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时讲堂帖

知有汉时讲堂在,是汉何帝时立此?知画三皇五帝以来备有,画又精妙,甚可观也。彼有能画者不?欲因摹取,当可得不?信具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闻知您(王羲之的好友周抚)那里(蜀地)尚留存有汉代的讲堂,不知是汉代时那个皇帝建立的?更知道其墙壁上画有三皇五帝以来的种种史迹,应有尽有;画的本身也颇精妙,甚有可观。您那里有能画画的人吗?想请他临摹下来,不知能否办到?请写信告诉我。

注释

“欲因摹取”句:《右军书记》录文作“欲摹取”。“讲堂”即讲经之堂。汉代之讲堂,所授当然是儒家经典,佛教传人中国后,僧侣说法讲经之堂亦称讲堂。王羲之得知友人所在地有汉代讲堂遗迹在,内有三皇五帝图绘,画得十分精妙,便询问讲堂是汉朝什么时候建立的,当地有无善绘事的人,要是摹取的话,能否得到。王羲之晚年对前朝古迹和绘画艺术表现出超常的兴趣,这一现象,对于研究王羲之的爱好和思想历程而言,是值得注意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汉时讲堂帖》6行,49字,为《十七帖》丛帖第二十一通尺牍。《宣和书谱》作《讲堂帖》。《鼎帖》、《二王帖》收刻。现有墨迹本存世,为临本。 此信中所说的“讲堂”,就是指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后元三年)蜀郡太守文翁创办的一所地方性学校“文学精舍讲堂”。当时,蜀地文化落后,为改变这种状况,文翁倡导读书,却未奏效,民间还常以好文学(经学)相讥讽。为了应对,文翁先选择郡县小吏张叔等十余人,携蜀地土产刀、布为礼物,至京都苦学儒经,又在成都市中设立“文学精舍讲堂”,选官吏子弟就学。后张叔等学成归蜀,文翁委以官职并充任讲堂师资。学生自讲堂学成后,文翁将其或派任郡县属吏,或外荐任用。由此,入讲堂求学之风日盛。文翁兴学,不仅培养了一批吏材,如张叔,汉武帝时被征为博士,官至侍中、扬州刺史,而且推动了各地办学之风,朝廷还曾下令各地效仿。唐代王维《送梓州李使君》诗中还提到了文翁。诗曰:“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至汉成帝时,蜀郡太守高朕对文翁兴建的讲堂进行了扩建修葺,增造二石室。不过,自汉安帝永初年间至明末,讲堂屡遭兵燹,历尽沧桑,三皇五帝圣贤画像早已荡然无存。民国初期,讲堂旧地被辟为中学,因昔日二石室之故,学校被命名为省立成都石室中学,所存旧迹唯有清代道光年间文渊阁大学士蒋攸锸题写的“文翁石室”匾额。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王羲之介绍和王羲之诗词大全

诗人:王羲之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原籍山东琅琊(今山东临沂),后迁居会稽(绍兴),写下《兰亭集序》,晚年隐居会稽下辖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
复制作者 王羲之
猜您喜欢

观清溪灵泉书院刻崖石

形式:

暮泊清溪隈,朝登凤凰台。凤凰去千载,遗台尚崔嵬。 肩舆向名山,春山花烂然。如锦屏匝地,如剑戟插天。 上山觅灵泉,灵泉有如神。我到泉倏来,阐彼舆皂言。 此泉应潮汐,莫或爽时刻。其动若雷殷,其止若龙蛰。 爱泉者黄生,开我甘泉亭。甘泉与灵泉,同以天一清。 留诗刻泉上,清者来濯缨,于泉何损增。

复制 湛若水 《观清溪灵泉书院刻崖石》

题克斋为王奉常炜

形式:

奉常有清卿,斋居名曰克。顾名以思义,思之吾未得。 得非孔颜徒,为仁在一日。夫克亦何名?精军以胜敌。 虎贲三千人,一心同一德。所向尽披靡,不追亡逐北。 何名为精军?天理乃天则。颜氏事斯语,养锐有馀力。 至明且至健,勿之不容息。中军如不精,空拳控勍贼。 天定人亦泯,吾语克斋克。或言道何克?能事非持国。 天理天所为,自然本无作。

复制 湛若水 《题克斋为王奉常炜》

赠宣城掌教陈伯孚迁尹安义

形式:

谁是安义者?吾与治安义。郑侨称使民,宣尼谓之惠。 安义斯安仁,仁惠民所庇。仁以庇民生,义以宜民利。 利成如万物,生聚如天地。天地大父母,君子维恺悌。 问之何能然?仁义乃兼至。

复制 湛若水 《赠宣城掌教陈伯孚迁尹安义》

放歌赠颜吏目

形式:

乘田委吏大圣人,抱关击柝非为贫,封人木铎犹知天,高车驷马何臣邻。 ●清好浊觳觫君,颜子之后多遗仁,卫幕曾游泮水滨。

复制 湛若水 《放歌赠颜吏目》

送林君信节推之台州

形式:

秋高天宇空,河汉净如澄。 月华皓无际,亭亭照子行。 凉风起天末,金石为之鸣。 回薄西山岑,摇摇吹客旌。 风以比君清,月以比君明。 清飙频远播,明照无遗情。

复制 湛若水 《送林君信节推之台州》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