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犀 其三的拼音版

  • sān
  • chén
    xiàn
    zhāng
  • míng
    wǎn
    zhāo
    zhāo
    shì
    ér
    cǎi
    huā
    cǎi
    chèn
    xīn
    zhī
    chuáng
    ài
    jiù
    dōng
    chuāng
    nuǎn
    fēn
    dōng
    fēng
    miàn
    chuī
陈献章介绍和陈献章诗词大全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
复制作者 陈献章
猜您喜欢

本草纲目 · 草部 · 风仙

形式:

释名 急性子、早珍珠、金凤花、小桃红,夹竹桃、海,染指甲草,菊婢。 气味 (子)微苦、温、有小毒。(花)甘、滑、温、无毒。(根、叶)苦、甘、辛、有小毒。 主治 噎食不下。用凤仙花子,酒浸三夜,晒干,研为末,加酒调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八粒,温酒送下。 咽中骨鲠。用白凤仙子研水一大口,倒在竹筒中灌入咽内,鲠物即可变软,或把凤仙子研末吹喉亦可。不宜着齿,免齿受损。 蛇咬伤伤。用凤仙花捣酒服。 打伤肿痛。用凤仙叶捣成泥,涂肿破处,药干即换,一夜血散。冬季则用预采的干叶研成末,水调涂。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风仙》

本草纲目 · 草部 · 通草

形式:

释名 木通、附支、丁翁、万年藤,子名燕覆。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上能通心清肌、治头痛、利九窍,下能泄湿热、利小便、通大肠,治遍身拘痛。 通草根:可治项下瘿瘤。 通草子:厚肠胃,令人能食,止渴,利小便。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通草》

本草纲目 · 草部 · 菰

形式:

释名 茭草、蒋草。 气味 (菰笋)甘、冷滑、无毒。 主治 (菰笋,一名茭笋、茭白、菰菜)利大小便,止热痢,除目黄,止渴。 (菰根)大寒,治消渴、肠胃痼热。外敷治蛇伤,疮毒。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菰》

本草纲目 · 谷部 · 雀麦

形式:

释名 燕麦、杜姥草、牛星草。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米)充饥滑肠,(苗)胞衣不下。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谷部 · 雀麦》

本草纲目 · 草部 · 虎杖

形式:

释名 苦杖、大虫杖、斑杖、酸杖。 气味 (根)微温。 主治 小便淋。用虎杖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月经不通。用虎杖三两,凌霄花、没药各一两,共研为末。每一钱,热酒送下。又方:虎杖一斤,去头,晾干,研细,在五斗吕中浸一夜,煎取二斗。加土瓜根汁、牛膝汁各二斗,一起熬浓,状如糖稀。每服一合,酒送上。昼两服,夜一服,月经即通。 腹内突长结块,坚硬如石,痛如刺。用虎杖根一石,洗干,捣成末,掺入五升米饭中搅匀,倒好酒五斗泡起来。每饮一升半,忌食鲜鱼和盐。 气奔怪病(皮肤下面发响声,遍身痒不可忍,抓之血出亦不止痒)。用虎杖、人参、青盐、细辛各一两,加水煎作一服饮尽。 消渴。用虎杖、海浮石(烧过)、乌贼骨、丹砂,等分为末,渴时,以麦让冬汤冲服二钱。一天服三次,忌酒、鱼、面、生冷、房事。 附方 虎杖的功用是清热解毒、活血通经。现在临床上用虎杖、木香、枳壳、黄芩配方治肝胆管结石症,称为“排石汤”。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虎杖》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