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春怨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暮春时节,独守空闺,每天都有几只残莺陪伴着叫个不停;卷起珠帘,目之所见草木繁茂,春色无边。
庭院里时时有东风吹入,千万条杨柳随风全都向西飘摆。

注释
代:犹拟,说作者完全以一个闺妇身份来写这首诗。
残莺:春暮时之莺。春暮则莺稀,故称残莺。
萋萋:形容草生长得茂盛。暗用《楚辞·招隐士》春草、王孙意。意诣征人未归。
尽向西:唐时征战多在西陲。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是一首代言体的诗,要“言”的是“春怨”。诗中无一“春”字,但从写景可见;至于“怨”字,则只能从字里行间细加品味,仔细琢磨了。本诗截写了思妇在一个早晨里的所闻所见所思。写出了她在暮春时节对久戍西疆的丈夫的离惜别绪。言辞虽无怨字,“怨意”却无形中流露了出来。

  一二句中“朝日”,犹日日,时俗口语;春暮莺稀,故谓“残莺”。“朝日”、“残莺”不仅点出暮春之晨的季节,时间,也使人们的想象自然从今晨的镜头回溯昨夜以至整个春天。阳光八室,晓莺啼愁,又一个恼人的春夜度过了。“残”字流露出她的迟暮之忧, “伴”字更传达出她的孤凄之感。

  时至暮春,独守空闺,自然怨忧满怀,偏偏几只残莺似乎也察知闺中思妇的孤寂,天天来陪伴着她叫个不停,更令人愁肠百结。愁之无奈,只好拉开窗帘,目之所见,芳草萋萋,碧色天涯。这无边的春色,既能勾起往日“草色青青送马蹄”的回忆,也可以引起草绿有期,征人难待的悲恨。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景、事相连,更惹动无限伤怀。她只得再次将视线移开。

  三四句别具匠心。“时有东风入”为“千条尽向西”之因,在东风的吹拂下,杨柳千条向西摇摆,既写出了眼前景又传递出心中情。因为唐时征戍多在西陲,征人所在,妾之所向,“杨柳千条尽向西”,正形象概括了那离魂倩女,玉立亭亭,忧思万缕,终日西望的情景。如此终篇,收到了情深意挚,含而不露,扣人心弦,余味不尽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此诗是作者隐居时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由于隐士生活单调,取材范围狭窄,女性题材给了他探索另一个心灵世界,在故事化的虚构中施展才华的机会,所以他写下这首诗来表达久处深阁的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刘方平介绍和刘方平诗词大全

诗人:刘方平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七五八年前后在世,匈奴族。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与......
复制作者 刘方平
猜您喜欢

史馆舫斋旧为会典馆提调所居后临御沟一曲故名朱椒堂钱衎石皆有诗见集中余适居之春时窗前白丁香盛开感赋

形式:

简册堆中倦眼遮,午晴骤暖闹蜂衙。 依依陈迹深严地,了了繁枝细碎花。 香界顿开窗北面,宫墙每对日西斜。 玄都桃与江潭柳,头白逢春祇叹嗟。

复制 夏孙桐 《史馆舫斋旧为会典馆提调所居后临御沟一曲故名朱椒堂钱衎石皆有诗见集中余适居之春时窗前白丁香盛开感赋》

甲子暮春粤东门生公宴犹举承平时团拜旧事感赋呈裴韵珊前辈兼示诸生

形式:

婪尾筵开倍惜春,蓬莱清浅早扬尘。 梦馀北海编新录,岭外东坡感旧因。 却听红牙多换羽,难逢白发尚联茵。 摭言漫与添新话,朝士贞元更几人。

复制 夏孙桐 《甲子暮春粤东门生公宴犹举承平时团拜旧事感赋呈裴韵珊前辈兼示诸生》

贺章式之移居北池子

形式:

行窝洛下又迁乔,门对蓬莱避市嚣。 坊巷志添新雪爪,琴书装压几牛腰。 栽松未碍经霜晚,载酒差嫌计里遥。 试续移居樊榭句,绮窗梅早绽红椒。

复制 夏孙桐 《贺章式之移居北池子》

和汪仲虎北海登高原韵

形式:

只觉秋心入混茫,芜城烟树掩颓阳。 萧条故苑鸦横水,寥落乡书雁叫霜。 萸酒销愁聊应节,菊篱伴冷未全荒。 羡君更鼓登临兴,望里西山尚郁苍。

复制 夏孙桐 《和汪仲虎北海登高原韵》

章式之遗集印成感赋

形式:

悠悠千载向谁论,豹死留皮此幸存。 王叶旧型堪羽翼,金吴同调比篪埙。 每徵联咏悲陈迹,不堕清芬赖后昆。 绝业名山君已慰,免看八表更云昏。

复制 夏孙桐 《章式之遗集印成感赋》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