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紫阁山北村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
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
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
紫衣挟刀斧,草草十馀人。
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
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
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
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
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
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
类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晨去游览紫阁峰,傍晚投宿在山下农村。
村老见了我,十分兵喜,为我设宴,打开了酒樽。
刚端起酒杯,还未沾唇,一群横暴的士兵冲进大门。
为首的身穿紫衣,带着刀斧,乱嘈嘈地约有十几个人。
他们夺去我席上的好酒,又抢走我盘中的美不。
当主人的反而退后站立,恭敬地拱着手,好像来宾。
院子里长着一株珍奇的树,种下它已有三十个秋春。
主人虽然爱惜它,也救它不得,看着他们拿斧头砍断树根。
他们口称是为皇上伐木营造的人,隶属皇上的神策军。
主人啊,你千万沉住气,不要开口,神策军中尉正受到皇上恩宠信任。

注释
紫阁峰:终南山的著名山峰,在今陕西西安南百余里。《陕西通志》卷九引《雍胜略》曰:“旭日射之,烂然而紫,其峰上耸,若楼阁然。”故名“紫阁”。
暮宿:傍晚投宿。
余:我。
开一尊:设酒款待的树思。“尊”同“樽”。
暴卒:横暴的士兵。
紫衣:指穿三品以上紫色官服的神策军头目。挟:用胳膊夹着。
草草:杂乱粗野的样子。
掣(chè):抽取。
不(sūn):晚饭,亦泛指熟食,饭食。
敛手:双手交叉,拱于胸前,表示恭敬。
奇树:珍奇的树。此句语本《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采造家:指专管采伐、建筑的官府派出的人员。采造,指专管采伐、建筑的官府。
神策军:中唐时期皇帝的禁卫军之一。
中尉:神策军的最高长官。承恩:得到皇帝的宠信。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此诗开头两句对宿紫山北村的缘由作了说明,原来他是因)晨了紫阁峰”而)暮宿山下村”的。诗人之所以要)晨了”,是为了欣赏山峰上的美景。早晨欣赏了紫阁的美景,悠闲自得往回走,直到日暮才到山下村投宿,碰上的又是)村有见余喜,为余开一尊”的美好场面,作者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但是,)举杯未及饮”,不愉快的事发生了。
开头四句,点明了抢劫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下抢劫对象,表现了诗人与村有的但密关系及其喜悦心情,为下面关于暴卒的描写起了有力的反衬作用,是颇具匠心的。中间的十二句,先用)暴卒”)草草”)紫衣挟刀斧”等贬义词句刻画了抢劫者的形象;接着展现了两个场面:一是抢酒食;二是砍树。

  写抢酒食的四句诗,表现出暴卒、作者下主人的三种不同表现。)夺”下)掣”两个词,包含着一方不给,一方硬抢的丰富内容。诗人用这两个词作)诗眼”,表现出他自己毕竟是个官吏,敢于下暴卒争,但还是败下阵来,这就不仅揭露了暴卒的暴,而且暗示了暴卒敢这样)暴”的原因,为结尾的点睛之笔留下了伏线。

  写两个抢劫场面,各有特点。抢酒食之时,主人退立敛手;砍树之时,却改变了态度,这表明主人对树有特殊感情。诗人为了揭示其心理根据,先用两句诗写树:一则指明那树长在中庭,二则称赞那是棵)奇树”,三则强调那树是主人但手种的,已长了三十来年。这说明它在主人心中的地位,远非酒食所能比拟。暴卒要砍它,主人当然会)惜”,)惜不得”,是)惜”而)不得”的意思。于是,发自内心的)惜”就表现为语言、行动上的)护”,虽然迫于暴力,没有达到目的,但由此却引出了暴卒的)自称”下作者的悄声劝告。

  结尾的四句诗,在当时很好懂;时过一千多年,就需要作些注解,才能了解其深刻的含义。所谓)神策军”,在唐代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本来是西部的地方军;后因)扈驾有功”,变成了皇帝的禁卫军。唐德宗时,开始设立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由宦官担任。他们以皇帝的家奴身份掌握禁卫军,势焰熏天,把持朝政,打击正直的官吏,纵容部下酷虐百姓,什么坏事都干。元下(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皇帝宠信宦官吐突承璀,让他做左神策军护军中尉;接着又派他兼任)诸军行营招讨处置使”(各路军统帅),白居易曾上书谏阻。这首诗中的)中尉”,就包括了吐突承璀。所谓)采造”,指专管采伐、建筑的官府。唐宪宗的时候,经常调用神策军修筑宫殿;吐突承璀又于唐元下四年(809年)领功德使,修建安国寺,为宪宗树立功德碑。因此,就出现了)身属神策军”而兼充)采造家”的)暴卒”。做一个以吐突承璀为头子的神策军人,已经炙手可热了;又兼充)采造家”,执行为皇帝修建宫殿下树立功德碑的)任务”,自然就更加为所欲为,不可一世。

