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淮阳还里中抵舍一夕即为通川之行的拼音版

  • huái
    yáng
    hái
    zhōng
    shě
    wéi
    tōng
    chuān
    zhī
    xíng
  • zhāng
    shào
    wén
  • de
    guī
    lái
    wèi
    ān
    yòu
    xié
    shū
    jiàn
    shàng
    jiāng
    gān
  • péi
    qīn
    huà
    qíng
    kōng
    zhǐ
    shān
    shuō
    fèi
    gān
  • chéng
    lái
    yǎo
    yǎo
    tiān
    zhào
    màn
    màn
  • xiāng
    yòu
    bèi
    jiāng
    yún
    xiě
    shī
    chéng
    nán
张绍文介绍和张绍文诗词大全

张绍文

张绍文,字庶成,号樵寄翁,南徐(今江苏镇江)人。矩子。事见《诗苑众芳》。今录诗十七首。...
复制作者 张绍文
猜您喜欢

文王世子第八

形式:

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乃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王季复膳,然后亦复初。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命膳宰曰:“末有原!”应曰:“诺。”然后退。 武王帅而行之,不敢有加焉。文王有疾,武王不说冠带而养。文王一饭,亦一饭,文王再饭,亦再饭。旬有二日乃间。 文王谓武王曰:“女何梦矣?”武王对曰:“梦帝与我九龄。”文王曰:“女以为何也?”武王曰:“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文王曰:“非也。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我百尔九十,吾与尔三焉。”文王九十七乃终,武王九十三而终。 成王幼,不能莅阼,周公相,践阼而治。抗世子法于伯禽,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长幼之道也。成王有过,则挞伯禽,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文王之为世子也。 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皆于东序。小乐正学干,大胥赞之。师学戈,龠师丞赞之,胥鼓南。春诵夏弦,大师诏之;瞽宗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礼在瞽宗,书在上庠。 凡祭与养老,乞言合语之礼,皆小乐正诏之于东序。大乐正学舞干戚,语说,命乞言,皆大乐正授数,大司成论说在东序。凡侍坐于大司成者,远近问三席,可以问。终则负墙,列事未尽,不问。 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及行事,必以币。凡释奠者,必有合也,有国故则否。凡大合乐,必遂养老。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曲艺皆誓之,以待又语。三而有一焉,乃进其等,以其序,谓之郊人。远之于成均以及取爵于上尊也。始立学者,既兴器用币,然后释菜,不舞不授器,乃退。傧于东序,一献,无介语可也。 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立大傅少傅以养之,欲知其父子君臣之道也。大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观大傅之德行而审喻之。大傅在前,少傅在后;入则有保,出则有师,是以教喻而德成也。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记》曰:“虞夏商周,有师保,有疑丞,设四辅及三公。不必备,唯其人。”语使能也。君子曰德,德成而教尊,教尊而官正,官正而国治,君之谓也。仲尼曰:“昔者周公摄政,践阼而治,抗世子法于伯禽,所以善成王也。闻之曰:‘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于君则为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周公优为之,是故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成王幼,不能莅阼,以为世子,则无为也,是故抗世子法于伯禽,使之与成王居,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长幼之义也。