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君与叔父试制策各携一端砚外孙文骥藏其一过藏其一名贤良砚的拼音版

  • xiān
    jūn
    shū
    shì
    zhì
    xié
    duān
    yàn
    wài
    sūn
    wén
    cáng
    guò
    cáng
    míng
    xián
    liáng
    yàn
  • guò
  •  
     
     
     
    liǎng
    wēng
    chū
    shǔ
    shí
    xié
    shù
    shū
    qiè
    lái
    fèng
    duì
    mèi
    pái
    jiān
  •  
     
     
     
    jiàn
    guān
    shǐ
    qián
    kǒu
    cán
    qīng
    wēng
    dēng
    luán
    tái
    shàng
    táng
    lùn
    ēn
    xiàn
    zài
    páng
  •  
     
     
     
    hǎi
    zhì
    xiǎn
    jiān
    nán
    céng
    bèi
    cháng
苏过介绍和苏过诗词大全

苏过

宋眉州眉山人,字叔党,号斜川居士。苏轼子。以荫任右承务郎。轼帅定武、谪岭南,唯过随行奉侍。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轼卒,葬汝州郏城小峨眉山,遂家颍昌小斜川,因以为号。历监太原府税,知郾城县,晚年权通判中山府......
复制作者 苏过
猜您喜欢

定武兰亭十三跋

形式:

【第一跋】 兰亭帖自定武石刻既亡,在人间者有数。有日减,无日增,故博古之士以为至宝。然极难辨。又有未损五字者,五字未损,其本尤难得。此盖已损者,独孤长老送余北行,携以自随。至南浔北,出以见示。因从独孤乞得,携入都。他日来归,与独孤结一重翰墨缘也。至大三年九月五日,跋于舟中。独孤名淳朋,天台人。 【第二跋】 兰亭帖当宋未度南时,士大夫人人有之。石刻既亡,江左好事者,往往家刻一石,无虑数十百本,而真赝始难别矣。王顺伯,尤延之诸公,其精识之尤者。于墨色、纸色、肥瘦秾纤之间,分毫不爽。故朱晦翁跋兰亭谓:“不独议礼如聚讼”,盖笑之也。然传刻既多,实亦未易定其甲乙。此卷乃致佳本,五字镵损,肥瘦得中。与王子庆所藏赵子固本无异,石本中至宝也。至大三年九月十六日。舟次宝应重题。子昂。 【第三跋】 兰亭诚不可忽。世间墨本日亡日少,而识真者盖难。其人既识而藏之,可不宝诸。十八日清河舟中。 【第四跋】 河声如吼,终日屏息。非得此卷时时展玩,何以解日。盖日数十舒卷。所得为不少矣。廿二日邳州北题。 【第五跋】 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顷闻吴中北禅主,僧有定武兰亭,是其师晦岩照法师所藏。从其借观不可。一旦得此,喜不自胜。独孤之与东屏,贤不肖何如也。廿三日将过吕梁泊舟题。 【第六跋】 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右军书兰亭是已退笔,因其势而用之,无不如志,兹其所以神也。昨晚宿沛县。廿六日早饭罢题。 【第七跋】 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齐梁间人,结字非不古,而乏俊气,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终不可失也。廿八日济州南待闸题。 【第八跋】 廿九日至济州,遇周景远新除行台监察御史,自都下来,酌酒于驿亭。人以纸素求书于景远者甚众,而乞余书者坌集,殊不可当。急登舟解缆,乃得休。是晚,至济州北三十里,重展此卷,因题。 【第九跋】 东坡诗云:“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学兰亭者亦然。黄太史亦云:“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此意非学书者不知也。十月一日。 【第十跋】 大凡石刻虽一石,而墨本辄不同,盖纸有厚薄、麁细、燥湿,墨有浓淡,用墨有轻重,而刻之肥瘦明暗随之,故兰亭难辨。然真知书法者,一见便当了然,正不在肥瘦明暗之间也。十月二日过安山北寿张书。 【第十一跋】 右军人品甚高,故书入神品。奴隶小夫,乳臭之子,朝学执笔,暮已自夸其能。薄俗可鄙,可鄙。三日泊舟虎陂,待放闸书。 【第十二跋】 余北行三十二日,秋冬之间而多南风,船窗晴暖,时对兰亭,信可乐也。七日书。 【第十三跋】 兰亭与丙舍帖绝相似。

