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上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雨已下得很充足了,以致连高处的田里也存满了一片白茫茫的水,为了抢种,农民披着蓑衣冒着雨,半夜就来田里耕作。
等到人和牛的力都使尽的时候,天还远远未亮呢。

注释
高田:山上的旱田。 雨足:雨十分大,充足。 白:白茫茫。
披蓑(suō):披着草衣。 蓑:蓑衣。
俱:都。
殊:尤,还,简直。未明:天不亮。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首诗写一位农民在雨天半夜就辛劳耕作的情形。诗的开头写久旱逢甘霖,夜里下了一场大雨。“雨足”一句,是说雨水很多,就连高处的田地也积了许多水,而成为一片水白色。作者用“足”、“白”二字,既突出强调了雨水之多,又暗示了农夫耕田将会倍加艰难和辛劳,为下文作了铺垫。“披蓑半夜耕”一句,乍看之下,让人想到不合情理。哪里有农夫披着蓑衣半夜里耕地的呢?但细细品来,此句却是蕴意深含。可能是由于雨水过多,农夫们耽误了播种的时间,泥水里,又是冒着雨,耕田的吃力是可想而知的。

  后两句用“力俱尽”与“殊未明”作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农民早出晚归、不知疲倦的辛苦劳动生活。虽然“人牛力俱尽弦,但劳动的时间还很长,天亮之前和天亮之后农民将如何坚持下去,这是留给读者想象的内容了。这首小诗十分通俗,明白如话,虽然是反映农民辛苦的,但它是通过耕作情形的具体而又细致的描驽来表现的,它取的是一位农民最平常的一个劳动镜头。风雨里,半夜就去耕作,像牛一样出力,全诗语言清新明快,形象地揭示了在封建社会,尤其是在动乱年代,地方水利失修,农民靠“天”吃饭的这一事实,也是封建社会里的中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写照。

  这首诗纯用白描,立意新颖,语言通俗流畅,仅短短二十个字,就准确地描绘了农夫披蓑夜耕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农夫苦难生活的满腔同情,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此诗为作者身在乡村,在一个雨夜中,偶观一位老农冒雨耕作的样子,不由想到众多劳动人民而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崔道融介绍和崔道融诗词大全

诗人:崔道融

崔道融,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僖宗......
复制作者 崔道融
猜您喜欢

宁乡咏古二首 其一

形式:

千家县树古黔中,四望云烟锁翠峰。 水引温泉分地利,雨来云洞仰神功。 朱门道学推张栻,宋室忠贤数魏公。 郁郁遗阡今尚在,满山松柏撼高风。

复制 薛瑄 《宁乡咏古二首 其一》

辰阳秋日

形式:

雄城百雉控蛮荒,山翠高低护女墙。 万里梯航通六诏,五溪烟水下三湘。 边氓久已渐华俗,远客频应望帝乡。 地气于今同北土,早秋时节雨生凉。

复制 薛瑄 《辰阳秋日》

慈氏寺留题次虚庵韵

形式:

义阳慈氏古丛林,风景萧然静客心。 到院好香浮细霭,隔帘幽鸟送清音。 槿花妙有空中色,柢树浓交户外阴。 持节他年重过此,会须细听颖师琴。

复制 薛瑄 《慈氏寺留题次虚庵韵》

襄城咏古

形式:

连村绿树近襄城,驻马郊原眼界明。 汝水似环流处碧,首山如案望中平。 具茨每笑庄生诞,挂剑常高季札名。 佳句独思韩吏部,太平今已息天兵。

复制 薛瑄 《襄城咏古》

题陈佥宪族谱二首 其二

形式:

蛟川乔木绿成围,诗礼传家古亦稀。 插架牙签充栋宇,分行兰竹秀庭闱。 清门接踵双黄榜,乌府连声两绣衣。 积德由来应未已,伫看谱牒旋增辉。

复制 薛瑄 《题陈佥宪族谱二首 其二》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