君之于世子也,亲则父也,尊则君也。有父之亲,有君之尊,然后兼天下而有之。是故,养世子不可不慎也。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世子而已。其齿于学之谓也。故世子齿于学,国人观之曰:“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有父在则礼然。”然而众知父子之道矣。其二曰:“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有君在则礼然。”然而众著于君臣之义也。其三曰:“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长长也。”然而众知长幼之节矣。故父在斯为子,居在斯谓之臣,君子与臣之节,所以尊君亲亲也。故学之为父子焉,学之为君臣焉,学之为长幼焉,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得,而国治。语曰:“乐正司业,父师司成,一有元良,万国以贞。”世子之谓也。周公践阼。 庶子之正于公族者,教之以孝弟睦友子爱,明父子之义,长幼之序。其朝于公,内朝则东面北上,臣有贵者以齿。其在外朝,则以官,司士为之。其在宗庙之中,则如外朝之位,宗人授事,以爵以官,其登献受爵,则以上嗣。 庶子治之,虽有三命,不逾父兄,其公大事,则以其丧服之精粗为序。虽于公族之丧亦如之,以次主人。若公之族燕,则异姓为宾,膳宰为主人,公与父兄齿。族食,世降一等。 其在军,则守于公祢。公若有出疆之政,庶子以公族之无事者守于公宫,正室守大庙,诸父守贵宫贵室,诸子诸孙守下宫下室。五庙之孙,祖庙未毁,虽为庶人,冠、取妻必告,死必赴,练祥则告。族之相为也,宜吊不吊,宜免不免,有司罚之。至于赙承含,皆有正焉。 公族其有死罪,则磬于甸人。其刑罪,则纤专刂,亦告于甸人。公族无宫刑。狱成,有司谳于公。其死罪,则曰某之罪在大辟;其刑罪,则曰某之罪在小辟。公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公又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及三宥,不对,走出,致刑于甸人。公又使人追之曰:“虽然,必赦之。”有司对曰:“无及也!”反命于公,公素服不举,为之变,如其伦之丧。无服,亲哭之。 公族朝于内朝,内亲也。虽有贵者以齿,明父子也。外朝以官,体异姓也。宗庙之中,以爵为位,崇德也。宗人授事以官,尊贤也。登受爵以上嗣,尊祖之道也。丧纪以服之轻重为序,不夺人亲也。公与族燕则以齿,而孝弟之道达矣。其族食世降一等,亲亲之杀也。战则守于公祢,孝爱之深也。正室守大庙,尊宗室,而君臣之道著矣。诸父诸兄有守贵室,子弟守下室,而让道达矣。五庙之孙,祖庙未毁,虽及庶人,冠、取妻必告,死必赴,不忘亲也。亲未绝而列于庶人,贱无能也。敬吊临赙,睦友之道也。古者庶子之官治,而邦国有伦邦国有伦,而众乡方矣。公族之罪,虽亲不以犯有司,正术也,所以体百姓也。刑于隐者,不与国人虑兄弟也。弗吊,弗为服,哭于异姓之庙,为忝祖远之也。素服居外,不听乐,私丧之也,骨肉之亲无绝也。公族无宫刑,不剪其类也。 天子视学,大昕鼓徵,所以警众也。众至,然后天子至,乃命有司行事,兴秩节,祭先师先圣焉。有司行事反命,始之养也。适东序,释奠于先老,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适馔省醴,养老之珍具,遂发咏焉,退,修之以孝养也。反,登歌《清庙》,既歌而语,以成之也。言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合德音之致,礼之大者也。下管象,舞大武,大合众以事,达有神,兴有德也。正君臣之位,贵贱之等焉,而上下之义行矣。有司告以乐阕,王乃命公侯伯子男及群吏曰:“反,养老幼于东序”,终之以仁也。是故,圣人之记事也,虑之以大,爱之以敬,行之以礼,修之以孝养,纪之以义,终之以仁。是故古之人一举事,而众皆知其德之备也。古之君子,举大事,必慎其终始,而众安得不喻焉?《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世子》之《记》曰:“朝夕至于大寝之门外,问于内竖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今日安。’世子乃有喜色。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世子,世子色忧不满容。内竖言复初,然后亦复初。”朝夕之食上,世子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羞。必知所进,以命膳宰,然后退。若内竖言疾,则世子亲齐玄而养。膳宰之馔,必敬视之,疾之药,必亲尝之。尝馔善,则世子亦能食;尝馔寡,世子亦不能饱。以至于复初,然后亦复初。

