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坡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杨妃死后玄宗銮驾又回帝京,夫妻之间的恩爱虽难忘却,而国家却已一新。
处死杨妃也是玄宗英明决策,不然就会步陈后主亡国后尘。

注释
马嵬(wéi )坡:即马嵬驿,因晋代名将马嵬曾在此筑城而得名,在今陕西兴平市西,为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回马:指唐玄宗由蜀还长安。
云雨:出自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引申为男女欢爱。此句意谓玄宗、贵妃之间的恩爱虽难忘却,而国家却已一新。
景阳宫井: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湖边。南朝的昏昧陈后主陈叔宝听说隋兵已经攻进城来,就和宠妃张丽华、孙贵嫔躲在景阳宫井中,结果还是被隋兵俘虏。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的首两句写玄宗“回马长安”时,杨妃死已多时,意谓“重返”长安是以杨妃的死换来的。尽管山河依旧,然而却难忘怀“云雨”之情。“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对举,表达玄宗欣喜与长恨兼有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南朝陈后主偕宠妃张丽华、孔贵嫔躲在景阳宫的井中,终为隋兵所虏的事,对比唐玄宗马嵬坡赐杨贵妃自缢的举动,抑扬分明。诗对玄宗有体谅,也有婉讽。玄宗的举动虽胜陈后主,但所胜实在无几。

  此诗首句的“玄宗回马”,指大乱平定、两京收复之后,成了太上皇的玄宗从蜀中回返长安。其时距“杨妃死”已很久了。两下并提,意谓玄宗能重返长安,正是牺牲杨妃换来的。一存一殁,意味深长。玄宗割舍贵妃固然使局势得到转机,但内心的矛盾痛苦一直贯穿于他的后半生,尽管山河重光(“日月新”),也不能使他忘怀死去的杨妃,这就是所谓“云雨难忘”。“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对举,可喜下长恨相兼,写出了玄宗复杂矛盾的心理。

  诗的后两句特别耐人玩味。“终是圣明天子事”,有人说这是表彰玄宗在危亡之际识大体,有决断,堪称“圣明”,但从末句“景阳宫井又何人”来看,并非如此。“景阳宫井”用的是陈后主的故事。当隋兵打进金陵,陈后主和他的宠妃张丽华藏在景阳宫井内,一同作了隋兵的俘虏。同是帝妃情事,又同当干戈逼迫之际,可比性极强,取拟精当。玄宗没有落到陈后主这步田地,是值得庆幸的,但要说“圣明”,也仅仅是比陈后主“圣明”一些而已。“圣明天子”扬得很高,却以昏味的陈后主来作陪衬,就颇有几分讽意。只不过话说得微婉,耐人玩味罢了。

  但就此以为诗人对玄宗毫无同情,也不尽然。唐时人对杨妃之死,颇有深责玄宗无情无义者。郑诗又似为此而发。上联已暗示马嵬赐死,事出不得已,虽时过境迁,玄宗仍未忘怀云雨旧情。所以下联“终是圣明天子事”,“终是”的口吻,似是要人们谅解玄宗当日的处境。

  此诗对玄宗有所婉讽,亦有所体谅,可谓能“出己意”又“用意隐然”,在咏史诗中不失为佳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以诛奸相杨国忠为借口突然起兵,为起兵平叛,唐玄宗被迫无奈,被迫赐杨贵妃自缢,史称“马嵬之变”。郑畋作为唐僖宗朝在政治上颇有建树之人,对唐玄宗与杨贵妃之事颇有感慨。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他在凤翔陇右节度使任上写下此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玄宗返回长安杨贵妃早已死,旧时恩爱难忘国家开始振兴。 处死杨妃也是玄宗英明决策,不然就会步陈后主亡国后尘。

注释

马嵬(wéi)坡:即马嵬驿,因晋代名将马嵬曾在此筑城而得名,在今陕西兴平市西,为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回马:指唐玄宗由蜀还长安。 云雨:出自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引申为男女欢爱。此句意谓玄宗、贵妃之间的恩爱虽难忘却,而国家却已一新。 景阳宫井: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湖边。南朝的昏昧陈后主陈叔宝听说隋兵已经攻进城来,就和宠妃张丽华、孙贵嫔躲在景阳宫井中,结果还是被隋兵俘虏。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此诗以“马嵬事变”作为背景。前两句写唐玄宗回马长安,杨贵妃却已死。尽管山河依旧,然而却难忘旧情。“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对举,表达玄宗欣喜与长恨兼有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南朝陈后主偕宠妃躲在景阳宫井中,终为隋兵所虏的事,对比唐玄宗马嵬坡赐杨贵妃自缢的举动,对玄宗既有体谅,也有婉讽。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高彦休《唐阙史》:马嵬佛寺,杨贵妃缢所。迩后才士文人,经过赋咏以导幽怨者,不可胜记,莫不以翠翘香钿,委于尘土,红凄碧怨,令人悲伤,虽调苦词清,而无逃此意。独丞相荥阳公郑畋为凤翔从事日,题诗曰:“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魏泰《临汉隐居诗话》:唐人咏马嵬之事者多矣……《唐阙史》载郑畋《马嵬》诗,命意似矣,而词句凡下,比说无状,不足道也。 吴开《优古堂诗话》:《唐阙史》称郑相畋吟《马嵬》诗……观者以为真辅国之句,予以谓畋盖取杜诗“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姐”之意。 吴乔《围炉诗话》:用意隐然,最为得体。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唐人马嵬诗极多,唯此诗深得温柔敦厚之旨。 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得体。当时读此诗者,以为有宰辅气,许得不错。 李锳《诗法易简录》:立言得体。“可怜金谷坠楼人”,高一层衬;此低一层衬。 王渔洋《唐贤小三昧集续集》:论既得体,调亦琅然。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郑畋介绍和郑畋诗词大全

诗人:郑畋

郑畋,字台文。荥阳(今属河南)人,唐末宰相。以镇压黄巢民变而知名。...
复制作者 郑畋
猜您喜欢

寄张德常

形式:

卜宅近溪西,云烟咫尺迷。昼眠同野鹤,晨起候林鸡。 旧种松三径,春栽菊满畦。来禽与青李,囊致不封题。

复制 倪瓒 《寄张德常》

泊舟

形式:

泊舟嘉树下,开牖碧江浔。慨然念黄落,景憩惜清阴。 多暇观鱼鸟,容与一登临。蜕迹尘喧久,欲寡天机深。

复制 倪瓒 《泊舟》

题画

形式:

罨画溪头唤渡,铜棺山下寻僧。 水榭汀桥曲曲,风林云磴层层。

复制 倪瓒 《题画》

疏林远岫图写赠子素征

形式:

已从沤鸟狎云深,老我无机似汉阴。 采采菊花犹满地,萧萧霜发不胜簪。 南游阻绝伤多垒,北望艰危折寸心。 家在吴淞江水上,清猿啼处有枫林。

复制 倪瓒 《疏林远岫图写赠子素征》
类型:

次韵陈维允姑苏钱塘怀古四首 其三

形式:

仙人悲世换,宴景在清都。寒暑自来往,英雄生钓屠。 钱唐江畔柳,风雨夜啼乌。

复制 倪瓒 《次韵陈维允姑苏钱塘怀古四首 其三》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