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言

美德孰如羊

美德孰如羊,跪乳异群畜。 嚼啮只草卉,曾不甘血肉。 ??既已肥,舍身饱众腹。 告朔存礼意,献公称旨蓄。 留皮亦宏济,御寒生暖燠。 嗟予虱世间,赖此免瑟缩。 阳春大地回,质袍仍易粟。 维羊实无罪,于人惠已足。 奈何言仁者,乃易牛觳觫。 佛言人为羊,羊人递相续。 吾傥司转轮,平反首此狱。
收藏 陈曾寿《美德孰如羊》
复制 陈曾寿《美德孰如羊》
类型:

又忏心一首

佛言劫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 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复中宵。 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箫。 心药心灵总心病,寓言决欲就灯烧。
收藏 龚自珍《又忏心一首》
复制 龚自珍《又忏心一首》
类型:

己亥杂诗 其二百二十六

空观假观第一观,佛言世谛不可乱。 人生宛有去来今,卧听檐花落秋半。
收藏 龚自珍《己亥杂诗 其二百二十六》
复制 龚自珍《己亥杂诗 其二百二十六》
类型: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十节

慧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印宗延至上席,徵诘奥议,见慧能言简理当,不由文字。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慧能曰:“不敢。”宗于是作礼,告请传来衣钵,出示大众。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慧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慧能曰:“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慧能曰:“法师讲《涅槃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印宗闻说,欢喜合掌,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议,犹如真金。于是为慧能祝发,愿事为师。慧能遂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慧能于东山得法,辛苦受尽,命似悬丝。今日得与使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缘,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慧能自智,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心。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代圣人无别。一众闻法,欢喜作礼而退。
收藏 慧能《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十节》
复制 慧能《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十节》
类型:

