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喜欢自己作曲,开始时随意写下长短句,然后再调整,配以乐曲,所以前后阕有很多不同。桓温大司马曾说:“当年汉南种下的依依杨柳,是多么袅娜动人。而今江边潭畔,柳叶片片摇落,让人感到多么凄婉。时光的流逝,春秋的交替,人又岂能逃过岁月的沧桑呢?”这几句话我异常偏爱。 当春风渐渐吹尽枝头上的柳絮,掩映在绿荫深处是处处人家。远处的水岸迂回曲折,黄昏时分,船帆少少的,也不知都到哪里去?我见过太多的离别场面,没有谁能像那长亭边的柳树。柳树若是懂得人间的情意,它一定不会年年依旧青青。 天色渐渐昏暮,高高的城楼已隐约不见,眼前只是一片连绵纵横的层层乱山。我像韦郎一样离你而去,但你要记得,我把玉环留下给你作信物,你在分别时也一再叮嘱让我早早归来,免得红花没人怜惜。如今纵有锋利的剪刀,也无法剪断我心头丝丝缕缕的愁绪。

注释

长亭怨慢:词牌名,又名“长亭怨”,创自姜夔,调名取自此篇词意。 自制曲:指在旧曲调之外自己新创作的曲调,也叫自度曲。 率意:随意。 长短句:词曲的别称。词曲的句子,长短不一,因调而异,故称。 前后阕:一首词的一段称一阕,前一段称“上阕”或“前阕”,后一段称“下阕”或“后阕”。 桓大司马:即桓温(公元312年~公元373年),字元子,东晋明帝之婿,初为荆州刺史,定蜀,攻前秦,破姚襄,威权日盛,官至大司马。 “昔年种柳”六句:语本出自庾信《枯树赋》,故事见于《世说新语·言语》:“(东晋)桓公北征,经金城,前为琅琊王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依依,轻柔披拂貌。 是处:处处。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词:“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浦:水边。 萦(yíng)回:盘旋往复。唐·杜甫《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诗:“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 何许:何处。唐·杜甫《宿青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诗:“我生本飘飘,今复在何许?” 阅人:指见过的离别场面。 长亭:古时于道路每隔十里设长亭,故亦称“十里长亭”。供行旅停息。近城者常为送别之处。 长亭树:指种在长亭边的柳树。 “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句:语出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诗句以及唐·李商隐《蝉》”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诗句。不会得:犹言不应,不可能。得,语助词。 高城不见:语出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诗:“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 韦郎:即韦皋。《云溪友议·卷中·玉箫记》条载,唐韦皋游江夏,与玉箫女有情,别时留玉指环,约以少则五载,多则七载来娶,后八载不至,玉箫绝食而死。 玉环:指玉箫女留给韦皋的玉指环。 分付:付托、寄意。宋·毛滂《惜分飞》词:“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红萼:红花,女子自指。萼,花蒂。南朝宋·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山桃发红萼,野蕨渐紫苞。” 并(bīng)刀:亦称“并州刀”。即并州剪。并州为古九州之一,今属山西,所产刀剪以锋利出名,唐·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句:唐·贺知章《咏柳》诗:“碧玉妆成一杩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五代·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宋·王安石《壬辰寒食》:“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此处化用以上句意。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据夏承焘先生考证,光宗绍熙初年,姜夔流寓合肥,家住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那里曾有热恋过的情人,分离后眷眷难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小雅·采薇》),灞桥柳岸,“柳”、“留”谐音,柳枝一折,令多少人心胆俱裂。在本词中,柳树的角色是频频转换的。水边岸上,也是一株株一片片的柳树,随着水湾,萦绕徘徊。客船来去匆匆各自东西,天晚后都在哪里停泊呢?以下四句,写那长亭边的柳树,不知目睹了多少执手惜别,依依不舍的场面。好在柳树不懂人间情意,否则早就悲伤衰老,不会像今天这样如此青青了。 词的下阕,循着离别的线索,着重写“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情景。词中说,天晚了,一位女孩子站在长亭边柳树下,望着情人所去的那个高城,渐渐天黑望不见了,只看见黑黝黝的无数山峰的轮廓。她在想,他走了,大概不会忘记我的叮咛嘱咐吧。我让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早早回来,不知他记住没有。在旅船远行、回望旧地时,回味情侣叮咛,离绪纷乱。并刀难剪,化抽象为具象,一往情深。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清代陈廷焯《词则·大雅集·卷三》:哀怨无端,无中生有,海枯石烂之情。 清代吴衡照《莲子居词话》:白石《长亭怨慢》引桓大司马云云,乃庾信《枯树赋》,非桓温语。 清代孙麟趾《词径》:路已尽而复开出之,谓之转。如:“谁似得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现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旅况,情意亦厚。首句从别时别处写起。“远浦”两句,记水驿经历。“阅人”两句,因见长亭树而生感,用《枯树赋》语。“树若”两句,翻“天若有情天亦老”意,措语亦俊。换头,记山程经历,文字如奇峰突起,拔地千丈。乱山深处,最难忘玉环分付,“第一”两句正是分付之语,言情极真挚。末以离愁难消作收。下阕一气直贯到底,仿佛苏、辛。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姜夔介绍和姜夔诗词大全

诗人:姜夔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
复制作者 姜夔
猜您喜欢

留周用宾宿山中

形式:

道人访我西湖间,拄杖月明闻扣关。 焚香下榻夜初静,解衣对坐神自闲。 眼中君似王摩诘,海内我亦元次山。 短袍高帽意更远,同来白日游尘寰。

复制 孙一元 《留周用宾宿山中》

仲冬一日闻雷有感

形式:

仲冬一日忽闻雷,无乃皇天号令乖。 白日风云时自晦,横江波浪起争豗。 千官不见居庸道,八骏空驰黄竹哀。 北望何人经国计,野臣孤愤泣蒿莱。

复制 孙一元 《仲冬一日闻雷有感》

率溪书院和韵

形式:

构得茅堂枕石矶,矮篱匝匝槿相围。 通渠水暖鱼知乐,隔坞梅开春有机。 半引短帘供野望,漫搜奇句了残晖。 阶前尽日无人到,绿上莓苔几片衣。

复制 孙一元 《率溪书院和韵》

过陈进士遂初湖上草堂

形式:

盛年射策怜吾子,早卜茅堂湖水涯。 卧病沧洲心自得,看云白日首重回。 鵁鶄鸂䳵柴门近,翠石寒沙水叶开。 作客乾坤吾自放,终当同隐白云隈。

复制 孙一元 《过陈进士遂初湖上草堂》

靖江道中

形式:

落日精灵语,空山旅客惊。 沙寒留鹭影,风急走江声。

复制 孙一元 《靖江道中》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