复制 赵孟頫 《定武兰亭十三跋》

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之碑(胆巴碑)

形式:

集贤学士资德大夫臣赵孟頫奉敕撰并书篆。 皇帝即位之元年,有诏:金刚上师胆巴,赐谥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敕臣孟頫为文并书,刻石大都寺。五年,真定路龙兴寺僧迭凡八奏。师本住其寺,乞刻石寺中。复敕臣孟頫为文并书。臣孟頫预议,赐谥大觉以言乎师之体,普慈以言乎师之用,广照以言慧光之所照临,无上以言为帝者师。既奏,有旨:于义甚当。 谨按:师所生之地曰突甘斯旦麻,童子出家,事圣师绰理哲哇为弟子,受名胆巴。梵言胆巴,华言微妙。先受秘密戒法,继游西天竺国,遍参高僧,受经律论。繇是深入法海,博采道要,显密两融,空实兼照,独立三界,示众标的。 至元七年,与帝师巴思八俱至中国。帝师者,乃圣师之昆弟子也。帝师告归西蕃,以教门之事属之于师,始于五台山建立道场,行秘密咒法,作诸佛事,祠祭摩诃伽剌。持戒甚严,昼夜不懈,屡彰神异,赫然流闻。 自是德业隆盛,人天归敬。武宗皇帝、皇伯晋王及今皇帝、皇太后皆从受戒法,下至诸王将相贵人,委重宝为施身,执弟子礼,不可胜纪。 龙兴寺建于隋世,寺有金铜大悲菩萨像。五代时契丹入镇州,纵火焚寺,像毁于火,周人取其铜以铸钱。宋太祖伐河东,像已毁,为之叹息。僧可传言,寺有复兴之谶。于是为降诏复造,其像高七十三尺,建大阁三重以覆之。旁翼之以两楼,壮丽奇伟,世未有也。繇是龙兴遂为河朔名寺。方营阁,有美木自五台山颊龙河流出,计其长短小大多寡之数,与阁材尽合,诏取以赐。僧惠演为之记。 师始来东土,寺讲主僧宣微大师普整、雄辩大师永安等,即礼请师为首住持。 元贞元年正月,师忽谓众僧曰:将有圣人兴起山门。即为梵书奏徽仁裕圣皇太后,奉今皇帝为大功德主,主其寺。复谓众僧曰:汝等继今,可日讲《妙法莲华经》,孰复相代,无有已时。用召集神灵拥护圣躬,受无量福。香华果饵之费,皆度我私财。且预言圣德有受命之符。 至大元年,东宫既建,以旧邸田五十顷赐寺为常住业。师之所言,至此皆验。 大德七年,师在上都弥陁院入般涅槃,现五色宝光,获舍利无数。 皇元一统天下,西蕃上师至中国不绝,操行谨严具智慧神通,无如师者。臣孟頫为之颂曰:师从无始劫,学道不退转。 十方诸如来,一一所受记。来世必成佛,住娑婆世界。演说无量义,身为帝王师。度脱一切众,黄金为宫殿。 七宝妙庄严,种种诸珍异。供养无不备,建立大道场。邪魔及外道,破灭无踪迹。法力所护持,国土保安静。皇帝皇太后,寿命等天地。王宫诸眷属,下至于含生。归依法力故,皆证佛菩提。成就众善果,获无量福德。臣作如是言,传布于十方。下及未来世,赞叹不可尽。 延祐三年□月立石。

复制 赵孟頫 《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之碑(胆巴碑)》

大元晋宁路翼城县金仙寺住持弘辩兴教大师裕公和尚道行碑

形式:

