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世间的人和事更替变化,暑往寒来,时间流逝,形成了从古到今的 历史。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水落石出,鱼梁洲清浅;天寒木落,云梦泽广袤无边。
晋人羊祜纪念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
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代谢:交替变化。
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登临:登山观看。
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字:一作“尚”。
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赏析

  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岘山是襄阳名胜,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存,今天的一切很快又会成为过去,古往今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永在无情地流逝。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流露出诗人的心事茫茫、无限惆怅,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颔联紧承首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胜迹”,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登临岘山,首先看到的就是羊祜庙和堕泪碑。羊祜镇守襄阳颇有政绩,深得民心,他死后,襄阳人民怀念他,在岘山立庙树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名为‘堕泪碑’。”诗人望碑而感慨万分,想到了前人的留芳千古,也想到了自己的默默无闻,不免黯然伤情。

  颈联写登山所见。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看到鱼梁洲,自然会联想到曾与司马徽、诸葛亮为友,数次拒绝刘表延请的隐士高贤庞德公。“深”指更远处,一望无际、辽阔广远的云梦泽展现在眼前。天寒水清,冷气阴森,更感湖泊之“深”。古代“云梦”并称,在湖北省的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淤积成陆地,今洪湖、梁子湖等数十湖泊,皆为云梦遗迹。在岘山看不到梦泽,这里是用来借指一般湖泊和沼泽地。这两句诗写的是一种萧条荒落的情调,用来陪衬上下文。诗人登临岘山,深秋的凋零,不能不使他有“人生几何”,“去日苦多”,眨眼又是一年过去,空怀才华却无处施展的慨叹。

  尾联中“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该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诗的前四句,就是概括羊祜的话。“人事”,人物及其事迹,是有新陈代谢的。一代的人去了,一代的人接上了。这就成为古今。山水今天依然是一个名胜,却轮到我们这一代人来游玩。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湮灭无闻”正是对诗人自己遭遇的真实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全诗感生命之短促,表达怀才不遇之悲伤。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评孟浩然诗词:“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这首诗的确有如此情趣。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该诗即创作于诗人在家乡隐居读书、写诗自娱期间,具体时间不详。诗人与几个朋友登上岘山游玩,凭吊羊公碑,想起羊祜说过的“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着,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的话,正与诗人的处境相吻合。由此借古抒怀,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人间之事有兴有衰,日往月来从古到今。 江山遗留名胜古迹,我们今天又来登临。 水落江浅露出鱼梁,秋来天塞梦泽更深。 羊公遗碑至今尚在,读罢碑文泪湿衣襟。

注释

岘(xiàn)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以南。 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代谢:交替变化。 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登临:登山观看。 复登临:对羊祜(字叔子)曾登岘山而言。羊叔子镇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字:一作「尚」。 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叔子而建。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辑评

《王孟诗评》:起得高古,略无粉色,而情景俱称。悲慨胜于形容,真岘山诗也。复有能言,亦在下风。不必苦思,自然好。苦思复不能及。 《唐诗援》:结语妙在不翻案。后人好议论,殊觉多事,乃知诗中著议论定非佳境。孟诗一味简淡,意足便止,不必求深,自可空前绝后。子美云:「吾爱襄阳孟浩然,新诗句句尽堪传。」太白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二公推服如此,岂虚语哉! 《唐风定》:风神兴象,空灵澹远,一味神化。中晚涉意,去之千里矣。 《唐律消夏录》:结语妙在前半首说得如此旷达,而究竟不免于堕泪也,悲夫! 《唐诗归折衷》:吴曰:死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昔人所为兴慨也。读罢沾襟,能自已乎? 《唐诗矩》:前四语略率,得五、六一联精警,振起其势。「一」字大妙,有聊复尔尔之意。 《而庵说唐诗》:「我辈」二字,浩然何等自负,却在「登临」上说,尤妙。 《历代诗法》:浩气回旋,前六句含情抱感,末一句一点,通体皆灵。 《唐诗意》:羊公百世后能令人思,以比己之他日,可有人思之否,意在及时修德,正风也。 《此木轩论诗汇编》:前半首似泛而实切,此起法之高也。「羊公碑尚在」,推门落日矣。「人事有代谢」云云,直是恰好,不知者道是遇山便可如此起。 《唐诗别裁》:清远之作、不烦攻苦著力。 《茧斋诗谈》:流水对法,一气滚出,遂为最上乘。意到气足,自然浑成,逐句摹拟不得(「江山」一句下)。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先生曰:前半本色高浑之笔,所谓神足。五六承以景联,章法方称,而第六尤稳,结仍浑然,有起句故有结句,亦有结意故有起句耳。慨当以慷,无限牢骚形于登眺。落句「尚」不如「字」,「字在」乃可读也。 《唐诗近体》:起四语凭空落笔,若不著题,而与羊公登山意自然神会。移置他处登山,便成泛语。 《诗境浅说》:前四句俯仰今古,寄慨苍凉。凡登临怀古之作,无能出其范围,句法一气挥洒,若鹰隼摩空而下,盘折中有劲疾之势。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孟浩然介绍和孟浩然诗词大全

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
复制作者 孟浩然
猜您喜欢

朝中措 其一 客中杂忆十首

形式:

层层帘幕静焚香,萦篆袅缥缃。 翠鸭娇擎磁鼎,红狮满贮铜釭。 如今寂寞,孤灯黯淡,细雨淋浪。 料尔春纤拨火,为侬也费思量。

复制 陈维崧 《朝中措 其一 客中杂忆十首》
类型:

好事近 食蟹忆南耕 时南耕以礼斗斋宿道院

形式:

溪友馈霜螯,细捣蛮姜慢吃。 更听糟床细注,赏半窗晴碧。 游仙今夜忆曹唐,正锁旌阳宅。 料在醀坛深处,倚石床吹笛。

复制 陈维崧 《好事近 食蟹忆南耕 时南耕以礼斗斋宿道院》

减字木兰花 酷暑马上口占

形式:

阳乌酣战,身似吴牛偏易喘。 缓辔彷徨,我有田园万斛凉。 桐廊茗汁,此事如今那可得。 黄鸟多情,小店风潭啭一声。

复制 陈维崧 《减字木兰花 酷暑马上口占》

采桑子 其八 为汪蛟门舍人题画册十二帧

形式:

鹧鸪斑晕鸬鹚杓,玉润犀香。 酒圣诗狂,浓淡屏山墨几行。 牙签叠架粗于笋,蕃锦珠囊。 宋榻唐装,也抵豪门笏满床。

复制 陈维崧 《采桑子 其八 为汪蛟门舍人题画册十二帧》

菩萨蛮 过云臣宅看牡丹归有作

形式:

满城争放花千朵,狂夫那肯家中坐。 才得过西邻,东家唤又频。 径须冲酒去,那怯廉纤雨。 日日为花颠,何曾让少年。

复制 陈维崧 《菩萨蛮 过云臣宅看牡丹归有作》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