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注释

村居:广信书院本及四卷本甲集均无题,玆从《花庵词选》。 茅檐低小: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三》:「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吴音:四卷本作「蛮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ǎo):老翁、老妇。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中儿:《花庵词选》作「中男」 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亡(wú)赖:《汉书·高帝纪》:「九年冬十月,淮南王、梁王、赵王、楚王朝未央宫,置酒前殿。上奉玉卮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亡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注云:「江淮之间,谓小儿多诈狡狯为亡赖。」按:此处之「亡赖」作「顽皮」、「淘气」解。亡,通「无」。 卧剥:广信书院本作「看剥」,玆从四卷本及《花庵词选》。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全词以白描手法,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杨忠《辛弃疾词选译》:作者用轻笔淡墨,描绘了一幅农村的风俗画。辛稼轩的农村词,大部分是以写景为主,只有个别人物点缀其间,而此词则以人物为主体,描绘了和谐、美满,富有情趣的一家人,充满了生活气息。 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这是一首农村词,描绘了农村宁静安适的生活景象。纯用白描,直陈其事,表现人物情态特征,惟妙惟肖,请与盎然。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辛弃疾介绍和辛弃疾诗词大全

诗人: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歴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歴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歴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
复制作者 辛弃疾
猜您喜欢

李允蹈以诗见诒走笔和之李号能诗诸贵人客也

形式:

四海夥人物,百年各驰驱。 持身付埃尘,扰扰竟何须。 临邛家四壁,洛北饭一孟。 白首颇光荣,不愧初心无。 男儿胸中奇,玉虹自呵嘘。 沧浪振幽洁,沆瀣餐云腴。 养性一无累,经世乃其馀。 芙蓉为裳衣,秋兰为佩琚。 西游略昆仑,东征拂玄菟。 乘风羾天门,九阙请三呼。 太息治安策,中流资一壶。 河山洗祲氛,日月行天衢。 凌烟千载容,丹青为君铺。 请君办此事,勿待馀子俱。 我懒复无用,藜羹守故书。 敢云骊龙睡,妄意渊中珠。

复制 孙应时 《李允蹈以诗见诒走笔和之李号能诗诸贵人客也》
类型:

东归留别幕中同舍

形式:

陈侯七闽秀,六年客西州。 兰荃自芳洁,应世良优游。 平生耐久朋,政复未易求。 相期故不浅,抗节追前修。

复制 孙应时 《东归留别幕中同舍》

三游洞之外俯瞰峡江酷似钓台

形式:

木落天清岚翠开,缓将脚力试崔嵬。 千年洞府烟霞外,一壑水声风雨来。 客路山川生白发,古人名字剥苍苔。 平生感慨忘言地,俯见沧江忆钓台。

复制 孙应时 《三游洞之外俯瞰峡江酷似钓台》

游凌云峰答陈同年韵

形式:

行行欲尽剑南州,满意凌云九顶游。 樽俎楼台一长啸,江山风月几清秋。 古人胜赏分明在,滩水悲鸣日夜流。 万里重来渺难必,扁舟去住总成愁。

复制 孙应时 《游凌云峰答陈同年韵》

发嘉州答张倅用前韵

形式:

主人今代岑嘉州,倦客当年马少游。 即是孤帆行万里,空怀一日过三秋。 酒边风味春生坐,笔底词源峡倒流。 浪有梅花烦驿使,转头陈迹遣人愁。

复制 孙应时 《发嘉州答张倅用前韵》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