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
我家就在弯曲的襄水边,远隔楚地天地云海茫茫。
思乡的眼泪在异乡流尽,遥看天边的归来孤帆。
风烟迷离渡口又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注释
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来。雁南度:大雁南飞。南:一作“初”。
襄(xiāng)水曲(qū):在汉水的转弯处。襄水,汉水流经襄阳(今属湖北)境内的一段。曲,江水曲折转弯处,即河湾。襄:一作“湘”,又作“江”。曲:一作“上”。
楚云端:长江中游一带云的尽头。云:一作“山”。
乡泪客中尽: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无比辛酸。
孤:一作“归”。
天际:天边。一作“天外”。
迷津:迷失道路。津,渡口。
平海:宽广平静的江水。
漫漫:水广大貌。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鉴赏

  这是一首抒情诗。根据诗的内容来看,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再加以当时作者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第一联是说,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因而江上分外寒冷。第一联是写景。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的事物,点名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处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

  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诗很自然地进入第二联。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襄水”,亦即“襄河”。汉水在襄阳一带水流曲折,所以作者以“曲”概括之。“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这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既能表现出地势之高(与长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现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乡的情绪。“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是很能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如果说第二联只是透露一些思乡的消息,带有含蓄的意味,而又未点明;那么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不仅自己思乡,而且家人也在盼望着自己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归帆。家人的想望,自然是假托之词,然而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津:渡口。平海:至水面平阔,古时也称江为海。最后两句是说,风烟迷失了去渡口的道路,茫茫的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和从政的冲突。如今孟浩然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境况颇与孔子相似,瞻念前途渺茫,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这首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第二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地位,信手拈来,就地成对,极为自然。第三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创作背景

  公元727年孟浩然曾(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公元729年(开元十七年)至733年(开元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这首诗当作于漫游长江下游时期的一个秋天。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因而江上分外寒冷。家乡就在弯弯曲曲的襄水边,远隔楚云之端。思乡的眼泪已流尽,客旅的生活无比辛酸,看归来的帆在天边徜徉。风烟迷失了去渡口的道路,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注释

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来。 雁南度:大雁南飞。南,一作“初”。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句:从鲍照《登黄鹤矶》“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句脱化而来。 襄(xiāng)水曲(qū):在汉水的转弯处。襄水,汉水流经襄阳(今属湖北)境内的一段。曲,一作“上”,江水曲折转弯处,即河湾。襄,一作“湘”,又作“江”。 楚云端:长江中游一带云的尽头。云,一作“山”。 乡泪客中尽: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无比辛酸。 孤:一作“归”。 天际:天边。一作“天外”。 迷津:迷失道路。津,渡口。 平海:长江下游入海口附近江面宽阔,水势浩大,称为“平海”。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句:表示自己落拓失意,前途渺茫之叹。《论语微子》记载,孔子曾经在旅途中迷失方向,让子路向正在耕种的隐士长沮、桀溺询问渡口(迷津)。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诗从萧索的秋景入手,写出客居异地时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以及面对隐居与从政的抉择时的迷茫心情。诗人在异乡遥望故乡,深深地眷念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这一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这首诗透露出作者长安碰壁之后的牢骚和惘然,思乡之情和写景之句浑然一体,深沉含蓄。全诗情景交融,言淡而意远。而发自内心对寒江的怀念之情,由此引发了首尾呼应。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孟浩然介绍和孟浩然诗词大全

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
复制作者 孟浩然
猜您喜欢

寿倪母郑孺人

形式:

东南何处郑公乡,家近初平万石羊。 兰质当年明桂户,萱花此日映槐堂。 捐金振乏周仁惠,剖玉成名颂义方。 黄发鲁宫追燕喜,白眉汉代踵循良。 瞻云彩舞疑差旷,捧日丹衷恋独长。 最绩已看驰凤掖,貤恩即拟下龙章。 庆馀自合膺皇眷,寿献何须问越装。 春酒若分王母酝,远书如接令君香。 天边婺影联南极,庭下兰芬擅众芳。 会引潘舆同赴阙,朝回分惠万年觞。

复制 卢龙云 《寿倪母郑孺人》
类型:

舟溯黄河即事

形式:

乘舟五月出维扬,客子当歌思转长。 京阙北瞻云渺渺,河流东下水汤汤。 频年旱魃怜荒损,何日污邪足稻粱。 转饷未能宽旦夕,催丁已复急河防。 梯航十道输天府,车骑千人指帝乡。 负弩形疲还置驿,挽舟力尽尚赢粮。 几家烟火愁炊桂,极目沧波待变桑。 中泽雁鸿差可叹,大东杼轴向来伤。 但看耕凿俱王土,不似纷争屡战场。 最爱阳城先抚字,并须元结集流亡。 年来荒度功多就,更拟河清颂圣王。

复制 卢龙云 《舟溯黄河即事》

赠台州陈孝廉二首 其二

形式:

清霜几夕送秋来,南客乡思渺未裁。 君亦京华同旅邸,夜凉曾否梦天台。

复制 卢龙云 《赠台州陈孝廉二首 其二》

懊侬歌四首 其二

形式:

出门送郎去,郎心不可住。 南北易销魂,独倚相思树。

复制 卢龙云 《懊侬歌四首 其二》
类型:

行役贵竹轺中杂占

形式:

轺车六月出炎荒,极目西南驿路长。 孺子亭前方祖别,滕王阁外又他乡。 琴囊书箧非天使,瘴雨蛮烟总夜郎。 剑引丰城牛斗气,杯沾湘泽芷兰香。 五溪疆域通殊服,六诏衣冠接越裳。 时听啼猿过楚峡,不逢回雁自衡阳。 云山在处皆王土,棫朴多年遍鬼方。 周室作人歌寿考,汉家求士待贤良。 文章谁解称司命,留滞余方困太行。 雌伏尔时甘守黑,骏图谬寄得飞黄。 黔中自古称遐俗,徼外于今息启疆。 罗网并收麟凤侣,干戈已易艺文场。 坐看茅茹征王国,兼采葑菲重帝廊。 荐士敢当车马锡,贤书亦欲有辉光。

复制 卢龙云 《行役贵竹轺中杂占》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