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王侍御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这样寂寞还等待着什么?天天都是怀着失望而归。
我想寻找幽静山林隐去,又可惜要与老朋友分离。
当权者有谁肯能援引我,知音人在世间实在稀微。
只应该守寂寞了此一生,关闭上柴门与人世隔离。

注释
寂寂:落寞。竟何待:要等什么。
空自:独自。
欲寻芳草去:意思是想归隐。芳草:香草,常用来比喻有美德的人。
违:分离。
当路:当权者。假:提携。
扉:门扇。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这首诗是孟浩然回襄阳临行前留给王维的。诗人抒发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这首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耐人寻味。

  第一联写落第后的景象:门前冷落,车马稀疏。“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的心情。一个落第士子,没有人来理睬,更没有人来陪伴。只有孤单单地“空自归”了。在这种情形下,长安虽好,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他考虑到返回故乡了,“竟何待”正是他考试不中必然的想法。

  第二联写惜别之情。“芳草”一词,来自《离骚》,王逸认为用以比喻忠贞,而孟浩然则用以代表自己归隐的理想。“欲寻芳草去”,表明他又考虑归隐了。“惜与故人违”,表明了他同王维友情的深厚。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显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从这个思想活动里,却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惜别之情。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语气沉痛,充满了怨怼之情,辛酸之泪。一个“谁”字,反诘得颇为有力,表明他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能了解自己心事,赏识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维,这的确是太少了!一个“稀”字,准确地表达出知音难遇的社会现实。这在封建社会里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这一联是全诗的重点,就是由于这两句,使得全诗才具有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气氛。真挚的感情,深刻的体验,是颇能感动读者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类似遭遇的人,更容易引起共鸣。如果再从结构上考虑,这一联正是全诗的枢纽。由落第而思归,由思归而惜别,从而在感情上产生了矛盾,这都是顺理成章的。只是由于体验到“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这一冷酷的现实,自知功名无望,才下定决心再回襄阳隐居。这一联正是第四联的依据。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表明了归隐的坚决。“只应”二字,是耐人寻味的,它表明了在作者看来归隐是唯一应该走的道路。也就是说,赴都应举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场误会,所以决然地“还掩故园扉”了。

  综观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语。对偶也不求工整,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言浅意深,颇有余味,耐人咀嚼。

  这首诗是作者科举落第离开长安时赠别友人王维的作品。首联直接说出“自归”,颔联则写题意“惜别”,颈联说明“自归”之故——乃是知音既少,当道不用,此时不走,更待何时。尾联叙写决心隐居不仕,归隐田园。诗以失意后的牢骚贯穿全诗。语言平淡朴实,近于口语,不讲究对偶,顺其自然。

  在京求仕不成, 诗中便充溢着对“当路谁相假”的愤懑,并用“独寻芳草去”自我解嘲。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此诗是孟浩然游京师,应进士试,失意后所作。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于是孟浩然决定归隐山林,但不忍心与朋友分别,就写下了《留别王维》这首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这样寂寞我还在等待什么?天天出门求仕却一无所获。 本打算归隐山林寻找佳境,又因与故友离别深感惋惜。 身居高位者谁能保荐我呢?可惜世上知音人稀若晨星。 我这寒士只应该甘守寂寞,还是回到故园闭门隐居吧!

注释

王侍御维:即唐代诗人王维。唐代称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为侍御。 寂寂:落寞。汉秦嘉《赠妇诗》:“寂寂独居,寥寥空室。”竟何待:要等什么。 朝(zhāo)朝:天天;每天。《列子·仲尼》:“子列子亦微焉,朝朝相与辩。”空自:独自。南朝梁何逊《哭吴兴柳恽》诗:“樽酒谁为满,灵衣空自披。” 芳草:本义为香草,古诗中常比喻为美好的品德。此处指美好的处所,暗喻隐逸生活。《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故人:旧交;老友。《庄子·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违:分离。 当路:身居要职的当权者。宋陈亮《庶弟昭甫墓志铭》:“畴昔之年,当路欲置我于死地,病馀而继以囚系。”假:宽假,优容的意思。 知音:知己。《列子·汤问》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琴音志在高山,子期说“峨峨兮若泰山”;琴音意在流水,子期说“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后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索:一作“寂”。 故园:旧家园;故乡。唐骆宾王《晚憩田家》诗:“唯有寒潭菊,独似故园花。”扉(fēi):门扇。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将离长安时赠别王维之诗作。诗中先述说自己在京没有什么希望,天天在寂寞失望中度日,想离京却又可惜与好友分别,表达了心中的怅惘和矛盾。接着慨叹自己无人援引,只好甘守寂寞,回乡隐居。全诗语调低沉,有对朝廷压抑人才的怨愤,有不忍远别知心朋友的留恋,还有怀才不遇的嗟叹。语言浅显,表达直率,对偶不求工整,但却自然流畅,显示出一种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宋代刘辰翁《王孟诗评》:个中人,个中语,看着便不同(首四句下)。末意更悲。 清代吴煊、胡棠《唐贤三昧集笺注》:三、四醇茂,胎息汉人。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客中无聊之况(“寂寂”句下)。 清代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真情(“欲寻”二句下)。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孟浩然介绍和孟浩然诗词大全

