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塘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韵译
清晨起来到水边去梳洗,因在寒塘得见一派凉秋。
思乡之情正值无比烦乱,又见一只孤雁飞过南楼。
散译
早晨起来临水梳弄头发,望着寒塘水面,知是秋天到来的气候。
思乡的心绪无限地浓厚,一只大雁飞入南楼。

注释
寒塘:秋天的池塘。
晓发(fà):早起弄发。
坐:因。
乡心:思乡之心。
度:一解为“飞越”,一解为“飞入”。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前二句谓早起临水梳发,因此(“坐”)在塘边看到寒秋景色。但如此道来,便无深意。这里两句句法倒装,则至少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点明时序,深秋是容易触动离情的季节,与后文“乡心”关合;二是暗示羁旅困顿,到塘边梳洗,以水为镜;三是由句式倒装形成“梳发见秋”意,令人联想到“羞将白发照渌水”、“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的名句,这就暗含非但岁华将暮,而人生也进入迟暮。十字三层,言浅意深。

  上言秋暮人老境困,三句更加一层,点出身在客中。而“乡心”字面又由次句“见秋”引出,故自然而不见有意加“码”。客子心中蕴积的愁情,因秋一触即发,化作无边乡愁。“无限”二字,颇有分量,决非浮泛之辞。乡愁已自如许,然而末句还要更加一“码”:“一雁度南楼”。初看是写景,意关“见秋”,言外其实有“雁归人未归”意。写人在难堪时又添新的刺激,是绝句常用的加倍手法。韦应物《闻雁》云:“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就相当于此诗末二句的意境。“归思后说闻雁,其情自深。一倒转说,则近人能之矣。”(《唐诗别裁》)“一雁”的“一”字,极可人意,表现出清冷孤独的意境,如写“群雁”便乏味了。前三句多用齿舌声:“晓”、“梳”、“水”、“见秋”、“乡心”、“限”,读来和谐且有切切自语之感,有助表现凄迷心情,末句则不复用之,更觉调响惊心。此诗末句脍炙人口,宋词“渐一声雁过南楼也,更细雨,时飘洒”(陈允平《塞垣春》),即从此句化出。

  此诗兼层深与浑成,主要还是作者生活感受深切,又工吟咏,“初非措意,直如化工生物,笋未生而苞节已具,非寸寸为之也。若先措意,便刻画愈深,愈堕恶境矣。”(毛先舒)此理又不可不知。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据诗意知作于某个秋日早晨。而关于此诗的真正作者,文学界历来存在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司空曙所作,不过,学术界一般将其认定为赵嘏(gǔ)的作品。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赵嘏介绍和赵嘏诗词大全

诗人:赵嘏

赵嘏,生卒年不详,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公元835年前后在世。...
复制作者 赵嘏
猜您喜欢

白帝庙

形式:

朔风催入峡,惨惨去何之? 共指苍山路,来朝白帝祠。 荒城秋草满,古树野藤垂。 浩荡荆江远,凄凉蜀客悲。 迟回问风俗,涕泗悯兴衰。 故国依然在,遗民岂复知。 一方称警跸,万乘拥旌旗。 远略初吞汉,雄心岂在夔。 崎岖来野庙,闵默愧当时。 破甑蒸山麦,长歌唱竹枝。 荆邯真壮士,吴柱本经师。 失计虽无及,图王固已奇。 犹馀帝王号,皎皎在门楣。

复制 苏轼 《白帝庙》

郭纶

形式:

河西猛士无人识,日暮津亭阅过船。 路人但觉骢马瘦,不知铁槊大如椽。 因言西方久不战,截发愿作万骑先。 我当凭轼与寓目,看君飞矢集蛮毡。

复制 苏轼 《郭纶》

舟中听大人弹琴

形式:

弹琴江浦夜漏永,敛衽窃听独激昂。风松瀑布已清绝,更爱玉佩声琅珰。 自从郑、卫乱雅乐,古器残缺世已忘。千家寥落独琴在,有如老仙不死阅兴亡。 世人不容独反古,强以新曲求铿锵。微音淡弄忽变转,数声浮脆如笙簧。 无情枯木今尚尔,何况古意堕渺茫。江空月出人响绝,夜阑更请弹《文王》。

复制 苏轼 《舟中听大人弹琴》

留题仙都观

形式:

山前江水流浩浩,山上苍苍松柏老。舟中行客去纷纷,古今换易如秋草。 空山楼观何峥嵘,真人王远、阴长生。飞符御气朝百灵,悟道不复诵《黄庭》。 龙车虎驾来下迎,去如旋风抟紫清。真人厌世不回顾,世间生死如朝暮。 学仙度世岂无人,餐霞绝粒长苦辛。安得独从逍遥君,泠然乘风驾浮云,超世无有我独存。

复制 苏轼 《留题仙都观》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形式: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暇窥园葵。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从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复制 苏轼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类型:
送别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