妙法莲华经 · 妙音菩萨品第二十四

: 释迦牟尼
尔时释迦牟尼佛放大人相、肉髻光明,及放眉间白毫相光,遍照东方百八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过是数已,有世界、名净光庄严,其国有佛,号净华宿王智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为无量无边菩萨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释迦牟尼佛白毫光明遍照其国。 尔时一切净光庄严国中,有一菩萨、名曰妙音,久已植众德本,供养亲近无量百千万亿诸佛,而悉成就甚深智慧,得妙幢相三昧、法华三昧、净德三昧、宿王戏三昧、无缘三昧、智印三昧、解一切众生语言三昧、集一切功德三昧、清净三昧、神通游戏三昧、慧炬三昧、庄严王三昧、净光明三昧、净藏三昧、不共三昧、日旋三昧、得如是等百千万亿恒河沙等诸大三昧。释迦牟尼佛光照其身,即白净华宿王智佛言:“世尊,我当往诣娑婆世界,礼拜、亲近、供养、释迦牟尼佛,及见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药王菩萨、勇施菩萨、宿王华菩萨、上行意菩萨、庄严王菩萨、药上菩萨。” 尔时净华宿王智佛告妙音菩萨:“汝莫轻彼国,生下劣想。善男子,彼娑婆世界,高下不平,土石诸山、秽恶充满,佛身卑小,诸菩萨众、其形亦小,而汝身四万二千由旬,我身六百八十万由旬,汝身第一端正,百千万福、光明殊妙,是故汝往、莫轻彼国、若佛菩萨、及国土,生下劣想。”妙音菩萨白其佛言:“世尊,我今诣娑婆世界,皆是如来之力,如来神通游戏,如来功德智慧庄严。”于是妙音菩萨不起于座,身不动摇,而入三昧,以三昧力,于耆阇崛山、去法座不远,化作八万四千众宝莲华,阎浮檀金为茎,白银为叶,金刚为须,甄叔迦宝以为其台。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见是莲华,而白佛言:“世尊,是何因缘,先现此瑞,有若干千万莲华,阎浮檀金为茎,白银为叶,金刚为须,甄叔迦宝以为其台。”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是妙音菩萨摩诃萨,欲从净华宿王智佛国,与八万四千菩萨、围绕而来,至此娑婆世界,供养、亲近、礼拜、于我,亦欲供养、听法华经。”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是菩萨种何善本?修何功德?而能有是大神通力?行何三昧?愿为我等说是三昧名字,我等亦欲勤修行之,行此三昧,乃能见是菩萨色相大小,威仪进止。惟愿世尊以神通力,彼菩萨来,令我得见。”尔时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此久灭度多宝如来、当为汝等而现其相。” 时多宝佛告彼菩萨:“善男子、来,文殊师利法王子欲见汝身。”于时妙音菩萨于彼国没,与八万四千菩萨、俱共发来,所经诸国,六种震动,皆悉雨于七宝莲华,百千天乐,不鼓自鸣。是菩萨目如广大青莲华叶,正使和合百千万月,其面貌端正、复过于此,身真金色,无量百千功德庄严,威德炽盛,光明照曜,诸相具足,如那罗延坚固之身。入七宝台,上升虚空,去地七多罗树,诸菩萨众恭敬围绕、而来诣此娑婆世界耆阇崛山。 到已下七宝台,以价值百千璎珞、持至释迦牟尼佛所,头面礼足,奉上璎珞,而白佛言:“世尊,净华宿王智佛问讯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行否,四大调和否,世事可忍否,众生易度否,无多贪欲、嗔恚、愚痴、嫉妒、悭慢否,无不孝父母、不敬沙门、邪见、不善心、不摄五情否,世尊,众生能降伏诸魔怨否,久灭度多宝如来在七宝塔中、来听法否,又问讯多宝如来,安隐、少恼,堪忍久住否。世尊,我今欲见多宝佛身,惟愿世尊,示我令见。” 尔时释迦牟尼佛语多宝佛:“是妙音菩萨欲得相见。”时多宝佛告妙音言:“善哉、善哉,汝能为供养释迦牟尼佛、及听法华经,并见文殊师利等,故来至此。” 尔时华德菩萨白佛言:“世尊,是妙音菩萨,种何善根,修何功德,有是神力。”佛告华德菩萨:“过去有佛,名云雷音王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国名现一切世间,劫名喜见,妙音菩萨于万二千岁,以十万种伎乐、供养云雷音王佛,并奉上八万四千七宝钵,以是因缘果报,今生净华宿王智佛国,有是神力。华德,于汝意云何,尔时云雷音王佛所、妙音菩萨,伎乐供养、奉上宝器者,岂异人乎,今此妙音菩萨摩诃萨是。华德,是妙音菩萨,已曾供养亲近无量诸佛,久植德本,又值恒河沙等百千万亿那由他佛。” “华德,汝但见妙音菩萨、其身在此,而是菩萨、现种种身,处处为诸众生说是经典,或现梵王身,或现帝释身,或现自在天身,或现大自在天身,或现天大将军身,或现毗沙门天王身,或现转轮圣王身,或现诸小王身,或现长者身,或现居士身,或现宰官身,或现婆罗门身,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或现长者居士妇女身,或现宰官妇女身,或现婆罗门妇女身,或现童男童女身,或现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身,而说是经。诸有地狱、饿鬼、畜生、及众难处,皆能救济,乃至于王后宫,变为女身、而说是经。”   “华德,是妙音菩萨,能救护娑婆世界诸众生者,是妙音菩萨如是种种变化现身,在此娑婆国土,为诸众生说是经典,于神通、变化、智慧、无所损减。是菩萨,以若干智慧、明照娑婆世界,令一切众生、各得所知,于十方恒河沙世界中,亦复如是,若应以声闻形得度者,现声闻形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形得度者,现辟支佛形而为说法,应以菩萨形得度者,现菩萨形而为说法,应以佛形得度者,即现佛形而为说法,如是种种、随所应度而为现形,乃至应以灭度而得度者,示现灭度,华德,妙音菩萨摩诃萨、成就大神通智慧之力,其事如是。” 尔时华德菩萨白佛言:“世尊,是妙音菩萨、深种善根,世尊,是菩萨、住何三昧,而能如是在所变现,度脱众生?”佛告华德菩萨:“善男子,其三昧、名现一切色身,妙音菩萨住是三昧中,能如是饶益无量众生。”说是妙音菩萨品时,与妙音菩萨俱来者八万四千人,皆得现一切色身三昧,此娑婆世界无量菩萨,亦得是三昧、及陀罗尼。 尔时妙音菩萨摩诃萨供养释迦牟尼佛、及多宝佛塔已,还归本土,所经诸国,六种震动,雨宝莲华,作百千万亿种种伎乐。既到本国,与八万四千菩萨、围绕至净华宿王智佛所,白佛言:“世尊,我到娑婆世界、饶益众生,见释迦牟尼佛、及见多宝佛塔,礼拜、供养,又见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及见药王菩萨、得勤一精一进力菩萨、勇施菩萨等,亦令是八万四千菩萨、得现一切色身三昧。说是妙音菩萨来往品时,四万二千天子、得无生法忍,华德菩萨、得法华三昧。”
收藏 释迦牟尼《妙法莲华经 · 妙音菩萨品第二十四》
复制 释迦牟尼《妙法莲华经 · 妙音菩萨品第二十四》
类型:

