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 平山堂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第三次经过平山堂,前半生在弹指声中过去了。整十年没见老仙翁了,只有墙上他的墨迹,仍是那样气势雄浑,犹如龙飞蛇舞。我在平山堂前「欧公柳」的下面,写下这首词悼念文坛英杰,故扬州太守欧阳修。别说人死后万事皆空,即使活在世上,也不过是一场大梦呀!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唐教坊曲名,源自南朝清商乐,属法部道曲,后用为词牌,最早见于唐玄宗时《教坊记》。调名或取自李太白《苏台览古》诗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官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故事。是调大致形成于唐五代时期,初为流行于民间,后因清越哀伤,转入法部道曲。唐五代时存词数目较少,唐吕纯阳所作《西江月·著意黄庭岁久》、《西江月·任是聪明志士》两首为最早可见《西江月》,后人多谓系托名之作。《敦煌曲子词》存有三首无名氏的《西江月》,《尊前集》收录五代欧阳炯《西江月·月映长江秋水》、《西江月·水上鸳鸯比翼》两词,或为是调最早之文人作品。及至两宋,《西江月》词调之格律、音韵、句式等渐得统一,依调填词之词人辈出,凡一百五十六人,四百七十三首(不计异名词作),占两宋词坛词人总数之11.8%,词作总数之2.6%。欧阳炯词有「两岸蘋香暗起」句,又名《白蘋香》;因宋程洺水词而得名《步虚词》;因宋韩涧泉词而得名《晚香时候》、《晚春时候》;因元王行词而得名《江月令》;因元丘长春词宣传教义而得名《玉炉三涧雪》;因明马守贞词而得名《壶天晓》。唐五代词本为平仄韵异部间协,宋后词则上下阕各用两平韵,末转仄韵,例须同部。以柳屯田《西江月·凤额绣帘高捲》词为正体,双调五十字,前后阕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另有五十字前后阕各四句两平韵两叶韵,五十一字前后阕各四句两平韵两仄韵,五十六字前后阕各四句三平韵诸变体。 「平山堂」:傅注本、元延祐本无题。《东坡外集》题作「元丰七年过扬州」。兹从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调名下题。 平山堂:傅子立注:「欧阳文忠公守扬州,于僧舍建平山堂,颇得观览之胜。」刘尚荣按:「参见南宋·王仪父《舆地纪胜·卷三十七·扬州景物》,别见北宋·叶石林《避暑录话·卷上》:『欧阳文忠公在扬州作平山堂,壮丽为淮南第一。堂据蜀冈,下临江南,下临江南数百里,真润金陵三州,隐隐可见。』」龙榆生笺引《舆地纪胜·卷三十七·扬州景物》:「在大明寺侧。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故名,为士女游观之所。」 弹指:傅子立注:「释氏有一弹指之顷。」刘尚荣按:「《翻译名义集·卷五·时分篇第二十三》:『时极短者,谓刹那也。……壮士一弹指顷。六十五刹(chà)那。……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或即傅注所本。」龙榆生笺:「《吕氏春秋》:『二十瞬为一弹指。』」按:此所引不见今本《吕氏春秋》。 十年:清·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己未四月,同张大亨游平山堂。公倅杭、赴密、守湖,三过扬。熙宁辛亥,见欧阳公于汝阴,至是元丰己未,凡九年。词云『十年』,举成数也。时鲜于侁(shēn)自京东转运使移知扬州,此燕集平山堂主人也。」 老仙翁:傅子立注:「老仙翁,谓文忠公也。文忠公墨妙多著于平山堂。」 龙蛇飞动:傅子立注:「龙蛇飞动,言其笔势之腾扬如此。」 文章太守:傅子立注:「欧阳文忠公知滁州日,作亭琅琊山,自号醉翁,因以名亭。后守扬州,于僧寺建平山堂,甚得观览之胜。堂下手植柳数株。后数年,公在翰林,金华刘原父出守维扬,公出家乐饮饯,亲作《朝中措》词。议者谓非刘之才,不能当公之词。可谓双美矣。词曰:『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休言:《东坡外集》作「莫言」。 万事转头空:傅子立注引唐·白乐天《自咏》诗:「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 皆梦:元延祐本作「是梦」。毛本作「莫梦」。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平山堂位于扬州西北大明寺侧,乃欧阳文忠于庆历八年(1048年)知扬州时所建。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四月,苏东坡自徐州调知湖州,生平第三次经过平山堂。这时距东坡和其恩师欧阳文忠最后一次见面已达九年,而欧阳文忠也已逝世八年。适逢自己政治处境艰难,东坡为重遊故地、缅怀恩师而作的这首词,自然会有抚今追昔的万千感慨。 东坡受佛家思想影响颇深,习惯用佛家的色空观念看待事物。白乐天诗云「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东坡则更进一步认识到「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其中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苏词中传达的这种独特的人生态度,是解读其作品的关键所在。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苏轼介绍和苏轼诗词大全

诗人: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
复制作者 苏轼
猜您喜欢

答台峰侍御见候三首 其三

形式:

一尊花底思悠然,落日空庭席屡前。 酒熟共欢游此地,花开谁与坐明年。

复制 边贡 《答台峰侍御见候三首 其三》

感事八首 其三

形式:

代郡城中十万家,膏粱珠翠甚繁华。 兵残火烈须臾事,女哭男啼亦可嗟。

复制 边贡 《感事八首 其三》
类型:

迎銮曲二十首和刘希尹之作 其十四

形式:

潮落江门烟水秋,云帆八月过扬州。 两京驰道三千里,夹岸垂杨接御沟。

复制 边贡 《迎銮曲二十首和刘希尹之作 其十四》

迎銮曲二十首和刘希尹之作 其十

形式:

扬子江头驻六师,太平天子赏功时。 红云影乱黄龙舰,白日光摇绣虎旗。

复制 边贡 《迎銮曲二十首和刘希尹之作 其十》

迎銮曲二十首和刘希尹之作 其八

形式:

羽盖霓旌晓出游,绀霞红日映江流。 云中帝子三千阙,海上仙人十二楼。

复制 边贡 《迎銮曲二十首和刘希尹之作 其八》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