始祖。牖(yǒu):窗户。 尸:主持。古人祭祀用人充当神,称尸。《毛传》:“尸,主。齐,敬。季,少也。” 有:语首助词,无义。齐(zhāi):美好而恭敬,“斋”之省借。季:少、小。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国风·召南·采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描述了女子采摘蘋草、水藻,置办祭祀祖先等活动,真实记载了当时女子出嫁前的一种风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其艺术魅力主要源于问答体的章法。首章两问两答,点出采蘋、采藻的地点;次章两问两答,点出盛放、烹煮祭品的器皿;末章两问两答,点出祭地和主祭之人。诗歌叙事不假修饰,节奏迅捷奔放,气势雄伟,通篇不用一个形容词,而五个“于以”的具体含义又不完全雷同,显得连绵起伏,摇曳多姿。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吴闿生《诗意会通》:“五用‘于以’字,有‘群山万壑赴荆门’之势。” 扬之水《诗经别裁》:“《采蘋》之叙事,不假修饰,乃至通篇不用一个形容之词,却是于平浅谐美中写出了烛照女子生命的一点精神之微光。采菜,烹煮,设祭,‘事’之平平静静中浮漫着心的快乐和憧憬。‘宜其室家’、‘宜其家人’,《桃夭》中的一唱三叹,是那一时代对女子一个最低的或者也是最高的要求,读《采蘋》,猜想着女儿自己或者竟也是如此希望着。‘谁其尸之,有齐季女’,未了一句轻微的赞叹,是诗中挑起遐思的一笔,本来是开端,却轻轻巧巧作成收束,‘叙事’便于此际化为‘抒情’。”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

...
复制作者 无名氏
猜您喜欢

赠曹处士幽居

形式:

勾漏先生冰玉然,曾将八石问群仙。 中山暂醉一千日,南苑往来三百年。 棋局不收花满洞,霓旌欲别浪翻天。 何须更学鸱夷子,头白江湖一短船。

复制 赵嘏 《赠曹处士幽居》

重阳日示舍弟

形式:

多少乡心入酒杯,野塘今日菊花开。 新霜何处雁初下,故国穷秋首正回。 渐老向人空感激,一生驱马傍尘埃。 侯门无路提携尔,虚共扁舟万里来。

复制 赵嘏 《重阳日示舍弟》

寒塘

形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复制 赵嘏 《寒塘》
类型:
生活 

春酿

形式:

春酿正风流,梨花莫问愁。 马卿思一醉,不惜鹔鹴裘。

复制 赵嘏 《春酿》
类型:

将发循州社日于所居馆宴送

形式:

浪花如雪叠江风,社过高秋万恨中。 明日便随江燕去,依依俱是故巢空。

复制 赵嘏 《将发循州社日于所居馆宴送》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