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娇怨

望见葳蕤举翠华,试开金屋扫庭花。
须臾宫女传来信,言幸平阳公主家。

译文及注释


注释

扫:一作“锁”。 言:一作“云”。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刘禹锡的诗歌以精炼含蓄著称。《阿娇怨》在体现这一艺术特色方面,比较典型。据《汉武故事》记载,武帝幼年为胶东王时,就喜欢阿娇,曾对阿娇之母长公主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阿娇当了武帝的皇后(称陈皇后)以后,擅宠骄贵,但十馀年无子。平阳公主进歌伎卫子夫得幸生子,阿娇见疏,恚愤欲死。刘禹锡这首诗,追寻前事,摹写阿娇当日望幸不至的哀怨情状,并寄予深切的同情。 全诗很短。劈头就以“望”字领起:“望见葳蕤举翠华”。阿娇望幸心切,遣宫女时刻伺察武帝动静。宫女不能接近武帝近卫,只能机灵地守候遥望。她深知皇后心情,所以一见皇帝的仪仗──装着羽饰(即葳蕤)的翠华之旗举动,便赶紧回来报信。 “试开金屋扫庭花”,集中写阿娇听到消息后的反应。她吩咐宫女打开金屋,扫除庭前落花。“开”、“扫”两字下得精妙,可以使人想象到誓贮阿娇的金屋之门虽设而常关以及满庭落花堆积的情景,显示出一个失宠皇后的典型环境。“试”字尤妙。清代诗论家徐增细加品味后指出:“是言不开殿扫花,恐其即来;开殿扫花,又恐其不来。且试开一开,试扫一扫看。此一字摹写骤然景况如见,当呕血十年,勿轻读去也。”(《而庵说唐诗》卷十一) “须臾宫女传来信”为全诗最紧张语。“须臾”两字应理解为从阿娇心中道出方觉味浓。阿娇正在暗自思忖,宫女忽又第二次来报。“须臾”之间,会有什么变化呢?阿娇此时思想上急于想听,却又十分怕听;十分怕听,却又不能不听。这种复杂的心理变化,都包含在“须臾”两字之中。 末句“言幸平阳公主家”,以宫女的妙对作结,不正面写阿娇之怨,而怨字已深入骨髓。徐增认为“言”字中“有无限意思烦难在”(引同上)。细绎诗意,确实如此。对于宫女来说,帝来幸,好说;帝不来幸,不好说。帝幸别处,犹好说;帝幸卫子夫家,便不好说。不好说而又不能不说,煞是难对。聪明的宫女经过思考以后,决定说帝幸平阳公主家,而不说幸卫子夫处。这是因为平阳公主虽为阿娇不喜之人,但她与武帝毕竟是姊弟关系,说出来不致过份刺痛阿娇怨妒之心;且卫子夫因平阳公主而得幸,故借平阳公主为说,阿娇心中也已有数,即使明知是谎,也不致追究。一个“言”字,充分突出了宫女的随机应变和善于圆转。而宫女这样做,正说明了阿娇的怨怅和恚愤,已经到了不堪承受的地步。至于阿娇怨怅的具体情状,前人描写已多,如相传为司马相如所作的《长门赋》云:“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与本诗并读,愈能见出本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韵致。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刘禹锡介绍和刘禹锡诗词大全

诗人: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复制作者 刘禹锡
猜您喜欢

苏武慢

形式:

悟人曹溪,鹤冲霄汉,云水道人活计。临川举楫,对镜掷钩,涝漉锦鳞红鲤。 风送渔舟,透人双峰,影里骇然明霁。见烟霞、极目金丹,一粒贵珍难比。 玄妙处、太一含真,玄元成象,升降个中无滞。坚持九载,志炼三千,精进五华琼液。 都在灵源,洞彻神光,真境了然超彼。这长生久视,天机深奥,上仙真理。

复制 冯尊师 《苏武慢》

苏武慢

形式:

创建灵坛,初修丹灶,保养太和真命。风上虎啸,火起龙腾,燮理要依时令。 金木交并,斗觉天关,旋绕涤除心径。睹玄珠、一粒流霞,闪烁送归金鼎。 壶中景、造化希夷,玄机要妙,点制魄仙魂圣。元中体用,旨里明真,悟得本来真性。 还返无穷,渐入清阳,仙境照盈虚静。这一轮明月,年年蒙蔽,豁然开莹。

复制 冯尊师 《苏武慢》
类型:

苏武慢

形式:

元气充餐,麻衣遮体,万事转头何济。黄芽白雪,黑水红云,轩帝注传名世。 深谢名师,说破希夷,妙理本来精粹。把仙胎、养就云□,缭绕万神咸备。 持造化、个个圆成,人人具足,一气返还资质。周游八景,遍赏三山,不离目前亲诣。 堪笑迷途,岂识阴阳,宗祖任教邪魅。炼金丹、悉是乾坤英秀,闲生豪气。

复制 冯尊师 《苏武慢》
类型:

闲居

形式:

竹满檐楹草满除,青山应属野人居。 未春预借看花骑,欲雨先征种树书。 石鼎香酣吟懒后,瓦铛茶熟梦回初。 半生消受清闲福,一任人嗔礼法疏。

复制 徐勃 《闲居》
类型:

送人戍边

形式:

天涯秋气深,行子别家林。 客泪月中笛,边愁马上砧。 风沙连朔漠,鼙鼓散穷阴。 后夜相思处,空闻胡雁音。

复制 徐勃 《送人戍边》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