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赵孟頫撰并书篆。 佛以大慈悲,随机说法,为世舟航,所以付嘱其徒者摄为五分:曰素呾缆则阿难受持;曰毗奈耶则邬波离受持;曰阿毗达磨则迦多演那受持,即所谓经律论也;曰般若、曰陀罗尼,则付之文殊、普贤二大士,其教虽殊,其觉悟群迷则一而已。佛灭度后二千余岁,有修其教者曰广裕,实通经律论藏,蔚然为四众所宗。世家绛之稷山,俗姓郝氏。幼敏慧,肄讲肆,日记三千言,发轫于戒经,决策于众经,论顿口于唯识因明。年二十,众推为座元,讲说法要,人服其精诣。出世住寿圣寺,修千佛洞佛阁殿堂,大辟讲席,听众逾百,檀施云兴。次住华严院,且营且讲,如住寿圣时,次住十方仁寿寺,肇建夏安居讲堂,安众百五十。又建冬安居静讲堂,安众五百。重修佛阁法堂、僧堂,视住寿圣、华严,日益大以肆。于是,移住金仙寺。寺大而废久,住持者难其人。师立志弘毅,百废具举。修大佛阁,造弥勒大像,高百尺,广三之一,饰以黄金,置大藏经及唯识钞疏四十部。又修法堂、僧廊、香积,檐楹户牖,金碧辉映,为晋伟观。寺东临浍,师虑惊涛冲啮,盘石为岸,高丈又寻,袤八十步。住金仙三十余年,终师之世。讲下常不减百众。最后住胜因寺,创建法堂廊庑三十余间,凡常住所宜有者,无不悉备。师前后受四众请,更五住持,一日必口讲亦不辍。四方檀施金粟币帛,一委常住,所至有余积而已,无私焉。以其赢余施十方僧。又约其同伦为上生会,精修密行,誓生兜术,示寂之日面如生时。其住持胜因也,陕州、闻喜各建大会,请师为四众受戒阿阇黎,四方请疏,常以百计。住金仙日,值世祖皇帝设资戒大会,师于大内说法,默契圣心,赐以袈裟。住寿圣日,感圣僧化供,帑廪常溢。是则,教中所谓志行精专有感斯应者矣。 师生九岁,从显公和尚落发。出家又十一年而受具足戒,又九年而得法于云寿和尚,又二年领众住持。住持四十又一年,当大德十一年十月二十九日仙化于金仙寺。越七日,塔葬于寺后,寿七十又二,腊五十又二。嗣其法者七十余人,曰才曰正,为众上首,并受玺书,名播诸方。灭度后十又一年,其徒智贞状其师之行,走京师,请纪师道行,以传不朽。余谓诸佛妙严、秘密、刹海,等一义味,支分派别,如月在水,非论无以证经,非律无以显教,究其指归,则一而已。师能融通三藏,弘佛法于一方,而始终焉,则其为四众所宗宜也,其往生兜术陀天亦宜也,其嗣法上足续灯竟爽亦宜也。乃为铭曰:佛以妙法,大启群蒙。空有互彰,理事双融。皇元肇兴,大教是宗。裕公之生,适际其隆。聪慧夙禀,博洽强记。目经律论,等一义味。利生接物.像教攸寄。受法布金,云蒸霞翳。层构地涌,金像山宗。天与其谋,神献其功。微言玄论,滂沛心胸。道契圣心,大衣弘贲。慈氏攸归,佛光逾炽。帷晋之鄙,惟浍之裔。表是坚珉,灵室兹闭。 延祐七年岁次庚申小春日,住持僧智恩、知贞、智信、文勤等立石;太平县石匠头目李世英、弟李世昌刊。

复制 赵孟頫 《大元晋宁路翼城县金仙寺住持弘辩兴教大师裕公和尚道行碑》

丹药帖

形式:

