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暮春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作者客居他乡,看尽鸿雁的北往和燕子的南来,而故乡的消息茫然,不禁惆怅满怀。整个春天都在惦念家乡,人已憔悴有谁怜?于是只好在这落花时节的寒食夜以酒浇愁。
听说江头春波浩渺,春水情意恳切地像是要送他的归船返回家乡,这条曾送他离乡又送他归去的水路,是他最为之情牵梦萦的。最后,他设想登上归船,听着春雨打着船篷,看着将别的断桥边上的疏柳淡烟,充满别离之情。

注释
征鸿:即征雁。 南朝梁江淹《赤亭渚》诗:“远心何所类,云边有征鸿。” 宋陈亮《好事近》词:“懒向碧云深处,问征鸿消息。”
故园:旧家园;故乡。 唐骆宾王《晚憩田家》诗:“唯有寒潭菊,独似故园花。”
茫然:模糊不清的样子;无所知的样子。《庄子·盗蹠》:“目芒然无见。”
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春秋时晋文公负其功臣介之推 。 介愤而隐于绵山 。文公悔悟,烧山逼令出仕,之推 抱树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
中(zhòng)酒:醉酒。晋张华《博物志》卷九:“人中酒不解,治之以汤,自渍即愈。”
见说:告知,说明。 晋张华《博物志》卷三:“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也有听说的意思。 唐李白《送友人入蜀》诗:“见说 蚕丛 路,崎岖不易行。”
殷勤:热情。
萦牵:牵挂。南朝宋鲍照《和王丞》:“明涧予沿越,飞萝子萦牵。” 唐黄滔《壶公山》诗:“清吟思却隐,簪绂奈萦牵。”
短篷:指小船。元萨都剌《次韵与德明小友》之一:“烟雨短篷 水口 ,人家乱石山前。”
南浦:虚指,暗用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断桥:实指,地处杭州西湖东北角,与白堤相连。自唐以来已有此名。或言本名宝祐桥 ,又名段家桥 ,今罕有称者。 唐张祜《杭州孤山寺》诗:“ 断桥 荒藓涩,空院落华深。”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上阕写念家。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两句把词人郁结在胸中的思乡之情,瞬间倾吐而出。“过尽征鸿来尽燕“用比兴手法,以征鸿比喻飘泊异乡的旅客,以归燕兴起思家的情感。在南宋词人心目中,鸿雁不仅是传统的捎信使者,更代表了战乱年头的流亡者。然而鸿雁秋去春来,离乡后犹能回到塞北;而这些南来的词人却永远远离故土。因而他们看到北归的鸿雁,总有自叹不如的感觉。

  ”故园消息茫然“作一顿挫,稍稍收束起句的迅发之势。词人把”望征鸣,看归燕“的过程略去,仅是截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加以尽情抒写。这里两个“尽”字用得极好,不仅表现了生活中这一特定的横断面,而且把词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望眼欲穿的神态概括在内。可以想象其中有过多少希望与失望,有过多少次翘首云天与茫然四顾。词笔至此,可称绝妙。

  ”一春憔悴有谁怜?“表达了惆怅自怜的感情。从章法上讲,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按照常情,鸿雁秋分后由北飞南,春分后由南回北;燕子则是春社时来到,秋社时飞去。这里说“一春憔悴有谁怜”,则总括上文,说明从春分到春社,词人都处于思乡痛苦的煎熬之中,人也变得消瘦憔悴。在它样凄苦的境遇中,没有一个理解他的人。一种飘零之感,羁旅之愁几欲渗透纸背。进一步推想,其中不无对南实的投降派发出委婉的讥讽。寥寥七字,意蕴言中,韵流弦外。

  ”怀家寒夜食,中酒落花天。“愈觉韵味浓醇,思致渺远。“寒食夜”系承以上三句而来。词人怀念家乡,从春分、春社,直到寒食,几乎经历了整个春天,故云“一春”;而词中所截取的生活横断面,恰恰这寒食节的夜晚。赵氏先茔所在地河南已沦入金人之手,欲祭扫而不能,更增添了词人思乡的情怀。这两句一实一虚,前一句叙事,后一句说景,化质实为空灵,造成深邃悠远的意境。“中酒落花天”一句,乃从杜牧《睦州四韵》诗变化而来。小杜原句是“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词人只换其中一字,以“天”代“前”,便发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其实“天”和“前”同属一个韵部,不换亦无妨。那么他为什么要换呢?一是为了对仗工整,上句末字是表示时间的名词“夜”,此句末字也必须用表示时间的名词“天”;二是“天”字境界更为阔大,且能与起句“过尽征鸿来尽燕”相呼应,从而构成一个艺术整体。把思家意绪,中酒情怀,便表现得迷离惝恍,奕奕动人。

  词的下阕一转,由思家转入归家。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二句情略一扬起。词人本已沉醉在思家的境界中,几至不能自拔;然而忽然听说江上春潮高涨,似乎听到了要回故乡的讯息,精神为之一振。这与前片起首二句恰好正反相成,遥为激射。前片“故园消息茫然”,表示失望,在感情上是一跌;此处则借江头春汛,激起一腔回乡的热望,是一扬。钱塘江上浩渺的春浪,似乎对人有情,主动来献殷勤,要送他回家。江水有情,暗暗反衬出人之无情。词人曾慨叹“一春憔悴有谁怜”,在人世间无人理解他思乡的痛苦,而江水却能给以深切的同情,两相对照,托讽何其深水!

