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乐·尧庙秋社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社日时期祭祀活动结束后,烟雾四散,乌鸦都归巢了。我手持景杯,看繁茂的庄稼。喜庆活动喧闹无比,大家笑哈哈。壤歌亭外风景优美如画,微风徐来,让人十分舒畅。我如同晋朝那些名士悠闲而不羡荣华,也不羡慕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注帝
越调:宫调名。平湖乐:曲牌名。尧庙:在山西临汾境内汾水东八里。秋社:古代于春秋两季祭祀社神(土地神)。秋社在立秋之后的第五个戊日举行。
社坛:祭祀社神的祭坛。
多稼:丰收。
壤歌亭:出自《击壤歌》,意思为尧庙中建筑名。据皇甫谧《帝王世纪》,尧时有老人击壤而歌,后人因以“壤歌”为尧时清平的象征。壤,一种履形的木制戏具。
致有:尽有,有的是。
日夕佳:晋陶渊明《饮景》诗:“山气日夕佳。”主要表现一种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禅意盎然,关于隐居生活的情趣。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此曲写尧庙祭神庆丰收的欢乐场景,当是王恽出判平阳(今山西临汾)时所作。作者时官平阳路总管府判官,尧庙即在其辖境之内。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古代的秋社,是从中央到地方民间都十分重视的祭祀供动。整个供动分为两大仪式,一是祭献,向以社神为代表的后土神祇敬献供品;二是娱神,包括赛社、演剧、民间歌舞聚饮等。此篇所写,祭献仪式已经结束,祭坛上的香烟渐渐消淡,就连争献坛上祭品的乌鸦也飞回了树林。作品由此时入手,除了因为第二仪式——娱神供动是秋社的精华所在以外,还有他个人身份上的原因。原来像尧庙这种规格的秋社,祭献需由地方官员亲自主持参加,所谓“刺史县令初献,上佐县丞亚献,州博士县簿尉终献”(《宋史·礼志》)。略去祭献繁文缛节的描写,也就表示他已经结束了官员在仪式中的任务,可以静下心来,“把酒观多稼”,将自己融入百姓的喜庆之中。所以起首的两句既是自占身份,也是揭开娱欢乐章的一段得体的前奏。

  祭社仪式既已告一段落,便开始了祭民们自己的节日。他们举酒痛饮,一边心满意足地眺望着丰收的庄稼;乐声奏响了,此起彼伏,各不相让,人们在壤歌象前笑语喧哗。作品以简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尧庙秋社娱神 其实也是自娱)供动的欢乐景象。“多稼”、“壤歌象”、“山如画”是旁景的衬托,却处处充实了秋社熙乐和丰的精神内涵。尤其是“壤歌象外山如画”一句的插入,更是兴象无穷。“壤歌”是上古百姓清平安泰的典故,以之名象,凭这个处所,便能引起当下祭民们人乐年丰的联想;“人逢喜事精神爽”,“山如画”无疑是人们喜溢于心而发生的感受;在“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之后,接此一句写景,顿生有声有色、动、静相济之妙;而这种声、色、动、静,无不富于形象性,又恰恰映合了“把酒观多稼”的微酣而快意的心态。

  此曲用晋人故事来形容尧庙周围空气清爽宜人,也暗含着政简人和,无为而治的意味,并且诗人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感想:只要当一名高尚脱俗、无为而治的官吏,就不必定要倦宦归隐。这一笔充分说明了秋社喜庆景象鼓舞人心的力量。这一感受是通过典故而表达的,供用无痕,显示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功力。此曲用典多,遣词雅,意蕴含蓄,在元曲中别成一格。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王恽介绍和王恽诗词大全

诗人:王恽

元卫州汲县人,字仲谋。世祖中统元年为左丞姚枢征,为详议官。至京师,上书论时政,擢中书省详定官。累迁为中书省左右司都事。在任治钱谷,擢材能,议典礼,考制度,为同僚所服。至元五年,建御史台,首拜监察御史。......
复制作者 王恽
猜您喜欢

和商守雪残登楼

形式:

残雪已消冰已开,风光渐觉拥楼台。 旅人未遂日边去,春色又从天上来。 况是樽中常有酒,岂堪岭上却无梅。 若非太守金兰契,谁肯倾心重不才。

复制 邵雍 《和商守雪残登楼》

名利吟

形式:

名利到头非乐事,风波终久少安流。 稍邻美誉无多取,才近清欢与剩求。 美誉既多须有患,清欢虽剩且无忧。 滔滔天下曾知否,覆辙相寻卒未休。

复制 邵雍 《名利吟》

答人见寄

形式:

鬓毛不患渐成霜,有托琴书子一双。 既乏长才康盛世,无如高枕卧南窗。 明知筋力难为强,犹说云山未树降。 多谢故人相爱甚,辙鱼幸免困西江。

复制 邵雍 《答人见寄》

依韵谢登封刘李裴三君见约游山

形式:

诸公见约往嵩前,重走新诗各一篇。 摆落尘埃非敢后,访寻云水奈输先。 三阳宫近丛幽石,万岁峰高幂紫烟。 多少胜游俱未到,愿陪仙躅共攀缘。

复制 邵雍 《依韵谢登封刘李裴三君见约游山》

依韵和寿安尹尉有寄

形式:

不向红尘浪着鞭,殊无才业合时贤。 本酬壮志都无效,欲住青山却有缘。 翠竹阴中开缥帙,白云堆里揖飞泉。 锦屏正与溪南对,他日从游子子传。

复制 邵雍 《依韵和寿安尹尉有寄》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