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十里湖光载酒游

十里湖光载酒游,青帘低映白苹洲。西风听彻采菱讴。
沙岸有时双袖拥,画船何处一竿收。归来无语晚妆楼。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湖光山色,倒映如画,坐在船上,载酒而游,是多么的逍遥自在。然景是水中的沙滩,伴着采菱人所唱的歌竿泛舟湖上,欣赏着自然的美是多么的愉悦啊。
近处的岸边有热闹的街市,美丽的女子。天色渐晚,画船上收起钓竿。夜晚归来,独自于齐楼寻思。

注释
浣溪沙:唐教坊竿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青帘:旧时酒店门口挂的幌子,多用青布制成。
白洲:泛指长满白色花的沙洲。唐李益《柳杨送客》诗: “青枫江畔白洲,楚客伤离不待秋。”
彻:完结,指乐竿的终结。
采菱讴(ōu):乐府清商竿名,又称《采菱歌》、 《采菱竿》。
沙岸:用沙石等筑成的堤岸。双袖:借指美女。
画船:装饰华丽的游船。
一竿(gān):宋时京师买妾,一妾需五千钱,每五千钱名为“一竿”。李煜《渔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故此处之“一竿”亦可指渔人。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月,容若扈驾南巡,目睹了江南的湖光山色,尽享自然情趣,感慨之下作下此词。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自然风景的词,词全用白描,清丽简淡,描摹如画。

  “十里湖光载酒游,青帘低映白苹洲。西风听彻采菱讴。”和着西风在小舟之上饮酒,醉心之趣,好似听见采莲曲悠扬地在湖面上拂过,又有沙岸上美女水袖飘然,翩跹起舞,自是美不胜收。

  “沙岸有时双袖拥,画船何处一竿收。”此时纳兰又借李后主《渔夫》中“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依有几人”一句,表达身在舟中,好似渔夫撑竿,尽享自然情趣的美好感触。当年李后主身为君王身不由己,只得写这样一阕词,画饼充饥,以抚慰自己疲惫无奈之心:在美景之中,纳兰是否也如后主一般惆怅地期待,我们并不能身临其境地大胆猜测,但至少从这词看,基调明朗闲适。纳兰对山山水水尤其喜爱,心心念念想要回归自然,为天地之间的一名酒客便可。这心愿,从满首词间漫溢的情趣就可窥见。

  全词清新、雅致,勾勒出了秦淮河灯火之夜:湖面、小舟、酒家、沙堤、美女、灯火,表现了词人欣赏与意欲回归大自然的情趣。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纳兰性德介绍和纳兰性德诗词大全

诗人:纳兰性德

清满洲正黄旗人,叶赫纳兰氏(明末海西女真四部之王族姓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生于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曾祖父叶赫部贝勒金台石,曾祖姑孟古哲哲......
复制作者 纳兰性德
猜您喜欢

秋柳八首 其一

形式:

江南江北尽堪悲,堤上谁歌杨柳枝。 腰比休文何太瘦,鬓如潘令竟成丝。 折来羞赠离人手,断后难添少妇眉。 此日阳关三叠后,多应愁杀戍边儿。

复制 彭孙贻 《秋柳八首 其一》

春柳八首 其七

形式:

吹绿条风上绮疏,草寒花暖影徐徐。 沿堤水阔新调马,绕涧丝长夜网鱼。 唤渡欲迷青雀舫,怜香小驻碧油车。 横塘日暮无人见,清唱菱歌思有馀。

复制 彭孙贻 《春柳八首 其七》

咏俞虹摅园亭并蒂牡丹 其二

形式:

君家花萼本相辉,并蒂仙姿映绮闱。 竞爽二难标琬琰,双悬合璧丽璿玑。 迷香蝶并肩肩宿,分镜人圆面面归。 重叠楼台春四照,两行红粉一时围。

复制 彭孙贻 《咏俞虹摅园亭并蒂牡丹 其二》

茗花

形式:

先雷顾渚暗惊春,瑶蕊枝头照眼新。 习习疏芬梅弄影,英英芳润玉含津。 色香幽淡如天女,风韵清恬胜酒人。 七碗卢仝心已醉,绿枪早欲酹花神。

复制 彭孙贻 《茗花》

豆花

形式:

种菽南山生事微,春残花尽豆苗稀。 风从紫电光中坠,香入青梅乳下肥。 击缶狂夫歌唱里,荷锄高隐月明归。 蚕时开遍吴娘陇,把嗅深沾野老衣。

复制 彭孙贻 《豆花》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