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雁荡山日记

  自初九日别台山,初十日抵黄岩,日已西,出南门三十里,宿于八岙。
  十一日,二十里,登盘山岭,望雁山诸峰,芙蓉插天,片片扑人眉宇。又二十里,饭大荆驿。南涉一溪,见西峰上缀圆石,奴辈指为两头陀,余疑即老僧岩,但不甚肖。五里,过章家楼,始见老僧真面目:袈衣秃顶,宛然兀立,高可百尺。侧又一小童,伛偻于后,向为老僧所掩耳。自章楼二里,山半得石梁洞。洞门东向,门口一梁,自顶斜插于地,如飞虹下垂。由梁侧隙中层级而上,高敞空豁。坐顷之,下山。由右麓逾谢公岭,渡一涧,循涧西行,即灵峰道也。一转,山腋两壁,峭立亘天,危峰乱迭,如削如攒,如骈笋,如挺芝,如笔之卓,如幞之欹。洞有口如卷幕者,潭有碧如澄靛者。双鸾、五老,接翼联肩。如此里许,抵灵峰寺。循寺侧登灵峰洞。峰中空,特立寺后,侧有隙可入。由隙历磴数十级,直至窝顶,则窅然平台圆敞,中有罗汉诸象。坐玩至瞑色,返寺。
  十二日,饭后,从灵峰右趾觅碧霄洞。返旧路,抵谢公岭下。南过响岩,五里至净名寺路口。入觅水帘谷,乃两崖相夹,水从崖顶飘下也。出谷五里,至灵岩寺。绝壁四合,摩天劈地。曲折而入,如另辟一寰界。寺居其中,南向,背为屏霞嶂。嶂顶齐而色紫,高数百丈,阔亦称之。嶂之最南,左为展旗峰,右为天柱峰。嶂之右胁,介于天柱者,先为龙鼻水。龙鼻之穴,从石罅直上,似灵峰洞而小。穴内石色俱黄紫,独罅口石纹一缕,青绀润泽,颇有鳞爪之状。自顶贯入洞底,垂下一端如鼻,鼻端孔可容指,水自内滴下注石盆,此嶂右第一奇也。西南为独秀峰,小于天柱,而高锐不相下。独秀之下为卓笔峰,高半独秀,锐亦如之。两峰南坳,轰然下泻者,小龙湫也。隔龙湫与独秀相对者,玉女峰也。顶有春花,宛然插髻。自此过双鸾,即极于天柱。双鸾止两峰并起,峰际有僧拜石,袈裟伛偻,肖矣。由嶂之左胁,介于展旗者,先为安禅谷,谷即屏霞之下岩。东南为石屏风,形如屏霞,高阔各得其半,正插屏霞尽处。屏风顶有蟾蜍石,与嶂侧玉龟相向。屏风南去,展旗侧褶中,有径直上。磴级尽处,石阈限之。俯阈而窥,下临无地,上嵌崆峒。外有二圆穴,侧有一长穴,光自穴中射入,别有一境,是为天聪洞,则嶂左第一奇也。锐峰迭嶂,左右环向,奇巧百出,真天下奇观!而小龙湫下流,经天柱、展旗,桥跨其上,山门临之。桥外,含珠岩在天柱之麓,顶珠峰在展旗之上,此又灵岩之外观也。
  十三日,出山门,循麓而右。一路崖壁参差,流霞映采。高而展者,为板嶂岩。岩下危立而尖夹者,为小剪刀峰。更前,重岩之上,一峰亭亭插天,为观音岩。岩侧则马鞍岭横亘于前。鸟道盘折,逾坳右转,溪流汤汤,涧底石手如砥。沿涧深入,约去灵岩十余里,过常云峰,则大剪刀峰介立涧旁。剪刀之北,衙岩陡起,是名连云峰。从此环绕回合,岩穷矣。龙湫之瀑,轰然下捣潭中。岩势开张峭削,水无所着,腾空飘荡,顿令心目眩怖。潭上有堂,相传为诺讵那观泉之所。堂后层级直上,有亭翼然面瀑。踞坐久之,下饭庵中。雨廉纤为止,然余已神飞雁湖山顶,遂冒雨至常云峰。由峰半道松洞外,攀绝磴三里,趋白云庵。人空庵圮,一道人在草莽中,见客至,望望去。再入一里,有云静庵,乃投宿焉。道人清隐,卧床数十年,尚能与客谈笑。余见四山云雨凄凄,不能不为明晨忧也。
  十四日,天忽晴朗,乃强清隐徒为导。清隐谓湖中草满,已成芜田,徒复有他行,但可送至峰顶。余意至顶,湖可坐得。于是人捉一杖,跻攀深草中,一步一喘,数里始历高巅。四望白云迷漫一色,平铺峰下。诸峰朵朵,仅露一顶,日光映之,如冰壶瑶界,不辨海陆。然海中玉环一抹,若可俯而拾也。北瞰山坳立内,石笋森森,参差不一。三面翠崖环绕,更胜灵岩。但谷幽境绝,惟闻水声潺潺,莫辨何地。望四面峰峦,累累下伏如丘垤,惟东峰昂然独上,最东之常云,犹堪比肩。导者告退,指湖在西腋一峰,尚须越三尖。余从之。及越一尖,路已绝,再越一尖,而所登顶已在天半。自念《志》云:“宕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今山势渐下,而上湫之涧,却自东高峰发脉,去此已隔二谷。遂返辙而东,望东峰之高者趋之,莲舟疲不能从,由旧路下。余与二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已而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如行刀背。又石片棱棱怒起,每过一脊,即一峭峰,皆从刀剑隙中攀援而上,如是者三。但见境不容足,安能容湖?既而高峰尽处,一石如劈;向惧石峰撩人,至是且无峰置足矣。踌躇崖上,不敢复向故道,俯瞰南面石壁下有一级,遂脱奴足布四条,悬崖垂空,先下一奴,余次从之,意可得攀援之路。及下,仅容足,无余地。望岩下,斗深百丈,欲谋复上,而上岩亦嵌空三余丈,不能飞陟。持布上试,布为突石所勒,忽中断。复续悬之,竭力腾挽,得复登上岩。出险,还云静庵,日已渐西。主仆衣履俱敝,寻湖之兴衰矣。遂别而下,复至龙湫,则积雨之后,怒涛倾注,变幻极势,轰雷喷雪,大倍于昨。坐至暝始出,南行四里,宿能仁寺。
  十五日,寺后觅方竹数握,细如枝。林中新条,大可径寸,柔不中杖,老柯斩伐殆尽矣。遂从歧度四十九盘,一路遵海而南,逾窑岙岭,往乐清。
类型:

