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馀。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士卒劳役是多么劳苦艰辛,在潼关要道筑城。
大城比铁还要坚固,小城依山而筑,高达万丈。
请问潼关吏:你们重新修筑潼关是为了防御叛军吗?
潼关吏邀请我下马步行,为我指着山隅为我介绍情况:
“那些防御工事高耸入云端,即使飞鸟也不能越逾。
胡贼来犯只要据守即可,又何必担心西都长安呢。
您看这个要害的地方,狭窄到只能一辆车子通过。
在战事紧急时挥动兵器拒守,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呀。”
“令人哀痛的是桃林塞那一败仗,唐军死伤极多,惨死黄河。
请嘱咐守关诸将领,千万别蹈哥舒翰仓促应战的覆辙。”

注释
潼关:在华州华阴县东北,因关西一里有潼水而得名。
草草:疲劳不堪之貌。何:多么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上句言坚,下句言高。城在山上故曰万丈余。
备胡:指防备安史叛军。
要:同“邀”,邀请。
连云列战格:自此句以下八句是关吏的答话。连云言其高,战格即战栅,栅栏形的防御工事。
西都:与东都对称,指长安。
丈人:关吏对杜甫的尊称。
艰难:战事紧急之时。奋:挥动。
桃林,即桃林塞,指河南灵宝县以西至潼关一带的地方。
哥舒:即哥舒翰。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诗题下有小注:“安禄山兵北,哥舒翰请守潼关,明皇听杨国忠言,力趣出兵,翰抚膺恸哭,而出兵至灵宝潼关遂失守。”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此诗开头四句可以说是对筑城的士兵和潼关关防的总写。漫漫潼关道上,无数的士卒在辛勤地修筑工事。“草草”,劳苦的样子。前面加一“何”字,更流露出诗人无限赞叹的心情。放眼四望,沿着起伏的山势而筑的大小城墙,既高峻又牢固,显示出一种威武的雄姿。这里大城小城应作互文来理解。一开篇杜甫就用简括的诗笔写出唐军加紧修筑潼关所给予他的总印象。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这两句引出了“潼关吏”。胡,即指安史叛军。“修关”何为,其实杜甫是不须问而自明的。这里故意发问。而且又有一个“还”字,暗暗带出了三年前潼关曾经失守一事,从而引起人们对这次潼关防卫效能的关心与悬念。这对于开拓下文,是带关键性的一笔。

  接下来,应该是潼关吏的回答了。可是他似乎并不急于作答,却“要(邀)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从结构上看,这是在两段对话中插入一段叙述,笔姿无呆滞之感。然而,更主要的是这两句暗承了“修关还备胡”。杜甫忧心忡忡,而那位潼关吏看来对所筑工事充满了信心。他可能以为这个问题不必靠解释,口说不足为信,还是请下马来细细看一下吧。下面八句,都是潼关吏的话,他首先指看高耸的山峦说:“瞧,那层层战栅,高接云天,连鸟也难以飞越。敌兵来了,只要坚决自守,何须再担心长安的安危呢!”语调轻松而自豪,可以想象,关吏说话时因富有信心而表现出的神采。他又兴致勃勃地邀请杜甫察看最险要处:老丈,您看那山口要冲,狭窄得只能容单车通过。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八句,“神情声口俱活”(浦起龙《读杜心解》),不只是关吏简单的介绍,更主要的是表现了一种“胡来但自守”的决心和“艰难奋长戟”的气概。而这虽然是通过官吏之口讲出来的,却反映了守关将士昂扬的斗志。

  紧接关吏的话头,诗人却没有赞语,而是一番深深的感慨。因为诗人并没有忘记“前车之覆”。三年前,占据了洛阳的安禄山派兵攻打潼关,当时守将哥舒翰本拟坚守,但为杨国忠所疑忌。在杨国忠的怂恿下,唐玄宗派宦官至潼关督战。哥舒翰不得已领兵出战,结果全军覆没,许多将士被淹死在黄河里。睹今思昔,杜甫余哀未尽,深深觉得要特别注意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慎”字意味深长,它并非简单地指责哥舒翰的无能或失策,而是深刻地触及了多方面的历史教训,表现了诗人久久难以消磨的沉痛悲愤之感。

  与“三别”通篇作人物独白不同,“三吏”是夹带问答的。而此篇的对话又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在对话的安排上,缓急有致,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心理和神态。“修关还备胡”,是诗人的问话,然而关吏却不急答,这一“缓”,使人可以感觉到关吏胸有成竹。关吏的话一结束,诗人马上表示了心中的忧虑,这一“急”,更显示出对历史教训的痛心。其次,对话中神情毕现,形象鲜明。关吏的答话并无刻意造奇之感,而守关的唐军却给读者留下一种坚韧不拔、英勇沉着的印象。其中“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两句又格外精警突出,塑造出犹如战神式的英雄形象,具有精神鼓舞的力量。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士卒劳役是多么劳苦艰辛,在潼关要道筑城。 大城比铁还要坚固,小城依山而筑,高达万丈。 请问潼关吏:你们重新修筑潼关是为了防御叛军吗? 潼关吏邀请我下马步行,为我指着山隅为我介绍情况: “那些防御工事高耸入云端,即使飞鸟也不能越逾。 胡贼来犯只要据守即可,又何必担心西都长安呢。 您看这个要害的地方,狭窄到只能一辆车子通过。 在战事紧急时挥动兵器拒守,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呀。” “令人哀痛的是桃林塞那一败仗,唐军死伤极多,惨死黄河。 请嘱咐守关诸将领,千万别蹈哥舒翰仓促应战的覆辙。”

