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

元丰三年,余得罪迁高安。夏六月,过庐山,知其胜而不敢留。留二日,涉其山之阳,入栖贤谷。谷中多大石,岌嶪相倚。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者,震掉不能自持,虽三峡之险不过也。故其桥曰三峡。渡桥而东,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练,横触巨石,汇为大车轮,流转汹涌,穷水之变。院据其上流,右倚石壁,左俯流水,石壁之趾,僧堂在焉。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杉松竹箭,横生倒植,葱蒨相纠。每大风雨至,堂中之人,疑将压焉。问之习庐山者,曰:“虽兹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明年,长老智迁使其徒惠迁谒余于高安,曰:“吾僧堂自始建至今六十年矣。瓦败木朽,无以待四方之客,惠迁能以其勤力新之,完壮邃密,非复其旧,愿为文以志之。”余闻之,求道者非有饮食、衣服、居处之求,然使其饮食得充,衣服得完,居处得安,于以求道而无外扰,则其为道也轻。此古之达者所以必因山林筑室庐,蓄蔬米,以待四方之游者,而二迁之所以置力而不懈也。夫士居于尘垢之中,纷纭之变,日进于前,而中心未始一日忘道。况乎深山之崖,野水之垠,有堂以居,有食以饱,是非荣辱不接于心耳,而忽焉不省也哉?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今夫骋鹜乎俗学而不闻大道,虽勤劳没齿,余知其无以死也。苟一日闻道,虽即死无馀事矣。故余因二迁之意,而以告其来者,夫岂无人乎哉!
四年五月初九日,眉阳苏辙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元丰三年,我因获罪被贬官到高安,夏季六月经过庐山。我知道那里风景十分有名,却不敢久留。逗留两天,从山的南麓进入栖贤谷。谷中有很多巨石,高高耸立,互相倚靠。溪水在石间奔流,那声音如同雷霆,又像千百辆车同时行进,使人不由自主地产生惊惧,即使是长江三峡也超不过它。所以那桥就叫三峡桥。过了桥向东,沿着山路溪流走,那水平得像一幅白色的丝绢。一旦遇到横挡着的巨石,汇聚成的旋涡像大车轮,旋转激荡,显示出水的无穷的变化。有一个院落建在那溪流的上游,右边靠着壁立的山石,左边下临溪水。那壁立的山石脚下,有一座僧人诵经的房子建在那里。奇峰怪石,好像飞舞在它的屋顶之上,杉树松树竹子横生倒长,各种野草互相纠缠。每逢刮大风下大雨的时候,在堂内的人都怀疑那些山石草木会要压下来。询问那些熟悉庐山的人,他们说,虽然庐山名胜很多,这栖贤大概是数一教二的。 第二年,栖贤寺的长老智迁派他的徒弟惠迁到高安见我,说:“我们这座僧堂从修建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瓦也碎了,木也朽了,无法招待各地客人了。惠迁能够用他辛勤劳作把它修整一新,完整雄壮,深邃严密,不再是原来的样子。愿求您写篇文章把这事记下来。”我闻听有人说过,求道的人不是为了追求饮食衣服居住处所的优越,然而让他们饮食充足,衣服完整,住处安全,使他们求道时无外界干扰,那么他们修道也容易。这就是古代通达事理的人一定要依据山林建造房屋,储存蔬菜米粮,用来接待各地的游客的原因,也是二位和尚不懈努力的原因。读书人生活尘世里,纷乱的变故每天在面前遇到,而内心里没有一天忘记道。何况在深山的崖边,荒野的河边,有屋可住,有饭可以吃饱,是非荣辱见不到也不去想,却怎能把道忘却而不懂了呢?孔子说:“早晨听到道晚上就死也行了。”现在在世俗学问上努力追求不止,却不明根本道理,即使勤恳辛劳直到老死,我知道他也是一无所获死的。如果有一天听懂了根本大道,即使立刻死掉也没有其他事可惦记的了。所以,我借着智迁、惠迁两位和尚叫我写文章的机会,把这个意思告诉来这里的人,怎能没有人了解呢? 元丰四年五月初九日眉阳苏辙记。