弟子赵孟頫和南拜覆中峰大和上尊者尊前:孟頫近者拜书,谢丹药之惠,言不尽意,想蒙深察,雨后渐凉,山中气当已寒,伏惟道体安隐。孟頫自先妻云亡,凡事罔知所措,幸得雍子种种用力,稍宽燋烦。两日来觉眠食粗佳,但衰年无绪,终是苦恼。小儿时去东衡,营治丧事,略有次第,择九月初四日安厝,势在朔旦日起灵,区区欲躬诣丈室,拜屈尊者为先妻起灵掩土,亦想师父寻常爱念之笃,勤勤授记。先妻余师父所言所惠字所付话头,未尝顷刻忘,今日至此,实是可怜。师父无奈何,只得特为力疾出山,庶见三生结集,非一时偶然会合之薄缘耳。弟子本当亲去礼拜,而老病不可去,欲令小儿去,又以丧葬事繁,萃于此子,又去不得,故专俯月师兄代陈下情,惟师父慈悲必肯为弟子一来,若蒙以他故见拒,则是师父于亡妻,不复有慈悲之念,而有生死之异也,孟頫复何言哉。临纸不胜哀痛涕泣徯望之至,不备。八月廿二日弟子孟頫和南拜覆中峰大和上尊者尊前。

复制 赵孟頫 《丹药帖》

杭州福神观记

形式:

杭州西湖古称秀丽甲于江南,环湖多仙佛之居,宅幽临旷,金碧相望。宋祠太乙神为宫者二,其在孤山者,表曰西太乙宫,宫之北曰为断桥,桥左为福神观,本宋赵氏故宅。长堤古柳映带檐梠,居游者以为距城密迩,而尽挹湖山之胜,宜为明灵宴娭之所。 至元宫自孤山徏焉,学道修真之士巾屦云会顾,褊隘不能容,乃购黄山桥杨氏故园,劗夷经度,大弘廞规。凡观之层楼厦屋、榱桷甓瓦,悉撤其旧,以营新构。而观所存,仅颓垣敝宇,杂以蓁薉。虽神无定在,不囿形迹,而人事兴废,过者亦为之叹惋。 大德丁未,全德靖明弘道真人张公惟一,荣被玺书,领西太乙宫事。公以祠官祝釐,便蕃锡宠,黄冠羽服。邈自山林,来游京国者,公与语辄少许:“可有以钱唐崔君汝晋名闻?”公喜溢颜面曰:“福神观吾有属矣!支倾补坏,惟汝晋其能。”使者奉书币,以礼命崔君曰:“公实知我其何辞。”于是,卜吉肇工、倾赀抡材,重门外扃,两庑翼卫,为殿周阿,以奉三清。又建福神观殿,以祀玄武。像设邃严,圬塓完美,悬钟有亭,函丈有室,堂、库、庖、湢,各有攸处。 始延祐戊午八月,未期年而大备。张公惟一奏曰:“明道冲正玄逸法师,西湖福神观主持,提点臣崔汝晋,重建福神观成。乞降纶音,辉贲林谷,以振玄风,以崇毖祀。”制曰:“可。”惟张公克知崔君,君亦不负所知。古之人神交气,应有不一接言笑,而意已孚者,信若此者哉! 吾尝观老氏之道,以虚无为宗,以清静无为为用。后世殊庭珍馆,儗诸神山务极缮治,其说始于学仙者流。然知道者,则曰:“吾恬澹冲寂,见素而抱朴,虽混迹列肆之市,连云之第,而是心常泊如,故曰: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吾于是得道之妙焉,廞有矫亢之伦未忘乎?世故则内热而外胶,虽草衣粝食、岩居川饮,其于道犹拾沈也。” 今崔君捐厚积以饰灵宫,外杂嚣氛,而中慕玄奥,抑亦有见于此乎?余又以知,事之成亏,皆系乎得人与否。今之轮奂翚飞,皆昔之荒蹊蔓草也。神依人而行,人事兴则神道立,山明波净,坛宇穆清。羽盖蜺旌,肸蠁来假,将导迎景况于无有穷已。崔君来谒余文勒诸贞石,乃为具识颠末,以昭示来者。祠有林山处士像,崔君以事其父,亦庶几老氏孝慈之旨云。 延祐七年正月望,承德郎佥、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司事。邓文原记,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赵孟頫书并篆题。

复制 邓文原 《杭州福神观记》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