妙法莲华经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释迦牟尼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 “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众生、多于一淫一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否?”   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 “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与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 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 尔时无尽意菩萨以偈问曰:   世尊妙相具, 我今重问彼, 佛子何因缘, 名为观世音。   具足妙相尊, 偈答无尽意。 汝听观音行, 善应诸方所,   宏誓深如海, 历劫不思议, 侍多千亿佛, 发大清净愿。   我为汝略说, 闻名及见身, 心念不空过, 能灭诸有苦。   假使兴害意, 推落大火坑, 念彼观音力, 火坑变成池。   或漂流巨海, 龙鱼诸鬼难, 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或在须弥峰、 为人所推堕, 念彼观音力, 如日虚空住。   或被恶人逐, 堕落金刚山, 念彼观音力, 不能损一毛。   或值怨贼绕, 各执刀加害, 念彼观音力, 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难苦, 临刑欲寿终, 念彼观音力, 刀寻段段坏。   或囚禁枷锁, 手足被杻械, 念彼观音力, 释然得解脱。   咒诅诸毒药、 所欲害身者, 念彼观音力, 还著于本人。   或遇恶罗刹、 毒龙诸鬼等, 念彼观音力, 时悉不敢害。   若恶兽围绕, 利牙爪可怖, 念彼观音力, 疾走无边方。   蚖蛇及蝮蝎, 气毒烟火燃, 念彼观音力, 寻声自回去。   云雷鼓掣电, 降雹澍大雨, 念彼观音力, 应时得消散。   众生被困厄, 无量苦逼身, 观音妙智力, 能救世间苦。   具足神通力, 广修智方便, 十方诸国土, 无刹不现身。   种种诸恶趣, 地狱鬼畜生, 生老病死苦, 以渐悉令灭。   真观清净观, 广大智慧观, 悲观及慈观, 常愿常瞻仰。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闇,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悲体戒雷震, 慈意妙大云, 澍甘露法雨, 灭除烦恼焰。   诤讼经官处, 怖畏军阵中, 念彼观音力, 众怨悉退散。   妙音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 胜彼世间音, 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 观世音净圣, 于苦恼死厄、 能为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 慈眼视众生, 福聚海无量, 是故应顶礼。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收藏 释迦牟尼《妙法莲华经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复制 释迦牟尼《妙法莲华经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类型:

