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与盾

韩非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注释

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誉:赞誉,夸耀。 曰:说,讲。 吾:我。 陷:穿透、刺穿的意思 。 或:有人。 以:使用;用。 子:您,对人的尊称。 何如:怎么样。 应:回答。 利:锋利,锐利。 其:助词。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 弗能:不能。 之:的。 鬻(yù):卖。 者:...的人。 莫:没有什么。 夫:用在首句,引起议论。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韩非子·难一》节选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韩非介绍和韩非诗词大全

诗人:韩非

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将老......
复制作者 韩非
猜您喜欢

陶山十咏和邓牧心若耶溪

形式:

洞霞疑接台峰近,石栈空歌蜀道难。 一种灵苗人不识,半山霜露夜痕乾。

复制 林景熙 《陶山十咏和邓牧心若耶溪》

寄周计院

形式:

海桑变纷纷,秀色见孤屿。 山林华发尊,党遂深衣古。 独馀钧天梦,翛然在岩户。 翳翳桂魄灰,沈沈槐梦雨。 江涛岂不深,修鳞挂网罟。 不知义井船,秋风系何许。

复制 林景熙 《寄周计院》

晓意

形式:

僧钟觉曙鸟,纷飞弄林光。 宿云渐离石,我起开秋房。 南山忽入几,相对各老苍。 我老几何年,山曾见鸿荒。 流泉送日月,危石支兴亡。 问山山无言,啼猿起前冈。

复制 林景熙 《晓意》

送葛居士住栖碧庵

形式:

越山巉巉越台孤,井中双鲤曾走吴。 满坡丛竹遗旧箭,回首霸业空烟芜。 诗人访古凌绝壁,危栖竟欲老深碧。 声摇孤枕海涛壮,影伴瘦筇山月白。 了然道者亦离尘,一龛松下分秋云。 只今虎豹满平陆,炼骨谁与笺青旻。 琴心剑气两寂寞,醉墨淋漓风雨落。 九十九峰归梦寒,玉笙泠泠跨飞鹤。

复制 林景熙 《送葛居士住栖碧庵》

赠玉泉真士

形式:

紫霞之佩绿玉筇,鞭笞鸾凤八极空。碧泓照人悬万瞳,黄冠无数趋下风。 自言试邑沧海东,飘忽风雨倾槐宫。湛卢夜吼将安从,尔来长啸招葛洪。 丹气不死横为虹,全胎十月还倥侗。三花自聚天无功,笑我双鬓垂秋蓬。 十年白石煮不红,安得四方上下如云龙。

复制 林景熙 《赠玉泉真士》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