注释

庐山:在江西九江市南,东南傍鄱阳湖。相传秦末有匡俗兄弟七人庐居于此,因而得名。 栖贤寺:又称观音洞,位于南山寺北侧的栖贤谷口。 元丰三年: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79年)。 迁:贬谪。 高安:宋时筠州治所,即今江西省高安县。 胜:风景美丽。 涉:进入,到。 阳:山的南面朝阳的一侧。 栖贤谷:在庐山山阳含鄱口南,是庐山三大谷之一。 岌嶪(jí yè):山石危耸的样子。 雷霆(tíng):雷暴、霹雳。 震掉:使人恐惧而提心吊胆。震,恐惧、害怕。 自持: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峡:长江三峡,即巫峡、瞿塘峡和西陵峡。 东:向东行,名词用作动词。 循(xún):顺着、沿着。 白练:白色的熟绢。 横触:激流冲击。 汇为大车轮:意为水流横触巨石,惊涛卷雪,状似车轮。 穷水之变:穷尽了水的各种变化状态。 据:盘踞,占据,这里是位居的意思。 俯:俯视,向下看。 趾(zhǐ):脚,底部。 翔舞:飞翔、舞动。 箭:竹的一种。 植:生长。 葱蒨(qiàn):草木青翠茂盛的样子。 纠:纠缠、纠结。 压:垮塌下来。 习:通晓、熟悉。 兹(zī)山:这座山,指庐山。 盖:表推测的意思,有大约、大概意。 一二数:即数一数二。 长老:佛寺中的住持,由年高德昭者担任。 谒(yè):拜见。 瓦败木朽(xiǔ):屋瓦残破,柱梁腐朽。 待:接待、招待。 客:此处指拜佛的香客。 新之:即使之新。新,这里用作动词, 邃(suì)密:幽深而严密,这里形容修之一新的寺院。 志:记也。 充:充足。 完:完备。 无外扰:不被外界世务所烦。 达者:通达事理的入。这里指修行得道的人。 因:依靠、凭借。 室庐:房屋。庐,简陋的房屋。 蓄(xù):积聚。 置(zhì)力:即投入精力。 懈(xiè):懈怠。 尘垢(gòu):尘土与污垢。比喻微细轻贱之事。 中心:内心。 崖(yá):高峻的山边、水之岸边,都称崖。 垠(yín):边际,尽头。 接:接触。这里指目见耳闻,牵挂于心。 忽焉:倏忽,突然。 省(xǐng):懂得,知晓。 “朝闻道,夕死可矣”句:语出《论语》。意为早晨得了道,晚上死去也值得了。 驰骛(wù):驰是奔驰,放任。骛是追求。 俗学:一般的、普通的学问或学说。 没(mò)齿:没世,就是一辈子。 苟(gǒu):如果。 馀事:身外未了之事。 夫其无人乎哉:意思是今后也必有求道的人。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辙所创作的一篇游记。文章记叙苏辙游览庐山栖贤寺僧堂的过程,最后以议论作结,表达了作者对求道的看法。文章语言淡泊雅致,朴素自然,简洁畅达,然而生动形象,富于文学色彩,体现了苏辙散文特有的风格。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清·文学家王士祯《香祖笔记·卷十二》:颖滨《栖贤寺记》造语奇特,虽唐作者如刘梦得、柳子厚妙于语言,亦不能之。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苏辙介绍和苏辙诗词大全

诗人: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
复制作者 苏辙
猜您喜欢

咏柳戏赠任文甫

形式:

芳容濯濯出天然,每到春来却自怜。 处士门前斜带雨,将军营里细含烟。 柔条无力因垂地,飞絮多情欲上天。 折赠行人离别后,不堪憔悴日三眠。

复制 丁恒 《咏柳戏赠任文甫》

石潨山

形式:

遥望平林曙色温,淡烟新霭正纷纭。 高低松竹阴相接,撩乱藤萝暝不分。 谷口行人冲雾出,林间啼鸟隔溪闻。 不知初日散空翠,惟见青山生白云。

复制 丁恒 《石潨山》

送文可归杭州

形式:

李君才华世希有,湖海清名在人口。 连年踪迹爱狂游,马蹄遍向天涯走。 春风二月度鄱阳,买舟远下南斗傍。 笔床茶灶浑无恙,犹带关前花雨香。 我是烟霞旧时侣,鹿裘卧听山前雨。 出门正欲问荆州,人来又道君归去。 相逢不得叙生平,短歌欲赠难为情。 秋风吹云浦树碧,南雁叫月江芦清。 闻君家住孤山后,到家春色生衣袖。 为问林逋旧隐居,至今尚有梅花否。

复制 丁恒 《送文可归杭州》

清江裂石

形式:

忽见推帘起暮鸦,风逼小灯斜。又被打窗雪片,巡檐问、可压梅花。正开缸、初试屠苏酒,举杯谁劝、强半惜年华。纵博得、玉壶香暖,毕竟是天涯。 浑一片云山,四围隐隐飞峦,带不起烟霞。驴背叹行频,垆头暂醉,料醒来孤踪、依旧尘沙。正醒醉含愁,猛听征鸿嘹亮,哀怨过谁家。

复制 于未 《清江裂石》
类型:

杂感十首

形式:

残书一榻对松风,卧读微妨饮酒功。 小院心情春暖后,高楼闲暇夕阳中。 蝉留旧草惊飞白,蝶去余花惨梦红。 底处古人须见我,偶然危膝类张融。

复制 于鉴之 《杂感十首》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