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楼阁高耸于经霜的树林之上,登高望远,天空如明镜无纤云一毫。
南山在澄明的秋天竟是那样高峻,莫不是要与秋色试比气势的大小?

注释
秋望:在秋天远望。
倚:靠着,倚立。
霜树:指深秋时节的树。
外:之外。指楼比“霜树”高。
镜天:像镜子一样明亮、洁净的天空。
无一毫:没有一丝云彩。
南山:指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南。
秋色:晴高气爽的天空。
气势:气概。喻终南山有与天宇比高低的气概。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楼阁倚在经霜的树林外,天空如明镜无纤云一毫。

  首句点出望的立足点。“楼倚霜树外”的“倚”,是倚立的意思,重在强调自己所登的高楼巍然屹立的姿态;“外”是“上”的意思。秋天经霜后的树多半木叶凋落,越发显出它的高耸挺拔;而楼又高出霜树之外,在这样一个立足点上,方能纵览长安高秋景物的全局,充分领略它的高远澄洁之美。所以这一句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基础,没有它,也就没有望中所见的一切。

  次句写望中所见的天宇。“镜天无一毫”,是说天空明净澄洁的像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没有一丝阴翳云彩。这正是秋日天空的典型特征。这种澄洁明净到近乎虚空的天色,又进一部表现了秋空的高远寥廓,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当时那种心旷神怡的感受和高远澄净的心境。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小诗的后两句是说,峻拔的南山与清爽的秋色,气势互不相让两两争高?

  第三句写到远望中的终南山。将它和秋色相比,说远望中的终南山,它那峻拔入云的气势,像是要和高原无际的秋色一赛高低。

  南山是具体有形的个别事物,而“秋色”却是抽象虚泛的,是许多带有秋天景物特点的具体事物的集合和概括,二者似乎不好比拟。而这首诗却别出心裁的用南山衬托秋色。秋色是很难描写的,而且不同的作者对秋色有不同的观赏角度和感受,有的取其凄清萧瑟,有的取其明净澄洁,有的取其高远寥廓。这首诗的作者显然偏于欣赏秋色的高远无极,这是从前两句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但秋天那种高远无极的气势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在这这种情况下,以实托虚便成为有效的艺术手段。具体有形的南山,衬托出抽象虚泛的秋色,读者通过“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的诗句,不但具体感受到“秋色”之高,而且连它的气势、精神和性格也若有所悟了。

  这首诗的好处,还在于他在写出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性格。它更接近于写意画。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与外化。特别是诗的末句,赋予南山与秋色一种峻拔向上的动态。这就更鲜明的表示诗人的性格气质,也使全诗在跃动的气势中结束,留下了充分想象的余地。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公元850年(大中四年)杜牧在长安,且多咏长安景色,故应是诗人晚年居住在长安所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楼阁倚在经霜的树林外,天空如明镜无纤云一毫。 峻拔的南山与清爽秋色,气势互不相让两两争高?

注释

秋望:在秋天远望。 倚:靠着,倚立。 霜树:指深秋时节的树。外:之外。指楼比“霜树”高。 镜天:像镜子一样明亮、洁净的天空。 无一毫:没有一丝云彩。 南山:指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南。 秋色:晴高气爽的天空。 气势:气概。喻终南山有与天宇比高低的气概。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此诗写作者登上高楼鸟瞰整个长安,眺望终南山,描写长安周边秋高气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高蹈绝俗、明净开阔的襟怀。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宋代陈师道《后山诗话》: 世称杜牧“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为警绝。而子美才用一句,语益工,曰“千崖秋气高”也。 宋代陈知柔《休斋诗话》: 予初喜杜紫微“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语,已乃知出于老杜“千崖秋气高”,盖一语领略尽秋色也。然二家言岩崖间秋气耳,犹未及江天水国气象宏阔处。 清代翁方纲《石洲诗话》: 诗不但因时,抑且因地。如杜牧之云:“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此必是陕西之终南山。若以咏江西之庐山、广东之罗浮,便不是矣。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杜牧介绍和杜牧诗词大全

诗人:杜牧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
复制作者 杜牧
猜您喜欢

冀国夫人歌辞七首 其三

形式:

锦帽红缨紫薄寒,织成团襜钿装鞍。 翩翩出向城南猎,几许都人夹道看。

复制 岑参 《冀国夫人歌辞七首 其三》

敬酬杜华淇上见赠兼呈熊曜

形式:

杜侯实才子,盛名不可及。 祗曾效一官,今已年四十。 是君同时者,已有尚书郎。 怜君独未遇,淹泊在他乡。 我从京师来,到此喜相见。 共论穷途事,不觉泪满面。 忆昨癸未岁,吾兄自江东。 得君江湖诗,骨气凌谢公。 熊生尉淇上,开馆常待客。 喜我二人来,欢笑朝复夕。 县楼压春岸,戴胜鸣花枝。 吾徒在舟中,纵酒兼弹棋。 三月犹未还,寒愁满春草。 赖蒙瑶华赠,讽咏慰怀抱。

复制 岑参 《敬酬杜华淇上见赠兼呈熊曜》
类型:

送祈乐归河东

形式:

祁乐后来秀,挺身出河东。 往年诣骊山,献赋温泉宫。 天子不召见,挥鞭遂从戎。 前月还长安,囊中金已空。 有时忽乘兴,画出江上峰。 床头苍梧云,帘下天台松。 忽如高堂上,飒飒生清风。 五月火云屯,气烧天地红。 鸟且不敢飞,子行如转蓬。 少华与首阳,隔河势争雄。 新月河上出,清光满关中。 置酒灞亭别,高歌披心胸。 君到故山时,为谢五老翁。

复制 岑参 《送祈乐归河东》

冀州客舍酒酣贻王绮寄题南楼

形式:

夫子傲常调,诏书下徵求。 知君欲谒帝,秣马趋西周。 逸足何骎骎,美声实风流。 学富赡清词,下笔不能休。 君家一何盛,赫奕难为俦。 伯父四五人,同时为诸侯。 忆昨始相值,值君客贝丘。 相看复乘兴,携手到冀州。 前日在南县,与君上北楼。 野旷不见山,白日落草头。 客舍梨花繁,深花隐鸣鸠。 南邻新酒熟,有女弹箜篌。 醉后或狂歌,酒醒满离忧。 主人不相识,此地难淹留。 吾庐终南下,堪与王孙游。 何当肯相寻,澧上一孤舟。

复制 岑参 《冀州客舍酒酣贻王绮寄题南楼》

青龙招提归一上人远游吴楚别诗

形式:

久交应真侣,最叹青龙僧。 弃官向二年,削发归一乘。 了然莹心身,洁念乐空寂。 名香泛窗户,幽磬清晓夕。 往年仗一剑,由是佐二庭。 于焉久从戎,兼复解论兵。 世人犹未知,天子愿相见。 朝从青莲宇,暮入白虎殿。 宫女擎锡杖,御筵出香炉。 说法开藏经,论边穷阵图。 忘机厌尘喧,浪迹向江海。 思师石可访,惠远峰犹在。 今旦飞锡去,何时持钵还。 湖烟冷吴门,淮月衔楚山。 一身如浮云,万里过江水。 相思眇天末,南望无穷已。

复制 岑参 《青龙招提归一上人远游吴楚别诗》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