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 素问 · 长刺节论

两汉 : 无名氏
刺家不诊,听病者言。
在头,头疾痛,为藏针之(按全元起本云:“为针之。”无“藏”字),刺至骨病已,上无伤骨肉及皮,皮者道也。
阴刺,入一旁四处(按《甲乙经》,阳刺者,正内一,傍内四;阴刺者,左右卒刺之。此阴刺疑是阳刺也),治寒热。深专者,刺大脏,迫脏刺背,背俞也。刺之迫脏,脏会,腹中寒热去而止。与刺之要,发针而浅出血。
治腐(按全元起本及《甲乙经》“腐”作“痈”)肿者,刺腐上,视痈小大深浅刺。刺大者多血,小者深之,必端内针为故止。
病在少腹有积,刺皮?以下,至少腹而止。刺侠脊两旁四椎间,刺两髂髎、季胁肋间,导腹中气热下已。
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刺少腹两股间,刺腰髁骨间,刺而多之,尽炅病已。
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刺筋上为故,刺分肉间,不可中骨也。病起筋炅,病已止。
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刺大分小分,多发针而深之,以热为故,无伤筋骨,伤筋骨,痈发若变。诸分尽热,病已止。
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深者刺,无伤脉肉为故。其道大分小分,骨热病已止。
病在诸阳脉,且寒且热,诸分且寒且热,名曰狂。刺之虚脉,视分尽热,病已止。
病初发,岁一发;不治,月一发;不治,月四五发,名曰癫病。刺诸分诸脉。其无寒者,以针调之,病已止。
病风且寒且热,炅汗出,一日数过,先刺诸分理络脉。汗出且寒且热,三日一刺,百日而已。
病大风,骨节重,须眉堕,名曰大风,刺肌肉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须眉生而止针。

诗人:

...
复制作者 无名氏
猜您喜欢

前日出城苗犹立槁今日过兴安境上田水灌输郁然弥望有秋可必乃知贤者之政神速如此辄寄呈交代仲钦秘阁

形式:

筒车无停轮,木枧著高格。 粳稌接新润,草木丐馀泽。 府公为霖手,号令行顷刻。 愿持一勺水,敬往寿南伯。

复制 张孝祥 《前日出城苗犹立槁今日过兴安境上田水灌输郁然弥望有秋可必乃知贤者之政神速如此辄寄呈交代仲钦秘阁》

南台

形式:

我游衡岳巅,路半此歇脚。 风雷驾飞殿,日月隐杰阁。 阑干十万里,仰视天一握。 遂访紫虚君,归时骑白鹤。

复制 张孝祥 《南台》

德化漪岚堂感二林碑六言

形式:

两林文章翰墨,只今尘上墙阴。 炎凉莫作世态,是非当印吾心。

复制 张孝祥 《德化漪岚堂感二林碑六言》

钦夫和六言再用韵

形式:

君诗与物俱妙,鄙夫那敢抗衡。 芭蕉辟君三舍,笋脯亦须改评。

复制 张孝祥 《钦夫和六言再用韵》

游湖山赠圆禅六言

形式:

素香无脂粉气,好语谐韶濩音。 有人问西来意,门前秋水沉沉。

复制 张孝祥 《游湖山赠圆禅六言》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