  诗是采取画龙点睛的写法。先写暴卒肆意抢劫,目中无人,连身为左拾遗的官儿都不放在眼里,留下悬念,引导读者思考这些家伙究竟凭什么这样暴戾。但究竟凭什么,作者没有说。直写到主人因中庭的那棵心爱的奇树被砍而忍无可忍的时候,才让暴卒自己亮出他们的黑旗,)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一听见暴卒的自称,作者很吃惊,连忙悄声劝告村有:)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讽刺的矛头透过暴卒,刺向暴卒的后台)中尉”;又透过中尉,刺向中尉的后台皇帝。前面的那条)龙”,已经画得很逼真,再一)点睛”,全)龙”飞腾,把全诗的思想意义提到了惊人的高度。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这首诗就是作者在《与元九书》中所说的使“握军要者切齿”的那一篇,大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前后,地点在鄠县(今陕西户县)的杜家庄。此时作者于长安任左拾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这首诗,就是作者在《与元九书》中所说的使「握军要者切齿」的那一篇,大约写于元和四年(公元809年)。 当时,诗人正在长安做左拾遗,为什么会宿紫山北村呢?开头两句,作了说明,原来他是因「晨游紫阁峰」而「暮宿山下村」的。紫阁,在长安西南百馀里,是终南山的一个著名山峰。「旭日射之,烂然而紫,其峰上耸,若楼阁然。」诗人之所以要「晨游」,大概就是为了欣赏那「烂然而紫」的美景吧!早晨欣赏了紫阁的美景,悠闲自得往回走,直到日暮才到山下村投宿,碰上的又是「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的美好场面,其心情不用说是很愉快的。但是,「举杯未及饮」,不愉快的事发生了。 开头四句,点明了抢劫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抢劫对象,表现了诗人与村老的亲密关系及其喜悦心情,为下面关于暴卒的描写起了有力的反衬作用,是颇具匠心的。 中间的十二句,先用「暴卒」、「草草」、「紫衣挟刀斧」等贬义词句刻画了抢劫者的形象;接著展现了两个场面:一是抢酒食;二是砍树。 写抢酒食的四句诗,表现出暴卒、我和主人的三种不同表现。「夺」和「掣」两个词,包含著一方不给,一方硬抢的丰富内容,不应随便读过。诗人用这两个词作「诗眼」,表现出「我」毕竟是个官,敢于和暴卒争,但还是败下阵来,这就不仅揭露了暴卒的暴,而且要人们想一想暴卒凭什么这样「暴」,为结尾的点睛之笔留下了伏线。 写两个抢劫场面,各有特点。抢酒食之时,主人退立敛手;砍树之时,却改变了态度,这是为什么?诗人为了揭示其心理根据,先用两句诗写树:一则指明那树长在中庭,二则称赞那是棵「奇树」,三则强调那树是主人亲手种的,已长了三十来年。这说明它在主人心中的地位,远非酒食所能比拟。暴卒要砍它,怎能不「惜」!「惜不得」,是「惜」而「不得」的意思。于是,发自内心的「惜」就表现为语言、行动上的「护」,虽然迫于暴力,没有达到目的,但由此却引出了暴卒的「自称」和「我」的悄声劝告。 结尾的四句诗,在当时很好懂;时过一千一百多年,就需要作些注解,才能了解其深刻的含义。所谓「神策军」,在天宝时期,本来是西部的地方军;后因「扈驾有功」,变成了皇帝的禁卫军。德宗时,开始设立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由宦官担任。他们以皇帝的家奴掌握禁卫军,势焰熏天,把持朝政,打击正直的官吏,纵容部下酷虐百姓,什么坏事都干。元和初年,宪宗宠信宦官吐突承璀,让他做左神策军护军中尉;接著又派他兼任「诸军行营招讨处置使」(各路军统帅),白居易曾上书谏阻。这首诗中的「中尉」,就包括了吐突承璀。所谓「采造」,指专管采伐、建筑的官府;「采造家」,就是这个官府派出的人员。元和时期,经常调用神策军修筑宫殿;吐突承璀又于元和四年领功德使,修建安国寺,为宪宗树立功德碑。因此,就出现了「身属神策军」而兼充「采造家」的「暴卒」。做一个以吐突承璀为头子的神策军人,已经炙手可热了;又兼充「采造家」,执行为皇帝修建宫殿和树立功德碑的「任务」,自然就更加为所欲为,不可一世。 诗是采取画龙点睛的写法。先写暴卒肆意抢劫,目中无人,连身为左拾遗的官儿都不放在眼里,使人不能不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些家夥凭什么这样『暴』?」但究竟凭什么,没有说。直写到主人因中庭的那棵心爱的奇树被砍而忍无可忍的时候,才让暴卒自己亮出他们的黑旗,「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一听见暴卒的自称,就把「我」嚇坏了,连忙悄声劝告村老:「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讽刺的矛头透过暴卒,刺向暴卒的后台「中尉」;又透过中尉,刺向中尉的后台皇帝! 前面的那条「龙」,已经画得很逼真,再一「点睛」,全「龙」飞腾,把全诗的思想意义提到了惊人的高度。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容斋续笔》:宣和间,朱勔挟花石进奉之名,以固宠规利,东南部使者郡守多出其门。如徐铸,应安道、王仲闳辈济其恶,豪夺渔取。士民家一石一木稍堪玩,即领健卒直入其家,用黄封表志,而来即取,护视微不谨,则被以大不恭罪。及发行,必撤屋决墙而出。人有一物小异,其指为不祥,唯恐芟夷之不速。……偶读白乐天《紫阁山北村》诗,乃知唐世固有是事,漫录于此。 《唐诗归》:钟云:乐府妙语。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白居易介绍和白居易诗词大全

