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寂静的前庭空无一人,只有秋月仍旧明亮,夜霜还未落下秋气已先清冷、萧瑟。
梧桐树矗立在庭前,也不甘就此衰落,仅剩的几片树叶迎着秋风却仍在飒飒作响。

注释
夜坐:夜间月下独坐,在思考人生。
庭户:庭院。
夜霜欲落:古人认为霜是从天上降落的。清:清冷、萧瑟。
真:一作“直”。甘:甘心。衰谢:衰落凋零。
尚:还,仍。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首七绝是秋夜即景咏怀诗,诗人通过咏不甘凋零的梧桐来寄托自己倔傲的心志。首二句写庭院无人,月色光明,夜霜将降,空气清冷,不但点明了时令,渲染了氛围的沉寂凄清,而且烘托出诗人“夜坐”时孤寂的心境。后两句笔锋振起,赞美庭院中不甘凋败衰谢的梧桐,其中一个“真”字充满了诗人无限钦佩之情。结句具体地描绘出梧桐秋残之叶迎风抖擞的姿态。小诗寄寓了诗人不甘寂寞、积极人世、老而弥坚的自强精神,大有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意味,是一首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好诗。此诗用词浅显平易却寓意深切。

  “庭户无人秋月明”,紧扣诗题“夜坐”二字,交代了环境。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难以成眠,独坐月下,把自己融进了静谧而优美的自然之中。“秋月明”三字,乍看似陶渊明“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的明澈淡远之境,可是韵味迥然不同。“庭户无人”四字,将月色衬托得孤冷寒冽,使秋景变得萧瑟清寒。

  “夜霜欲落气先清”,使人惊叹诗人对大自然观察、描绘的细腻与准确。清秋之夜,霜雾并不是骤然降临,它常常是随着月转星移而逐渐显现,所以诗人用了一个“欲”字。气清才显月明,月明益见气清,两者互为因果。此句与上句所构成的境界,使月与人离得更近了。明月近人,才更能逗引诗人心驰神往。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两句是写这时,诗人独坐室内,静听秋声,不免神驰千里,情骛八极。他从稀稀落落的桐叶声中,听出了刚强的抗争精神、强烈的生命力,从而心灵受到震动,被带进了对人生哲理深邃而渺远的思考之中。当霜风凄紧之时,几叶寒桐迎风抖动,铮铮有声,多么扣入心弦。“尚”字紧扣上句而来,表明这数片寒叶在寒风中仍不甘心凋零,同时还暗示诗人内心的倔强之态。《文心雕龙·明诗》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诗人此时闻声兴感,情怀发于不自觉,正是思与境谐的天然妙合。

  严羽《沧浪诗话》在讲到诗的好处时曾标举“言有尽而意无穷” ,《李杜诗纬》也说:“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张耒的这首诗就有意境深远的妙处。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晚年的作品,创作时间大约在崇宁(1102-1106)末期。张耒自幼有雄才,然而仕途却十分坎坷,晚年罢官后,投闲困苦,却口不言贫,这首诗就表现了他刚毅而超脱的性格。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张耒介绍和张耒诗词大全

诗人:张耒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祖籍亳州谯县(安徽亳县),生于楚州淮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因担任过起居舍人,人称张右史,晚年旅居陈州(河南省淮阳),陈州古地名为宛丘,故又称宛丘先生,因......
复制作者 张耒
猜您喜欢

过闽关九首

形式:

饭淅香琼酒潋霞,驿亭到处只如家。 征夫但恐咨询阙,莫向天涯怨路赊。

复制 刘基 《过闽关九首》

送黄岩林生伯云还乡觐省

形式:

生儿须男不须女,二十辞家事明主。由来卿相出白屋,志士宁甘守环堵。 天上黉宫古庠序,济济衣冠鹓鹭羽。学业须兼文与武,济川期舟旱期雨。 悬髻看书困不眠,劬心问道饥忘咀。朝来忽睹林间鸦,雏飞哺母声哑哑。 慨想高堂缺温清,稽首天阍动天听。春烟苍茫春树绿,水暖芹芽白如玉。 扁舟荡漾驶归风,彩服飘扬炫晴旭。盈门弱柳鹅黄丝,莺鸣如弦花满枝。 开门见儿喜不定,问言执手仍牵衣。牵衣上堂拜嘉庆,笾豆既具殽且时。 儿前劝酒还蹈舞,亲戚满筵欢笑语。朱颜婉娩映青松,鹤发婵娟照芳醑。 为子歌一曲,送子江之湄。到家早来旋,勿为儿女慈。 人生有亲乐莫乐,况乃君恩重山岳。读书不可迂,检身不可疏。 劝子慎勿学世儒,顾言耻行名为愚。君不见良金铸为器,鼎鼒亨饪干将利。 才全德备称大贤,报国荣亲两无愧。

复制 刘基 《送黄岩林生伯云还乡觐省》
类型:

感怀三十一首

形式:

东园多桃李,擢干何交加。 春秋互递代,衰荣竞相夸。 槭槭去故物,英英发新花。 花谢叶复作,空令人叹嗟。

复制 刘基 《感怀三十一首》
类型:

题扇面荷花

形式:

玉井芙蓉红粉腮,何人移向月中栽。 高轩忽漫看图画,疑是昭阳晓镜开。

复制 刘基 《题扇面荷花》
类型:

拜曹娥庙

形式:

曹江源自舜江来,抱父悲同泣旻哀,纵使乾坤灰劫火,娥心一点不成埃。

复制 刘基 《拜曹娥庙》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