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张籍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
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
唯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
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剪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
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
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
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李白、杜甫诗文并在,犹如万丈光芒照耀了诗坛。却不知轻薄文人愚昧无知,怎么能使用陈旧的诋毁之辞去中伤他们?就像那蚂蚁企图去摇撼大树,可笑他们也不估量一下自己。虽然我生活在李杜之后,但我常常追思仰慕着他们。晚上也常常梦见他们,醒来想着却又模糊不清。李白杜甫的文章像大禹劈山治水一样立下了不朽的勋绩,但只留下了一些斧凿的痕迹,人们已经难以见到当时的治水的运作过程了。遥想当年他们挥动着摩天巨斧,山崖峭壁一下子劈开了,被阻遏的洪水便倾泻出来,天地间回荡着山崩地裂的巨响。但就是这样的两位夫子,处境却大抵都冷落困顿;仿佛是天帝为了要他们作诗有所成就,就故意让他们崛起而又困顿。他们犹如被剪了羽毛被囚禁进了笼中的鸟儿一样,不得展翅翱翔,只能痛苦地看着外边百鸟自由自在地飞翔。他们一生写了千万篇优美的诗歌,如金薤美玉一样美好贵重,但其中多数好像被天上的仙官派遣神兵收取去了一样,流传在人间的,只不过是泰山的毫末之微而已。我恨不得生出两个翅膀,追求他们的境界,哪怕出于八方荒远之地。我终于能与前辈诗人精诚感通,于是,千奇百怪的诗境便进入心里:反手拔出大海中长鲸的利齿,高举大瓢,畅饮天宫中的仙酒,忽然腾身而起,遨游于广漠无穷的天宇中,自由自在,发天籁之音,甚至连织女所制的天衣也不屑去穿了。我回头对地上的你说,不要老是钻到书堆中寻章摘句,忙碌经营,还是和我一起向李、杜学习,在诗歌的广阔天地中高高飞翔吧。