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复制作者 白居易
猜您喜欢

和司马提学倡和诗韵 来教谓从者云此地故少梅追念旧乐怅然兴怀复和一章昶亦奉和一章以答从者 其四

形式:

人间一理万物凝,夏虫底用多疑冰。 我曾烂赏万花国,每谓乾坤总形色。 梅花肯欲为公寻,江北江南皆可得。 指灯为火谅不难,不然枉跨城东鞍。 万紫千红总佳兴,影响前头路空暝。 高斋独坐几深思,此意我知公亦知。

复制 庄昶 《和司马提学倡和诗韵 来教谓从者云此地故少梅追念旧乐怅然兴怀复和一章昶亦奉和一章以答从者 其四》

雪蓬为盛行之作

形式:

雪蓬老人瘦且清,前身想只梅花精。 墨梅一写几千万,鸡林交趾知其名。 南京小儿不晓事,相逢尽唤梅先生。 一蓬有屋凤城里,土脊茅檐竹椽子。 蜗牛半角祗藏头,我为量之刚丈许。 不题偃月昼锦堂,扁作雪蓬聊尔耳。 北风大雪五尺深,无限傍人愁压死。 老人高坐方掀髯,大叫狂歌对儿女。 大儿捧笔妇捧觞,一醉梅花三百纸。 篱边竹树往往佳,万个弓弰千鼠尾。 忽然几处鼎石根,便是悬崖活梅树。 此时天趣不可当,谁人肯许同清狂。 花光补之己非敌,当时空有王元章。 定山先生无一好,雪蓬老人当笑倒。 只有区区观物亭,半庭茂叔窗前草。

复制 庄昶 《雪蓬为盛行之作》
类型:

木石图为许志完作

形式:

定山破袖无尺大,东归袖取蓬莱峰。 峰头老秃几千树,槎牙万古撑长空。 箕山老人不晓事,问余欲向青天住。 醉中见许不作难,袖中滚滚倾天地。 老人睹此造化权,返却而走心茫然。 忽然江海一平地,千仞万仞飞苍烟。 锦树苍峰不须买,草阁秋崖明月在。 白头得此当有知,还我东坡袖中海。

复制 庄昶 《木石图为许志完作》
类型:

次韵喻祁阳子乾见赠 其二

形式:

竹绕官衙水绕城,帘前不到野人惊。 坐残水竹边头影,十丈婆娑月又生。

复制 庄昶 《次韵喻祁阳子乾见赠 其二》

次韵喻祁阳子乾见赠 其一

形式:

拂几弹丝风满城,此刀千载砉然惊。 千寻一进竿头步,始信前贤畏后生。

复制 庄昶 《次韵喻祁阳子乾见赠 其一》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