注释

潼关:在华州华阴县东北,因关西一里有潼水而得名。 草草:疲劳不堪之貌。何:多么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上句言坚,下句言高。城在山上故曰万丈余。 备胡:指防备安史叛军。 要:同“邀”,邀请。 连云列战格:自此句以下八句是关吏的答话。连云言其高,战格即战栅,栅栏形的防御工事。 西都:与东都对称,指长安。 丈人:关吏对杜甫的尊称。 艰难:战事紧急之时。奋:挥动。 桃林,即桃林塞,指河南灵宝县以西至潼关一带的地方。 哥舒:即哥舒翰。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潼关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古,为“三吏三别”之一。此诗借潼关吏之口描述潼关天险,表达了诗人对当初桃林一战溃败的遗憾,希望守关将士们一定要以史为鉴,好好利用潼关天险保卫长安的安全。以缓急有致、神情毕现、形象鲜明的对话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和神态,是此诗主要特色。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高棅《唐诗品汇》:王深父云:此诗盖刺非其人则举关以弃之,得其人虽旧险亦足恃。《孟子》所谓“地利不如人和”也。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吴山民曰:“艰难”二句,结上起下,结致伤时事。夫设险备患而一战失之,哥舒其可逃责耶!周珽曰:老杜“三吏”、“三别”等篇,情理切实。玩其抚膺流涕之言,不必向苦海中所(作)狮子吼,人人自生菩萨慈悲念者。且选锋命彀,不失毫芒;而转韵处更觉词清于骨。信非煮字为粮、餐古为液者不能举腕。 仇兆鳌《杜诗详注》:卢元昌云:此诗眼目,在“胡来但自守”一句。其云“修关还备胡”,是叹“焦头烂额”后,为“曲突徙薪”计也。 张谦宜《茧斋诗谈》:“三吏”、“三别”,乃乐府变调,倾吐殆尽,而不妨其厚,爱人之意深也。此用意妙诀。 浦起龙《读杜心解》:起四句,虚笼筑城之完固。中十二句,详述问答之语,神情声口俱活……末四句,乃作者戒词。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吴北江曰:起势斗峻。李子德曰:以叙述为议论,自见手笔。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杜甫介绍和杜甫诗词大全

诗人: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
复制作者 杜甫
猜您喜欢

安石工

形式:

端礼门,金石刻,丞相手书奸党籍。长安役者安石工,不识人贤愚,但识司马公。 卑疏不敢预国事,幸免刻名为后累。匹夫愤泣天为悲,黄门夜半来毁碑。 碑可毁,亦可建。盖棺事,久乃见。不见奸党碑,但见奸臣传。

复制 李东阳 《安石工》

刘平妻

形式:

谁谓虎力猛,赤手亦可屠。谁谓妾无身,妾身虽在不如夫。 妾身与夫争虎口,生同道涂死川薮。呼儿拔刀儿不怖,厉声摧山虎为沮。 携夫夜归车下宿,蓐食趋程烹虎肉。夫身有死死不孤,生当为君西击胡。

复制 李东阳 《刘平妻》

夜过仲家浅闸

形式:

日维乙未月丙戌,青天无云月东出。 舟人喧豗夜涛发,翻沙转石纷出没。 是时水浅舟在地,闸门崔嵬昼方闭。 闸官醉睡夫走藏,仓卒招呼百无计。 民船弃死争赴闸,楫倒樯摧动交碎。 舟人号豗乞性命,十里呼声震天地。 我时兀坐惊舂撞,揽衣而起心彷徨。 同行无人仆隶散,独与船月相低昂。 攀崖陟磴不得上,咫尺如在天一方。 流行坎止信有数,向来蔑视淮与江。 霜风欺人衣袂薄,呼童酌酒累数觞。 灯残酒醒闸亦过,北斗堕地天茫茫。

复制 李东阳 《夜过仲家浅闸》

文敬携叠韵诗见过且督再和去后急就一首

形式:

苦欲留君君又归,翻然上马力欲飞。 与君未罄连夕话,复遣僮仆牵君衣。 问君坠卧城东宅,病足几时能著屐。 仓皇不肯戒前车,道上泥深行岂得。 君时坐笑当空庭,笑予亦怯泥涂行。 有如醉者醉初醒,戒客不遣操樽罂。 当时我悔不子戒,我足子肩谁重轻。 世间岂独我与子,慎勿局促伤高情。 黄门筵中客满座,回首光阴如鸟过。 宦途颠蹶亦有之,不见黄门已州佐。 人言官重不如身,我身幸全何害堕。 自断吉凶皆付天,不须重问梁丘贺。 闻君此语唯复阿,如病得医逢扁陀。 亦知身世等梦幻,实恐名教遭讥诃。 孙膑刖膝尚酣战,幼舆折齿还高歌。 何如乐正一伤足,忧心抱痛如创戈。 君方大笑复出户,五十漫劳嗤百步。 试教鲍老复当场,岂免狐疑更狼顾。 昔闻达奚走奔马,曾说此儿还此父。 吾曹岂是驰驱才,自合儒官守文簿。 前言戏君君不知,极辩为予无乃误。 今宵且作风月谈,莫更尘途论兴仆。 君归我坐时独吟,颇觉诗成少神助。 知君此兴正不浅,却似轻车随熟路。 歌长韵险亦有数,我已三赓君两度。 急须走笔偿我逋,莫道诗来天已暮。

复制 李东阳 《文敬携叠韵诗见过且督再和去后急就一首》
类型:

问中使

形式:

问中使,几日发,长安老臣当死。死不难,中使答,言从大梁至,大梁贼耳。 胡称使,君不见,吐蕃使者中道亡。相臣节度死凤翔,老奸有貌幸不扬。 三年饱食居庙堂,澧州客死非人殃。

复制 李东阳 《问中使》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