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 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回头看横亘的远山,已看不见城中的人影,只隐隐看见一座城。谁像那临平山上的高塔,亭亭伫立,迎送往来的客人。 回家的路上,晚风凄清,枕上初寒,难以入眠。今夜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秋雨虽停但泪还未尽。

注释

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好离乡》、《蕉叶怨》。《金奁集》入「黄钟宫」。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两平韵,三仄韵,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此词牌即以欧阳炯《南乡子》为正体。冯正中、李德润俱本此添字。双调者始自南唐冯正中词。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阕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者。其定格为双调五十六字,上下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此调唱时音节需流丽谐婉,声情掩抑。 述古:陈襄,宋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字述古,因家在古灵村,人称古灵先生。宋仁宗、宋神宗时名臣。倡理学,与陈季甫、周希孟、郑穆友称「海滨四先生」。宋仁宗庆历二年(西元一〇四二年)进士。初仕浦城主簿,历知仙居、河阳、濛阳诸县。嘉祐二年(西元一〇五七年),入为秘阁校理、判祠部事。嘉祐六年(西元一〇六一年),出知常州。宋英宗治平初,复为开封府推官、三司盐铁判官。宋神宗即位,出知明州。熙宁二年(西元一〇六九年),同修起居注,知谏院、改知制诰。寻直学士院。熙宁四年(西元一〇七一年),因与王介甫政见不合,论青苗法不便,出知陈州。熙宁五年(西元一〇七二年),知杭州。熙宁七年(西元一〇七四年),复知陈州。熙宁八年(西元一〇七五年),召还,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判尚书都省。元丰三年(西元一〇八〇年)卒,年六十四。尝荐司马温公、苏东坡等三十三人。有《古灵先生文集》。事见宋·陈晔《古灵先生年谱》(《永乐大典·卷三一四二》),《宋史·卷三百二十一·陈襄传》。 「不见居人只见城」句:取自唐·欧阳行周《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诗:「驱马觉渐远,回头长路尘。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谓城、人皆不可见。此谓见城不见人(指述古),稍作变化。 临平山:傅子立注:「临平山在杭州。」刘尚荣按:「南宋·潜君高《咸淳临安志·卷二十四·临平山》:『《祥符志》云:「(临平山)去仁和县旧治五十四里,山高五十三丈,周回十八里,上有塔。有龙洞、砺洞事具诸洞,有天井在山之顶。旧志云:『方阔约二丈,积水深八尺,虽旱未尝涸』,下有东岳庙、景星观峙立两旁,又有藕花洲,即鼎湖也。」』东坡《次韵杭人裴惟甫》诗:『馀杭门外叶飞秋,尚记居人挽去舟。一别临平山上塔,五年云梦泽南州。』」龙榆生笺引查注《东坡诗集》:「《九域志》:『仁和县有临平镇。』」临平塔时为送别之标志。 亭亭:直立皃。 归路:《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临路」。 荧荧:即指「残灯斜照」,又指泪光,喻贴切新颖。此指残灯照射泪珠之闪光。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清新中有深意,自然中寓浓情,也颇耐人寻味。词的上阕回叙分手后回望离别之地临平镇和临平山,抒写了对往事无限美好的回忆和对友人的依恋之情,下阕则述归来怀念之情。友人既已远逝,回家的路上晚风凄清,表达了词人情真意切的送别之情。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点击收起 ^
苏轼介绍和苏轼诗词大全

诗人: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
复制作者 苏轼
猜您喜欢

和吴仲庶龙图西园海棠

形式:

丹葩翠叶竞夭浓,蜂蝶翩翻弄暖风。 濯雨正疑宫锦烂,媚晴先夺晓霞红。 芳菲剑外从来胜,欢赏天涯为尔同。 却想乡关足尘土,只应能见画图中。

复制 范纯仁 《和吴仲庶龙图西园海棠》

赠眉阳致政程浚少卿

形式:

清节高风世所推,秋毫名宦肯徘徊。 勇抛朝市无穷事,笑指林泉独自来。 吟榻未移溪月上,醉巾长拂野云回。 尘衣欲作登门客,几杖何妨许暂陪。

复制 范纯仁 《赠眉阳致政程浚少卿》

章伯望郊居

形式:

独爱高居远市廛,檐楹轩豁对江天。 门前一曲平桥水,舍侧千畦附郭田。 鸥鸟渐能亲几杖,儿童应解爱林泉。 朝廷方待忠贤急,莫厌京尘扑马鞯。

复制 范纯仁 《章伯望郊居》

和王乐道西湖席上

形式:

春湖景物画图中,朱阁偏宜翠柳笼。 上客纵谈髯奋白,佳人醉舞脸舒红。 铺张锦绣花边日,堆叠琉璃水面风。 民俗欢游鱼鸟乐,主人才合代天工。

复制 范纯仁 《和王乐道西湖席上》

和郑通议青州范公泉

形式:

胜概因人得久存,此泉疏凿自先君。 发源不负当时意,清影犹涵昔日云。 养正迥当深涧下,朝宗应与众流分。 今逢贤帅光陈迹,名逐新诗海内闻。

复制 范纯仁 《和郑通议青州范公泉》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