  “别来此处最萦牵”一句,缠绵不尽,撩人无那。春浪来了,船儿靠岸了,词人即将告别临安,却又舍不得离开。这种感情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条件下产生,极为矛盾、复杂。赵长卿作为宗室之一,处境较好,南下的亲朋友好友众多,临别之时他依依不舍,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声“别来此处最萦牵”。词人在这种欲去又流连、不去更思归的矛盾状态中来刻画内心的痛苦,从中我们窥见到南宋时代上层贵族中一个现实的人,一颗诚挚而又备受折磨的心。

  “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以景作结,寄情于景。在思乡痛苦的煎熬中,憔悴而惆怅自怜,又加重思乡之情,同时写出了一种飘零之感,羁旅之愁。客居他乡时间长了,客居之地又成了新的牵挂之地。表现了作者欲去又流连、不去更思归的难以割舍的复杂心情。

  全词伤春更是伤己,寄寓了诗人漂泊之感,思乡之愁,自怜(惆怅)之意,牵挂之情。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靖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纷纷南迁。有的人苟安一隅,整天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然而也有一些人不忘故国,时时通过他们的诗词抒发怀念故国的感情,表达收复失地的愿望。在这样的背景下词人怀着悲愁与壮志写下了这首抒怀词。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诗人:赵长卿

宋宗室,居南丰,号仙源居士。宁宗嘉定末前后尚在世。尝买一妾,教之习苏轼文词,为女母索归,嫁之于农夫,每寄词以问讯,长卿则为酬答。文词通俗,多情爱之作。有《惜香乐府》。...
复制作者 赵长卿
猜您喜欢

题张平山溟海曦阳图

形式:

讶此尺素中,沧波拟万顷。 是谁为此图,荡漾元无定。 此非摹我东溟无际之洪涛,胡为一轮初日停朱影。 三山巅,在何处,长烟野雾茫茫去。 金光焕射紫霞飞,晴飙歘扫青天曙。 不闻天鸡鸣,无复鱼龙惊。 但见火轮簸荡,下不可测,潮头绛雪如山倾。 烟波迥撼赤城明,扶桑灼烁金鸦轻。 一鸟飞,百鸟归,一水耀,万水辉。 幽荒寒门开夕霏,长江大河相依稀。 虞渊终古不相值,妙造精光随手挥。 张公图山复图水,卷首畴昔如豫此。 晚年别号偶相符,海惭薄劣山维尔。 君负大造资,我非补造才。 巍巍君名何可摧,沧波犹笑能尘埃。

复制 赵完璧 《题张平山溟海曦阳图》

春溪行送盐城苏二尹擢判寿州

形式:

春溪柳黄君祖行,烟开锦浪桃花明。 琼?醲凸暖风软,彩舟望绝仙云程。 芳声楚天阔,斜日沧波悠。 孺子縆宓弦,宠驾遄西州。 旷此山水音,乖彼兰蕙俦。 青阳无定所,碧树生凉秋。 短发萧萧春欲歇,故乡未去故人别。 送君天衢努力答明王,蓬山迤逦馀休烈。

复制 赵完璧 《春溪行送盐城苏二尹擢判寿州》

坐对杨花

形式:

何处杨花小院轻,卷帘孤坐午风清。 一春寥落江南梦,肠断吴姬劝客情。

复制 赵完璧 《坐对杨花》

次韵元遗山送李参军赴塞上

形式:

慷慨出门去,击楫渡桑干。 丈夫处世非鹿豕,关山谈笑驱漫漫。 不策绝世勋,虚生天壤间。 义气摩青冥,肯教别泪潸。 惜哉折坂王孝子,奉身废义回间关。 更有吴江窃一隅,偷安忍耻忘寄环。 要知西域奇功照青史,要知燕然伟绩垂毫端。 岐路情怀总儿女,风云六翮乘时抟。 身归斧钺命,禄遗椿萱盘。 一朝树功名,家国同庆欢。 便教风雷烈烈肃沙漠,直须名王授首霜刃赭花斑。 冲风单于庭,踏雪贺兰山。 孤臣夙中热,不知铁衣单。 王灵振无极,何恤凋朱颜。 雄飞本自猛将志,丘园徒老冥与顽。 君不见陶太守,时忧过尔耽优闲。 移甓寄深意,扬名合自甘辛酸。 一杯万里与君诀,无前戎捷期君还。

复制 赵完璧 《次韵元遗山送李参军赴塞上》

双节辞

形式:

山云野水春漫漫,我欲吊此双节空含酸。 淳风死去不可挽,声华千载颓狂澜。 烈哉二淑女,冰雪凛肠肝。 谁令递沈雁,各惜孤鸣鸾。 痛绝异时殒,泪尽同日欢。 贞心逐幽渺,落蕊随风湍。 金石何期抱一节,渊泉偶尔寻相安。 春草空留翠罗绮,秋风零落金琅玕。 纷华浊俗猥琐观,珠联青海星斗寒。 君不见须眉文夫尽楚楚,胡为偷生反面视此曾无难。

复制 赵完璧 《双节辞》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