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霄云外。
即使待到风停下来,其力量之大仿似能将沧海之水簸干。
世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豪言壮语皆冷笑不已。
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少年人啊!

注释
上:呈上。李邕(yōng)(678—747):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唐代书法家、文学家。
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假令:假使,即使。
簸却:激起。
沧溟:大海。恒:常常。殊调:不同流俗的言行。
余:我。大言:言谈自命不凡。
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诏尊孔子为宣父。见《新唐书·礼乐志》。宋本“宣父”作“宣公”。
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开元十三年(725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李白“有仙风道骨焉,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李白诗中还有一首《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据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序》云,李白“赋《临终歌》而卒”。后人认为可能就是这首《临路歌》,“路”或为“终”之误写。可见李白终生引大鹏自喻之意。按此诗语气直率不谦,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参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此诗题解。

  全诗开篇激昂高调,前四句均以“大鹏”自比。“大鹏”这一意象经常在李白的作品中出现。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大鹏在庄子的哲学体系中是自由的象征,李白深受其影响,故而李白的作品中永远有最浪漫的幻想,永远充满对权贵的傲视和对自由的追求。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李白以大鹏自比,描写了传说中的神鸟大鹏起飞、下落时浩荡之景象,更是表现出了诗人李白此时豪情满怀、直冲青云之志向。李白在诗中第三、四句写到:“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即使大风停下来,大鹏落了下来,也会在江湖激起波澜。如果李白自比大鹏,那么李邕自然就是大鹏乘借的大风,李白在这里言明即使将来没有了李邕的相助,他也能在政坛造成非凡的影响。这种非凡的胆气不得不用一个“狂”字来总结。

  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世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也包括李邕在内,因为此诗是直接给李邕的,所以措词较为婉转,表面上只是指斥“世人”。“殊调”指不同凡响的言论。李白的宏大抱负,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当做“大言”来耻笑。李白显然没有料到,李邕这样的名人竟与凡夫俗子一般见识,于是,就抬出圣人识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讥。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这两句意为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男子汉大丈夫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后两句对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讽刺,也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态度相当桀骜,显示出少年锐气。

  其实历史上李邕本人亦是一个侠义豪迈、天纵英才的人物,而且对后辈多为照顾。对于这样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与之抗礼,足见青年李白的气识和胆量。“不屈己、不干人”笑傲权贵,平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色。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李邕在开元七年(公元719年)至九年(公元721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使李邕不悦。李白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时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

注释

上:呈上。 李邕(公元678年-公元747年):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唐代书法家、文学家。 扶:一作「抟」。 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假令:假使、即使。 簸却:激起。 沧溟:大海。 恒:常常。 殊调:不同流俗的言行。 大言:言谈自命不凡。 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诏尊孔子为宣父。见《新唐书·礼乐志》。宋本「宣父」作「宣公」。 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上李邕》是唐代伟大诗人李太白青年时期的作品。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画与颂扬,表达了李太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太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年轻的李太白敢于向大人物挑战,充满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李白介绍和李白诗词大全

诗人: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
复制作者 李白
猜您喜欢

望瀑布亦用李韵

形式:

昔闻地中山,今见天上水。 对日生虚明,光照数百里。 声将助雷行,势欲随云起。 矫矫白玉龙,人立烟霞里。 飞流何其雄,不受神禹功。 净洗下界浊,无言归太空。 精灵忽旁射,秀色溢厓壁。 动荡元化机,落星不为石。 观水复观山,万古心自闲。 愿借一泓清,鉴我尘外颜。 布邪可剪裁,衣被尽世间。

复制 邵宝 《望瀑布亦用李韵》

送陈都宪赴南台

形式:

雄都镇南服,江流走其隈。 惊风鼓高浪,驾御须公才。 公船树双帜,令重御史台。 轻裘兀中坐,一鼓千艘开。 江灵戒百神,前驱步浮埃。 有陈既如云,有声复如雷。 见将不见水,颓波为之回。 周流有馀暇,独起吊古怀。 汉功陋昆明,天堑胡为哉。 巍巍皇祖业,万载恒规恢。 安危系所修,愿见封章来。

复制 邵宝 《送陈都宪赴南台》
类型:

宜黄秋日用韩韵

形式:

不雨已数日,萧萧叶声乾。 青青独可爱,庭下群琅玕。 阴云何处来,与雾昼作团。 驱瘴无妙术,只在心气安。 古井湛止水,安从起波澜。 焚香坐数息,日月通泥丸。 江浅舟可放,喜谢山中鞍。

复制 邵宝 《宜黄秋日用韩韵》

和陈玉溪得古刀歌

形式:

玉溪老人鬓雪色,平生气薄秋空碧。 严冬遗我古刀歌,白日无风寒慄慄。 公从何处得此刀,而我未见难论直。 向来沦落未逢人,有时隐跃光腾日。 一朝白璧落公手,堪笑当时卞和泣。 乾坤万物递升沉,今古千年超恍惚。 也知刚德本天成,等闲未肯为人役。 西戎北虏不足诛,豺狼在道那容息。 由来神物不自用,义士兼资机与力。 昔年我亦得一镜,篆刻摩挲汉遗迹。 愿将此镜配公刀,共保刚明勿戕贼。

复制 邵宝 《和陈玉溪得古刀歌》

陶节妇

形式:

靖江千里建高牙,元是湖南老将家。 一发千钧传寿地,祖姑贞节已褒嘉。

复制 邵宝 《陶节妇》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