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中秋的拼音版

  • mǎn
    jiāng
    hóng
    ·
    ·
    zhōng
    qiū
  • xīn
  •  
     
     
     
    měi
    jǐng
    liáng
    chén
    suàn
    zhǐ
    shì
    rén
    fēng
    yuè
    kuàng
    jié
    yáng
    huī
    zhǎng
    shì
    shí
    fēn
    qīng
    chè
    zhuó
    dēng
    lóu
    zhān
    rén
    zhāng
    zhē
    yín
    quē
    qiàn
    fēi
    lián
    de
    de
    wèi
    chuī
    kāi
    píng
    shuí
    shuō
  •  
     
     
     
    xián
    wàng
    cóng
    yuán
    quē
    jīn
    zuó
    bié
    xiàn
    lái
    shǒu
    guì
    huā
    kān
    zhé
    ān
    biàn
    便
    dēng
    tiān
    zhù
    shàng
    cóng
    róng
    péi
    bàn
    chóu
    jiā
    jié
    gèng
    jīn
    tīng
    zhǔ
    tán
    qīng
    chóu
类型:
辛弃疾介绍和辛弃疾诗词大全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歴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歴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歴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
复制作者 辛弃疾
猜您喜欢

金刚经 · 第十四品 · 离相寂灭分

: 释迦牟尼
形式: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 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 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 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 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 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 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 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复制 释迦牟尼 《金刚经 · 第十四品 · 离相寂灭分》

金刚经 · 第十五品 · 持经功德分

: 释迦牟尼
形式: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 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 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 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 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 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 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复制 释迦牟尼 《金刚经 · 第十五品 · 持经功德分》

金刚经 · 第十六品 · 能净业障分

: 释迦牟尼
形式: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 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 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燃灯佛前, 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 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 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 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 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复制 释迦牟尼 《金刚经 · 第十六品 · 能净业障分》

金刚经 · 第十七品 · 究竟无我分

: 释迦牟尼
形式: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 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 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燃灯佛则不与我授记: ‘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 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 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 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复制 释迦牟尼 《金刚经 · 第十七品 · 究竟无我分》

金刚经 · 第十八品 · 一体同观分

: 释迦牟尼
形式: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 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 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复制 释迦牟尼 《金刚经 · 第十八品 · 一体同观分》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