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风不知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大雁一群群。清早秋风来到庭中的树木上,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秋风的声音。

注释

引:一种文学或乐曲体裁之一,有序奏之意,即引子,开头。 至:到。 萧萧: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晋陶潜《咏荆轲》:“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雁群:大雁的群体。 朝:凌晨。 庭树:庭园的树木。 孤客:单身旅居外地的人。汉焦赣《易林·损》:“路多枳棘,步刺我足,不利孤客,为心作毒。”这里指诗人自己。闻:听到。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此诗表面写秋风,实际却是在感叹自己的际遇,抒发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其妙处在于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而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李云:不曰“不堪闻”,而曰“最先闻”,语意最深。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徐克曰:人情之真,非老于世故者不能道此。 《删订唐诗解》:唐汝询曰:秋风起而雁南矣,孤客之心未摇落而先秋,所以闻之最早。吴昌棋曰:用意最妙。 《唐诗笺注》:谁不闻而曰“最先闻”,孤客触绪惊心,形容尽矣。若说“不堪闻”,便浅。 《诗法易简录》:李锳:咏秋风必有闻此秋风者,妙在“最先”二字为“孤客”写神,无限情怀,溢于言表。 《唐诗归》:钟惺云:“不曰‘不堪闻’,而曰‘最先闻’,语意便深厚。 《唐诗别裁集》:沈德潜:“若说‘不堪闻’,便浅。” 《唐诗笺要》:梦得《鄂渚留别》末云:“欲问江深浅,应如远别情。”情思不剧,与此诗皆陶冶乐府而得。 《唐诗选胜直解》:风无形,随四时之气而生,曰何处惊之也。秋风秋雁并在一时,若风送之者然,况万物经秋,皆将黄落逐臣孤客,无难为情,曰“入庭树”,曰“最先闻”,惊心更早,宋玉悲秋,略与仿佛。 《诗境浅说续编》:四序迭更,一岁之常例,惟乍逢秋至,其容则天高日晶,其气则山川寂寥。别有一种感人意味,况天涯孤客,入耳先惊,能无惆怅?苏颋之《汾上惊秋》,韦应物之《淮南闻雁》,皆同此感也。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刘禹锡介绍和刘禹锡诗词大全

诗人: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复制作者 刘禹锡
猜您喜欢

伤春词柬继芳 其二

形式:

东风阵阵花狼籍,老夫钩帘空叹惜。 往来扶病欲出门,门外春泥深一尺。 徐家园里葛家楼,回首繁华逐水流。 安得红颜生羽翼,玉笙吹上昆崙丘。

复制 秦旭 《伤春词柬继芳 其二》

挽祖芳

形式:

夕阳溪上路迢迢,鹤骨昂藏过野桥。 往昔形骸都不忘,即今骚赋已难招。 樽空北海怀贤切,雪满南林赴葬遥。 留得旧时清气在,小山花竹雨潇潇。

复制 秦旭 《挽祖芳》
类型:

辛丑暮春苦雨柬立夫 其二

形式:

鹁鸠双双啼屋角,细雨斑斑晴复作。 碧水苍苔野外昏,挑灯坐听檐花落。 轻寒侧侧透重扉,翻把罗衣换裌衣。 出门可柰春泥滑,辜负西山笋蕨肥。

复制 秦旭 《辛丑暮春苦雨柬立夫 其二》

怀听玉山庄次梅庵韵

形式:

衰年厌向市廛居,欲借山中半亩馀。 王翰自怜文有道,冯欢谁叹食无鱼。 漫将踪迹随麋鹿,岂有文章到石渠。 愿得两家同杵臼,春风春雨共耕锄。

复制 秦旭 《怀听玉山庄次梅庵韵》
类型:

送友人致政还乡

形式:

虚堂风露夜泠泠,闲咏凫鹥乐在泾。 赏兴不忘秋水寺,宦情偏厌绿莎厅。 薇花分影红连座,曲米浮香绿满瓶。 更拟沧洲问消息,且教黄鹤养脩翎。

复制 秦旭 《送友人致政还乡》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