妙法莲华经 · 陀罗尼品第二十六

: 释迦牟尼
尔时药王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受持法华经者。若读诵通利,若书写经卷,得几所福?”佛告药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八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于汝意云何,其所得福、宁为多否?”“甚多,世尊。”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是经,乃至受持一四句偈,读诵、解义,如说修行,功德甚多。”尔时药王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与说法者陀罗尼咒、以守护之。”即说咒曰:   安尔 曼尔 摩祢 摩摩祢 旨隶 遮梨第 赊咩 赊履多玮 膻帝 目帝 目多履 娑履 阿玮娑履 桑履 娑履 叉裔 阿叉裔 阿耆腻 膻帝 赊履 陀罗尼 阿卢伽婆娑簸蔗毗叉腻 祢毗剃 阿便哆逻祢履剃 阿亶哆波隶输地 欧究隶 牟究隶 阿罗隶 波罗隶 首迦差 阿三磨三履 佛陀毗吉利袠帝 达磨波利差帝 僧伽涅瞿沙祢 婆舍婆舍输地 曼哆逻 曼哆逻叉夜多 邮楼哆 邮楼哆憍舍略 恶叉逻 恶叉冶多冶 阿婆卢 阿磨若那多夜 “世尊,是陀罗尼神咒,六十二亿恒河沙等诸佛所说,若有侵毁此法师者,则为侵毁是诸佛已。” 时释迦牟尼佛赞药王菩萨言:“善哉、善哉,药王,汝愍念拥护此法师故,说是陀罗尼,于诸众生、多所饶益。” 尔时勇施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亦为拥护读诵受持法华经者,说陀罗尼,若此法师得是陀罗尼,若夜叉、若罗刹、若富单那、若吉遮、若鸠盘荼、若饿鬼、等,伺求其短,无能得便。”即于佛前而说咒曰:   痤隶 摩诃痤隶 郁枳 目枳 阿隶 阿罗婆第 涅隶第 涅隶多婆第 伊致柅 韦致柅 旨致柅 涅隶墀柅 涅犁墀婆底 “世尊,是陀罗尼神咒,恒河沙等诸佛所说,亦皆随喜,若有侵毁此法师者,则为侵毁是诸佛已。” 尔时毗沙门天王护世者白佛言:“世尊,我亦为愍念众生、拥护此法师故,说是陀罗尼。”即说咒曰:   阿梨 那梨 [少/免]那梨 阿那卢 那履 拘那覆 “世尊,以是神咒、拥护法师,我亦自当拥护持是经者,令百由旬内、无诸衰患。” 尔时持国天王、在此会中,与千万亿那由他乾闼婆众,恭敬围绕,前诣佛所,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亦以陀罗尼神咒、拥护持法华经者。”即说咒曰:   阿伽祢 伽祢 瞿利 乾陀利 旃陀利 摩蹬耆 常求利 浮楼莎柅 頞底 “世尊,是陀罗尼神咒,四十二亿诸佛所说,若有侵毁此法师者,则为侵毁是诸佛已。” 尔时有罗刹女等,一名蓝婆,二名毗蓝婆,三名曲齿,四名华齿,五名黑齿,六名多发,七名无厌足,八名持璎珞,九名睾帝,十名夺一切众生一精一气,是十罗刹女,与鬼子母、并其子、及眷属,俱诣佛所,同声白佛言:“世尊,我等亦欲拥护读诵受持法华经者,除其衰患,若有伺求法师短者,令不得便。”即于佛前,而说咒曰:   伊提履 伊提泯 伊提履 阿提履 伊提履 泥履 泥履 泥履 泥履 泥履 楼醯 楼醯 楼醯 楼醯 多醯 多醯 多醯 兜醯 [少/免]醯 “宁上我头上,莫恼于法师。若夜叉、若罗刹、若饿鬼、若富单那、若吉遮、若毗陀罗、若犍驮、若乌摩勒伽、若阿跋摩罗、若夜叉吉遮、若人吉遮、若热病、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乃至七日、若常热病,若男形、若女形、若童男形、若童女形,乃至梦中,亦复莫恼。”即于佛前、而说偈言:   若不顺我咒, 恼乱说法者, 头破作七分, 如阿梨树枝。   如杀父母罪, 亦如压油殃, 斗秤欺诳人, 调达破僧罪。   犯此法师者, 当获如是殃。 诸罗刹女说此偈已,白佛言:“世尊,我等亦当身自拥护受持、读诵、修行、是经者,令得安隐,离诸衰患,消众毒药。”佛告诸罗刹女:“善哉、善哉,汝等但能拥护受持法华名者,福不可量,何况拥护具足受持,供养经卷,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幡盖、伎乐,燃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苏摩那华油灯、瞻卜华油灯、婆师迦华油灯、优钵罗华油灯,如是等百千种供养者。睾帝,汝等及眷属,应当拥护如是法师。”说是陀罗尼品时,六万八千人、得无生法忍。
收藏 释迦牟尼《妙法莲华经 · 陀罗尼品第二十六》
复制 释迦牟尼《妙法莲华经 · 陀罗尼品第二十六》
类型:

金刚经 · 第二十一品 · 非说所说分

: 释迦牟尼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 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 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收藏 释迦牟尼《金刚经 · 第二十一品 · 非说所说分》
复制 释迦牟尼《金刚经 · 第二十一品 · 非说所说分》
类型:

维摩诘经 · 嘱累品第十四

: 释迦牟尼
于是,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我今以是无量亿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付嘱于汝。如是辈经,于佛灭后末世之中,汝等当以神力,广宣流布于阎浮提,无令断绝。所以者何?未来世中,当有善男子善女人,及天龙鬼神乾闼婆罗刹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乐于大法;若使不闻如是等经,则失善利。如此辈人,闻是等经,必多信乐,发希有心,当以顶受,随诸众生所应得利,而为广说。弥勒当知,菩萨有二相。何谓为二?一者好于杂句文饰之事。二者不畏深义如实能入。若好杂句文饰事者,当知是为新学菩萨;若于如是无染无着甚深经典,无有恐畏,能入其中,闻已心净,受持读诵,如说修行,当知是为久修道行。弥勒!复有二法,名新学者,不能决定于甚深法。何等为二?一者所未闻深经,闻之惊怖生疑,不能随顺,毁谤不信,而作是言:我初不闻,从何所来?二者若有护持解说如是深经者,不肯亲近供养恭敬,或时于中说其过恶。有此二法,当知是新学菩萨,为自毁伤。不能于深法中,调伏其心。弥勒!复有二法,菩萨虽信解深法,犹自毁伤,而不能得无生法忍。何等为二?一者轻慢新学菩萨,而不教诲;二者虽信解深法,而取相分别,是为二法。’ 弥勒菩萨闻说是已,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佛所说,我当远离如斯之恶,奉持如来无数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求大乘者,当令手得如是等经,与其念力,使受持读诵,为他广说。世尊!若后末世,有能受持读诵,为他说者,当知是弥勒神力之所建立。’佛言:‘善哉!善哉!弥勒!如汝所说,佛助尔喜。’ 于是一切菩萨,合掌白佛:‘我等亦于如来灭后,十方国土,广宣流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复当开导诸说法者,令得是经。’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在在处处,城邑聚落,山林旷野,有是经卷,读诵解说者,我当率诸官属,为听法故,往诣其所,拥护其人,面百由旬,令无伺求得其便者。’ 是时,佛告阿难:‘受持是经,广宣流布。’阿难言:‘唯!我已受持要者。世尊!当何名斯经?’佛言:‘阿难!是经名为维摩诘所说,亦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如是受持。’ 佛说是经已,长者维摩诘、文殊师利、舍利弗、阿难等,及诸天、人、阿修罗,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收藏 释迦牟尼《维摩诘经 · 嘱累品第十四》
复制 释迦牟尼《维摩诘经 · 嘱累品第十四》
类型:

题倪瓒秋林亭子卷即用其韵

高朋簪盍若为期,过眼云烟又一时。 桐里人闲年是日,苕溪秋老画成诗。 佛言闻道如观电,世事从来似奕棋。 狮子林中小参罢,底缘重惜幻分离。
收藏 弘历《题倪瓒秋林亭子卷即用其韵》
复制 弘历《题倪瓒秋林亭子卷即用其韵》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