注释

调:调侃,调笑,戏谑。 张籍:字文昌,唐代诗人。历官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终国子司业。 文章:此指诗篇。 光焰:一作“光芒”。 群儿:指“谤伤”李白杜甫的人。前人认为主要是指元稹、白居易等。 蚍蜉:蚁类,常在松树根部营巢。 伊:发语词。 “徒观”两句:比喻“李杜文章”如同大禹治水疏通江河,后人虽能看到其成就,却无法目睹当时鬼斧神工的开辟情景了。 “想当”四句:想像禹治水时劈山凿石、声震天宇的情景。划:劈开。雷硠:山崩之声。 “唯此”以下十二句:说天帝想要好诗歌,就派李、杜到人间受苦,还故意折断他们的羽毛,剥夺他们的自由,让他们经受挫折坎坷磨难,从而创作出精金美玉般的绝代诗篇。然后又派天神取走了。现在遗留在人世的只不过“太山一毫芒”而已,尚且如此高不可及。 金薤:书。古有薤叶书。又有薤叶形的金片,俗语称金叶子。 琳琅:美玉石。此以金玉喻“李杜文章”,并言李杜诗篇播于金石。六丁、雷电:皆传说之天神。 八荒:古人以为九州在四海之内,而四海又在八荒之内。 “精诚”两句:言忽然悟得“李杜文章”之妙。犹今言灵感忽至。 “刺手”四句:比喻李、杜诗的创作境界。汗漫:广漠无边之处。《淮南子·道应训》:卢敖游于北海,遇异人,欲与交友,其人笑曰:“嘻!子中州之民,宁肯而远至于此。……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 织女襄:《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郑玄注:“襄:驾也。驾,谓更其肆也。从旦至暮七辰,辰一移,因谓之七襄。”按:织女,谓织女星。肆,谓星宿所舍,即星次。此句夸言神游物外,连织女星的车驾都不乘坐了。意谓超越了织女星运行的范围。 地上友:指张籍。经营:此谓构思。 乞:此谓送给。如杜甫《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赖有苏司业,时时乞酒钱”。颉颃:上下飞翔。上飞曰颉,下飞曰颃。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调张籍》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载于《全唐诗》卷三四〇。此诗热情地赞美盛唐诗人李白和杜甫的诗文,表现出作者对他们的高度倾慕之情。全诗笔势波澜壮阔,恣肆纵横,充满了探险入幽的奇思幻想。诗文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奔流直下,而其中又曲折盘旋,激溅飞泻,变态万状,产生令人心摇意骇、目眩神迷之效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临汉隐居诗话》:元稹作李、杜优劣论(按指《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先杜而后李。韩退之不以为然,诗曰:“李杜文章在……可笑不自量。”为微之发也。元稹自谓知老杜矣,其论曰:“上该曹刘,下薄沈宋。”至韩愈则曰;“引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夫高至于“酌天浆”,幽至于“拔鲸牙”,其思赜深远宜如何,而讵止于曹刘、沈宋之间耶?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雪浪斋日记》:退之参李、杜,透机关,于《调张籍》诗见之。自“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以下,至“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此领会语也。从退之言诗者多,而独许籍者,以有见处可以传衣钵耳。 《竹坡诗话》:元微之作李杜优劣论,谓太白不能窥杜甫之籓蓠,况堂奥乎?唐人未尝有此论,而稹始为之。至退之云:“李杜文章在……那用故谤伤”,则不复为优劣矣。洪庆善作《韩文辨证》,著魏道辅之言,谓退之此诗为微之作也。微之虽不当自作优劣,然指稹为愚儿,岂退之之意乎? 《岁寒堂诗话》:元微之尝谓自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而复以太白为不及。故退之云:“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退之于李杜,但极口推尊,而未尝优劣,此乃公论也。 《环溪诗话》:韩诗无非《雅》也,然则有时乎近《风》……《调张籍》而歌李杜则《颂》之类也。 《象山先生全集·语录》:有客论诗,先生诵昌黎《调张籍》一篇……且曰:“读书不到此,不必言诗。” 《黄氏日钞》:《调张籍》:形容李、杜文章,尤极奇妙。 《唐诗快》:亦足为李、杜吐气矣。 《批韩诗》:朱彝尊曰:运思好,若造语则全是有意为高秀(“乾坤”句下)。出语奇特(“精神”二句下)。议论诗,是又别一调,以苍老胜。他人无此胆。何焯曰:此公与得处,所谓“不名一体,怪怪奇奇”(“举瓢”句下)。 《韩柳诗选》:公之并推李、杜,非因世人所称,实自有兼得处。他人学诗才薄,因不能并历两公之藩,无怪乎偏好耳。 《唐诗别裁》:言生乎愿学者惟在李、杜,故梦寐见之,更冀生羽翼以追逐之。见籍有志于古,亦当以此为正宗,无用岐趋也。元微之尊杜而抑李,昌黎则李、杜并尊,各有见地。至谓“群儿愚”指微之,魏道辅之言,未可援引。 《唐宋诗醇》:此示籍以诗派正宗,言己所手追心慕,惟有李、杜,虽不可几及,亦必升天入地以求之。籍有志于此,当相与为后先也。其景仰之诚,直欲上通孔梦,其运量之大,不减远绩禹功;所以推崇李、杜者至矣。 《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此诗极称李、杜,盖公素所推服者,而其言则有为而发。《旧唐书·白居易传》:元和十年,居易贬江州司马。时元微之在通州,尝与元书,因论作文之大旨……是李、杜交讥也。元于元和八年作《杜工部墓志铭》……其尊杜而贬李,亦已甚矣。时其论新出,愈盖闻而深怪之,故为此诗,因元、白之谤伤,而欲与籍参逐翱翱。要之,籍岂能颉颃于公耶?此所以为“调”也。 《网师园唐诗笺》:奇警(“想当”四句下)。思入渺茫,笔吐光怪(“我愿”句下)。 《瓯北诗话》:诗家好作奇句警语,必千锤百炼而后能成。如李长吉“石破天惊逗秋雨”,虽险而无意义,只觉无理取闹。至少陵之“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昌黎之“巨刃磨天扬”,“乾坤摆礌硠”等句,实足惊心动魄,然全力搏兔之状,人皆见之。 《老生常谈》:昌黎五古,语语生造,字字奇杰,最能医庸熟之病。如《荐士》、《调张籍》等篇,皆宜熟读以壮其胆识,寄其豪气。……《调张籍》开口便是“李杜文章在”,缘心中意中倾倒已久,不觉冲口而出。通首极光怪奇离之能,气横笔锐,无坚不破;末于张籍只用一笔带过,更不须多赘。 《养一斋诗话》:“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刺手拔鲸牙,举瓢斟天浆”,“文章自娱戏,金石日击撞。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自是昌黎诗法得手处。然昌黎不又云“狂词肆滂葩,低昂见舒惨。奸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乎?公诗有“滂葩”而无“平淡”,终非诗教之本指也。 《岘佣说诗》:《调张籍》诗:“想当施手时……乾坤摆雷硠。”奇杰之语,戛戛独造。 《增评韩苏诗钞》:三溪曰:起笔十字业已脍炙人口,以为千古名言,虽以韩公之文之圣,推奖不容于口,李杜文章可谓空前绝后矣。 《韩诗臆说》:此诗李、杜并重,然其意旨,却著李一边多,细玩当自知之。见得确,故信得真,语语着实,非第好为炎炎也。“调”意于末四句见之。当时论诗意见,或有不合处,故公借此点化他。 《唐宋诗举要》:高步瀛曰:此写运穷,语极沉痛(“使看”句下)。结出“调”意(末句下)。吴曰:雄奇岸伟,亦有光焰万丈之观。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韩愈介绍和韩愈诗词大全

