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耳山

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
君看道傍石,尽是补天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儋耳山高高耸立,使天空都显得狭小,其他山峰都不能与它一较雌雄。请您看看道路旁边的一块块奇石,全都是女娲炼来补天而剩下的五色石吧。

注释

儋(dān)耳山:儋州(今属海南)的主山,一名藤山,一名松林山。 隘(ài)空虚:使天空都显得狭小了。 他山:别处的山。 道傍石:即道旁石,道路旁边的石头。张邦基《墨庄漫录》记苏过的话,说“道傍石”的“石”字当作“者”字,是传写之误。 补天:指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列子·汤问》及《淮南子·览冥训》载,往古之时,天柱折断,九州崩裂,大火、洪水不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儋耳山》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此诗是作者在游览海南儋耳山时所作,表达了他怀才不遇和理想难以施展的愤懑、痛苦和烦恼,但也不乏旷达乐观的感情。前两句写儋耳山卓而不凡,高峻突兀,直插云霄,远胜他山,表面写山,实质也写自己;后两句又写道旁石,用女娲补天典故鸣不平之意。全诗借物抒情,语言含蓄,以暗喻曲尽其意。篇幅虽然短小,但既写了山,又呼应人事,内容很丰富。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宋人张邦基《墨庄漫录》:“石”当作“者”,传写之误,一字不工,遂使全篇俱病。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苏轼介绍和苏轼诗词大全

诗人: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
复制作者 苏轼
猜您喜欢

七月十六日乌城直庐惊闻房师虞山公讣音哀情痛切托于短章四首 其一

形式:

公去京华日,余方扈从时。 三年归失约,一别见无期。 昨寄书犹达,初传病尚疑。 何当闻讣后,惊发早秋悲。

复制 查慎行 《七月十六日乌城直庐惊闻房师虞山公讣音哀情痛切托于短章四首 其一》

雨中独直南书房

形式:

窅窅九重关,沈沈万寿山。 雨来声更静,天上坐能闲。 寓意同休沐,浮踪信往还。 御沟新涨急,归及听潺潺。

复制 查慎行 《雨中独直南书房》

春分禁中雨

形式:

小雨流莺外,蒙蒙紫界墙。 不知春过半,但觉日添长。 白发趋中禁,芳时感异乡。 多烦玉阶草,为我报年光。

复制 查慎行 《春分禁中雨》

大雪暮抵开封汤西崖前辈留饮学署二首 其一

形式:

二月梁园雪,春风特地寒。 行防街路滑,到及酒升宽。 物色符清望,交情称冷官。 庭花经手植,何惜借人看。

复制 查慎行 《大雪暮抵开封汤西崖前辈留饮学署二首 其一》

二十日行殿召对出至直庐内侍复传谕臣慎行云汝子在束鹿县居官甚清朕巳稔知感恩述事恭纪二首 其一

形式:

巳注金闺籍,仍叨顾问荣。 睿容瞻肃穆,天语听分明。 转益臣心惧,难窥圣学精。 行宫清秘地,不异侍延英。

复制 查慎行 《二十日行殿召对出至直庐内侍复传谕臣慎行云汝子在束鹿县居官甚清朕巳稔知感恩述事恭纪二首 其一》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