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
复制作者 孟浩然
猜您喜欢

幽誓

形式:

天风厉兮山木黄,岁晼晚兮又早霜。虎号崖兮石飞下,山中人兮孰虞。 予造轫兮挟辀,纷不可兮此淹留。灵晔兮遄迈,趣驾兮远游。 予高驰兮雨濡盖,予揭浅兮水渐佩。横四方兮未极,泥盎盎兮予车以败。 望夫君兮天东南,江复山兮斯路巉。恍欲遇兮忽不见,奄昼晦兮云昙昙。 前马兮无路,税驾兮无所。谁与共兮芳馨,独苍茫兮愁苦。

复制 范成大 《幽誓》

麻线堆

形式:

云木荡胸起,郁峨一峰危。 上有路千折,縺缕如萦丝。 是为麻线堆,厥险天下稀。 偪仄容半足,颠坠宁复稽。 腾猱尚愁苦,游子将安之。 浮屠德宝者,悲智绪等慈。 随山刊古木,寻壑得长矶。 舆梁捷飞度,布石绵阶梯。 自从新路改,重趼无赍咨。 县有孙少府,琬琰劖文词。 勿云此事小,惟有行人知。 况观峡山路,由来欠平治。 官吏既弗迹,谁肯深长思。 天险固自若,当令略成蹊。 土工运畚锸,石工操凿椎。 烈火败硗确,筑沙填隙巇。 多用百夫力,远无五旬期。 但冀米盐给,不烦金币支。 非客敢窃议,道傍询旄倪。 身虽雪山戍,亦愿助毫厘。 工费嗟小哉,政须贤有司。 东有管夷陵,西有叶秭归。 上维沈隐侯,夔台今吏师。 下维熊绎孙,长材佐州麾。 岂吾金闺彦,不如林下缁。 悬知议克合,了此一段奇。 舟楫避潢潦,置邮疾飞驰。 憧憧吴蜀客,来往当无时。 仍磨钻天石,大书四贤诗。 不佞愿秉笔,远寄峡口碑。

复制 范成大 《麻线堆》

荆渚中流回望巫山无复一点戏成短歌

形式:

千峰万峰巴峡里,不信人间有平地。 渚宫回望水连天,却疑平地元无山。 山川相迎复相送,转头变灭都如梦。 归程万里今三千,几梦即到石湖边。

复制 范成大 《荆渚中流回望巫山无复一点戏成短歌》
类型:
写景 

甲辰除夜吟

形式:

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三椽卧衰疾。 旁人揶揄还叹咨,问我如何度四时。 我言平生老行李,蓐食趁程中夜起。 当时想像闭门闲,弱水迢迢三万里。 如今因病得疏慵,脚底关山如梦中。 重帘复幕白昼静,户外车马从西东。 若问四时何以度,念定更无新与故。 瓶花开落纪春冬,窗纸昏明认朝暮。 行年六十是明朝,不暇自怜聊自嘲。 婪尾三杯饧一楪,从今身健齿牙牢。

复制 范成大 《甲辰除夜吟》

三月十六日石湖书事三首 其三

形式:

湖光明可鉴,山色净如沐。 闲心惬旧观,愁眼快奇瞩。 依然北窗下,凝尘满书簏。 访我乌皮几,拂我青毡褥。 荒哉赋远游,幸甚遂初服。 老红饯馀春,众绿自幽馥。 好风吹晚晴,斜照入疏竹。 兀坐胎息匀,不觉清梦熟。

复制 范成大 《三月十六日石湖书事三首 其三》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