诗人:韩愈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后人尊称他为“唐宋八大家......
复制作者 韩愈
猜您喜欢

寒雨移居

形式:

北风吹雨如乱麻,还家客子远移家。 不嫌触事得琐碎,但愿随地无喧哗。 巷狭兼闻绝冷僻,屋稀正喜非新华。 舆仆暮行郭索蟹,妻孥寒入盘屈蛇。 楼头可以见帆樯,户外亦复卖鱼虾。 邻无卜处谢王翰,酒有载者充侯芭。 行藏斟酌渐解箨,岁月参差屡及瓜。 更馀一迁向何许,冰雪湖堤薄笨车。

复制 赵执信 《寒雨移居》
类型:

索纸行

形式:

君不见相如病免过临邛,人前车骑犹雍容。 程卓何知重文士,偶缘令客来趋风。 丈夫无财亦无势,枚马重生不能一钱值。 剩将书札动交游,落落明珠暗中弃。 多生宿垢根尘现,老以虚名殉笔砚。 临池却忆永浮屠,一字时人输五万。 近来不拟徒挥毫,微润聊且慰啼号。 眠中吴儿讵得尔,日日门前空索纸。 穷交旧识理则然,金穴铜山情最鄙。 公等不以财事人,才人何苦虚辛勤。 金帛与文字,分不两相亲。 文星敛光避钱神,烟霄失据粪壤尊。 胡为乎,长卿四壁羞文君,千金万里来长门。 寥寥一赋狗监闻,天子飘飘欲凌云。 同时在廷无比伦,赤车驰檄声雷奔。 富人匍伏献笑颦,姓氏反赖相如存。 我今卜居迫荒村,鹑衣鱼釜三寒暄。 所与往还惟贱贫,一彼一此枭鸾分。 吟诗作字强缤纷,讥评赏誉皆狂昏。 逝将归去北海滨,退笔瘗向青山根。 南望但见波沄沄,此中墨沈千秋新,公等龊龊何足云。

复制 赵执信 《索纸行》
类型:

王羲文自扬州再至

形式:

前年相见江干雪,去年相送霜林月。 只今就我及深春,桃花柳花迎故人。 萧条客舍住经时,我不饮酒君无诗。 日夕高谈不知厌,绳床竹杖俯清池。 畴曩追寻足哀乐,此意要令儿辈觉。 春光冉冉随流去,投老留君复几度。

复制 赵执信 《王羲文自扬州再至》

为求书者所苦戏题长句

形式:

童年弄笔学临池,形状乖离宁自知。 一朝逐队玉堂上,恶札人夸我不让。 同时能书千百家,一一挥斤称大匠。 钟王连车颜柳弃,孟津秽解华亭贵。 金针闇度香泉生,垂手回腰作妖媚。 人间惟有上党冯,石室秘法传来工。 遗书拜读恍梦觉,却笑举世皆抟风。 癖耽苦学今白首,心目分明难上手。 更趋世好乏精专,剩与吴兴给奔走。 昔贤历历如星云,纸墨黯澹馀精神。 粗知布置亦无益,生气顿尽真死人。 长史微言靳要妙,时流但解求姿貌。 未经入室数家珍,门外品题徒绝倒。 徇名好事忘我疾,腕脱眼枯复何必。 诸君且休共我谈,老马识途犹尚堪。 飞鱼杀兔日有事,拔旗穿扎谁能嫌。 不然老夫将逃矣,明日冲风摧挂帆。

复制 赵执信 《为求书者所苦戏题长句》

大雪过十八里岭

形式:

群山如故人,走迓二百里。 风雪亦有情,掀飞作狂喜。 嶅峰后依依,寒翠入我指。 晓与驿尘辞,幽意引行李。 初寻困梯攀,前历得逦迤。 仆夫愁厓谷,客兴超泥滓。 西望泰山云,冥蒙拥雄峙。 近临稍开豁,烟火见蕞尔。 一身蹉跌馀,万象迷漫里。 盟心谢英灵,终焉托畏垒。

复制 赵执信 《大雪过十八里岭》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