诗人:褚生

...
复制作者 徐霞客
猜您喜欢

送诗人李正甫

形式:

阳和入枯株,霭霭含芳津。 山头太古石,不与万物春。 朝从木客游,暮将山鬼邻。 紫芝仅盈掬,幽兰不克纫。 青云入长吁,肝胆空轮囷。 我尝读君诗,天趣触眼新。 秦游得豪宕,晋产馀真淳。 怒虎不受唾,骇鹿未易驯。 安坐谁不如,半生走逡巡。 苍苍不可问,藐藐谁当亲? 青山碾为尘,白日无闲人。 空歌东野曲,不救西州贫。

复制 元好问 《送诗人李正甫》

乙酉六月十一日雨

形式:

一旱近两月,河洛东连淮。 骄阳佐大火,南风卷黄埃。 草树青欲干,四望令人哀。 时时怪事发,雨雹如李梅。 我梦天河翻,崩腾走云雷。 今日复何日,駃雨东南来。 元气淋漓中,焦卷意已回。 良苗与新颖,郁郁无边涯。 书生如老农,苦乐与之偕。 闾阎闻吉语,一笑心颜开。 酉年酒如浆,乾溢安能灾。 惟当作高廪,多具尊与罍。 家人笑问我,君用安在哉!

复制 元好问 《乙酉六月十一日雨》

龙门杂诗

形式:

石楼绕清伊,尘土天所限。 人言无僧久,草满不复刬。 滩声激悲壮,山意出高蹇。 当年香山老,挂冠遂忘返。 高情留诗轴,清话入禅版。 谁言海山去,萧散仍在眼。 溪寒不可涉,倚杖西林晚。

复制 元好问 《龙门杂诗》
类型:

学东坡移居八首 其一

形式:

谁谓我屋宽,寝处无复馀。 谁谓我屋小,十口得安居。 南荣坐诸郎,课诵所依于。 西除著僮仆,休沐得自如。 老我于其闲,兀兀穷朝晡。 起立足欠伸,偃卧足展舒。 窗明火焙暖,似欲忘囚拘。 屋前有隙地,客舍不可无。 花阑及菜圃,次第当耘锄。 东野载家具,家具少于车。 我贫不全贫,尚有百本书。

复制 元好问 《学东坡移居八首 其一》
类型:

学东坡移居八首 其三

形式:

壬辰困重围,金粟论升勺。 明年出青城,瞑目就束缚。 毫釐脱鬼手,攘臂留空橐。 聊城千里外,狼狈何所托? 诸公颇相念,馀粒分凫鹤。 得损不相偿,抔土填巨壑。 一冬不制衣,缯纩如纸薄。 一日仅两食,强半杂藜藿。 不羞蓬累行,粗识瓢饮乐。 敌贫如敌寇,自信颇亦悫。 儿啼饭箩空,坚阵为屡却。 沧溟浮一叶,渺不见止泊。 五穷果何神,为戏乃尔虐。

复制 元好问 《学东坡移居八首 其三》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