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知不觉一走就离家二三里远了,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路边亭台楼阁有六七座,还有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注释
去:指距离。
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是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简析

  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故事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亭台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注释

去:距离。 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现代作家金波《金波论儿童诗》:声、义、画得到了很好的融合。 现代语言学家杨春霖《汉语修辞艺术大辞典》:生动而含蓄,自然而贴切。 现代作家协会会员郭彦全《履痕乡梦共诗情》:顿觉跌君多姿,妙趣横生。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邵雍介绍和邵雍诗词大全

诗人:邵雍

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
复制作者 邵雍
猜您喜欢

次韵秦少游学士 其三

形式:

阳秋閟肝膈,无处见微茫。 时作丹青戏,风流冠帝乡。

复制 释道潜 《次韵秦少游学士 其三》

次韵秦少游学士 其二

形式:

漠漠云披岫,班斑雨弄晴。 横江舟一叶,注目使人惊。

复制 释道潜 《次韵秦少游学士 其二》

次韵元翁见寄

形式:

十载离群叹渺茫,良辰无地可相羊。 何时却入莲花社,软语重焚柏子香。 蔼蔼春风摇几席,纷纷啼鸟满林塘。 欲凭海燕传消息,径入君家旧屋梁。

复制 释道潜 《次韵元翁见寄》

闻子由舟及南昌以寄之

形式:

高安居士实人龙,五载南迁道愈丰。 域外城池刚自守,人间膏火讵能攻。 屡嗟江海星霜隔,行喜云林笑语同。 五老峰前佳气象,待君一醉吐长虹。

复制 释道潜 《闻子由舟及南昌以寄之》

梅花寄汝阴苏太守

形式:

湖山摇落岁方悲,又见梅花破玉蕤。 一树轻明侵晓岸,数枝清瘦耿疏篱。 良辰易失空回首,习气难忘尚有诗。 所向皆公旧题墨,肯辜鱼鸟却来期。

复制 释道潜 《梅花寄汝阴苏太守》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