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
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注释
呈:恭敬地送给。

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年)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天街:京城街道。
润如酥:细腻如酥。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
最是:正是。处:时。
绝胜:远远胜过。
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第三、四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心裁。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天连影儿也看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记,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人们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像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在最后,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像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物以稀为贵”,早春时节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的。“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这一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这时哪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因为已缺乏那一种新鲜感。

  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醒说:“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年之际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

  这首诗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823年(唐穆宗长庆三年)的早春时节。当时韩愈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此诗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大约韩愈约张籍游春,张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作这首诗寄赠。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第一句写初春的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它的特点,遣词用句十分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注释

呈:恭敬地送给。 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公元766年-公元830年),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天街:京城街道。 润如酥:细腻如酥。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 最是:正是。 处:时。 绝胜:远远胜过。 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唐代诗人韩愈写给张籍的两首七言绝句,是作者的经典作品之一。这是第一首,也是广为流传的一首,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景清丽,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欣悦之情,以引逗好友走出家门,去感受早春的信息。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天街小雨润如酥……”此退之《早春》诗也。“荷尽已无擎雨盖……”此子瞻《初冬》诗也。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 刘埙《隐居通义》:“天街小雨润如酥……”此韩诗也。荆公早年悟其机轴,平生绝句实得于此。虽殊欠骨力,而流丽闲婉,自成一家,宜乎足以名世。其后学荆公而不至者为“四灵”,又其后卑浅者落“江湖”,风斯下矣。 朱彝尊《批韩诗》:景绝妙,写得也绝妙。 黄叔灿《唐诗笺注》:“草色遥看近却无”,写照工甚。正如画家设色,在有意无意之间。“最是”二句,言春之好处,正在此时,绝胜于烟柳全盛时也。 吴学濂《增评韩苏诗钞》:“草色”七字,舂草传神。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韩愈介绍和韩愈诗词大全

诗人:韩愈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后人尊称他为“唐宋八大家......
复制作者 韩愈
猜您喜欢

汪石潭分惠新酒兼侑以诗依韵走谢

形式:

寒欺吟笔硬如柴,邻瓮分沾一笑排。 透鬲便疑生羽翰,赏心何必论官阶。 方传内署名难拟,韵洽同年乐每偕。 银烛暖光摇醉眼,报章题就漫称佳。

复制 罗钦顺 《汪石潭分惠新酒兼侑以诗依韵走谢》

庆刘铁柯司寇八十寿

形式:

江亭酌别公初老,烟树驰情又十春。 暮景喜闻身绝健,秋曹犹颂笔如神。 花开别坞飘香远,歌送深杯换曲频。 谁伴笑谈终永夕,孟光曾共早年贫。

复制 罗钦顺 《庆刘铁柯司寇八十寿》

庆季弟新居落成用仲弟韵

形式:

新构峥嵘与世更,宋朝遗址尚依城。 地灵总信人须杰,心远从知梦亦清。 春酒日长花剩发,晓檐风细鹊双鸣。 百年事业无穷在,一善何妨取卫荆。

复制 罗钦顺 《庆季弟新居落成用仲弟韵》

孝陵行香喜晴用前韵

形式:

遥钟隐隐报新晴,陵树苍苍接禁城。 灯火重门千骑出,陂池流水乱蛙鸣。 瞻依地切天同久,奔走身微岁屡更。 归路喜看红日上,南山刚与帽檐平。

复制 罗钦顺 《孝陵行香喜晴用前韵》

次吴白楼借山韵

形式:

借居聊诵鹊巢诗,兼得峰岚不费辞。 青眼熟看忘主客,紫金遥对辨公私。 栖云老树岩头干,照水名花洞口枝。 仁者安然如固有,我来须尽寿筵卮。

复制 罗钦顺 《次吴白楼借山韵》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