复制 戴圣 《文王世子第八》

礼记 儒行

形式: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 哀公曰:「敢问儒行。」孔子对曰:「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 哀公命席。孔子侍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衣冠中,动作慎,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小则如愧,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 儒有居处齐难,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豫有如此者。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难得而易禄也,易禄而难畜也,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劳而后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有如此者。 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鸷虫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其居处不淫,其饮食不溽;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谄。其仕有如此者。 「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适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其忧思有如此者。 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礼之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之法,举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 「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君得其志,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 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难相死也;久相待也,远相致也。其任举有如此者。 儒有澡身而浴德,陈言而伏,静而正之,上弗知也;粗而翘之,又不急为也;不临深而为高,不加少而为多;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也。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近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其规为有如此者。 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孙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此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让有如此者。 儒有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不慁君王,不累长上,不闵有司,故曰儒。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 孔子至舍,哀公馆之,闻此言也,言加信,行加义:「终没吾世,不敢以儒为戏。」

复制 戴圣 《礼记 儒行》

虽有嘉肴

形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复制 戴圣 《虽有嘉肴》

宣公(元年~十八年)

形式:

◇宣公元年 春王正月,公即位。继弑君不言即位,此其言即位何?其意也。公子遂如齐逆女。 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遂何以不称公子?一事而再见者,卒名也。夫人何以不称姜氏?贬。曷为贬?讥丧娶也。丧娶者公也,则曷为贬夫人?内无贬于公之道也。内无贬于公之道则曷为贬夫人?夫人与公一体也。其称妇何?有姑之辞也。 夏,季孙行父如齐。晋放其大夫胥甲父于卫。放之者何?犹曰无去是云尔。然则何言尔?近正也。此其为近正奈何?古者大夫已去,三年待放。君放之非也,大夫待放正也。古者臣有大丧,则君三年不呼其门。已练可以弁冕,服金革之事。君使之非也,臣行之礼也。闵子要絰而服事。既而曰:「若此乎古之道,不即人心。」退而致仕。孔子盖善之也。 公会齐侯于平州。 公子遂如齐。 六月,齐人取济西田。外取邑不书,此何以书?所以赂齐也。曷为赂齐?为弑子赤之赂也。秋,邾娄子来朝。 楚子、郑人侵陈,遂侵宋。 晋赵盾帅师救陈。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会晋师于斐林,伐郑。此晋赵盾之师也。曷为不言赵盾之师?君不会大夫之辞也。 冬,晋赵穿帅师侵柳。柳者何?天子之邑也。曷为不系乎周?不与伐天子也。 晋人、宋人伐郑。 ◇宣公二年 春王二月壬子,宋华元帅师及郑公子归生帅师战于大棘,宋师败绩,获宋华元。 秦师伐晋。 夏,晋人、宋人、卫人、陈人侵郑。 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 冬十月乙亥,天王崩。 ◇宣公三年 春王正月,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犹三望。其言之何?缓也。曷为不复卜?养牲养二卜。帝牲不吉,则扳稷牲而卜之。帝牲在于涤三月,于稷者唯具是视。郊则曷为必祭稷?王者必以其祖配。王者则曷为必以其祖配?自内出者无匹不行,自外至者无主不止。葬匡王。 楚子伐贲浑戎。 夏,楚人侵郑。 秋,赤狄侵齐。宋师围曹。 冬十月丙戌,郑伯兰卒。 葬郑缪公。 ◇宣公四年 春王正月,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此平莒也,其言不肯何?辞取向也。 秦伯稻卒。 夏天六月乙酉,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 赤狄侵齐。 秋,公如齐。 公至自齐。 冬,楚子伐郑。 ◇宣公五年 春,公如齐。 夏,公至自齐。 秋九月,齐高固来逆子叔姬。叔孙得臣卒。 冬,齐高固及子叔姬来。何言乎高固之来?言叔姬之来而不言高固之来则不可。子公羊子曰:「其诸为其双双而俱至者与。」 楚人伐郑。 ◇宣公六年 春,晋赵盾、卫孙免侵陈。赵盾弑君,此其复见何?亲弑君者赵穿也。亲弑君者赵穿,则曷为加之赵盾?不讨贼也。何以谓之不讨贼?晋史书贼曰「晋赵盾弑其君夷□。」赵盾曰:「天乎无辜!吾不弑君,谁谓吾弑君者乎?」史曰:「尔为仁为义,人弑尔君,而复国不讨贼,此非弑君如何?」赵盾之复国奈何?灵公为无道,使诸大夫皆内朝,然后处乎台上引弹而弹之,已趋而辟丸,是乐而已矣。赵盾已朝而出,与诸大夫立于朝,有人荷畚,自闺而出者。赵盾曰:「彼何也,夫畚曷为出乎闺?」呼之不至,曰:「子大夫也,欲视之则就而视之。」赵盾就而视之,则赫然死人也。赵盾曰:「是何也?」曰:「膳宰也,熊蹯不熟,公怒以斗挚而杀之,支解将使我弃之。」赵盾曰:「嘻!」趋而入。灵公望见赵盾诉而再拜。赵盾逡巡北面再拜稽首,趋而出,灵公心怍焉,欲杀之。于是使勇士某者往杀之,勇士入其大门,则无人门焉者;入其闺,则无人闺焉者;上其堂,则无人焉。俯而窥其户,方食鱼飧。勇士曰:「嘻!子诚仁人也!吾入子之大门,则无人焉;入子之闺,则无人焉;上子之堂,则无人焉;是子之易也。子为晋国重卿而食鱼飧,是子之俭也。君将使我杀子,吾不忍杀子也。虽然,吾亦不可复见吾君矣。」遂刎颈而死。灵公闻之怒,滋欲杀之甚,众莫可使往者。于是伏甲于宫中,召赵盾而食之。赵盾之车右祁弥明者,国之力士也,仡然从乎赵盾而入,放乎堂下而立。赵盾已食,灵公谓盾曰:「吾闻子之剑,盖利剑也,子以示我,吾将观焉。」赵盾起将进剑,祁弥明自下呼之曰:「盾食饱则出,何故拔剑于君所?」赵盾知之,躇阶而走。灵公有周狗,谓之獒,呼獒而属之,獒亦躇阶而从之。祁弥明逆而唆之,绝其颔。赵盾顾曰:「君之獒不若臣之獒也!」然而宫中申鼓而起,有起于甲中者抱赵盾而乘之。赵盾顾曰:「吾何以得此于子?」曰:「子某时所食活我于暴桑下者也。」赵盾曰:「子名为谁?」曰:「吾君孰为介?子之乘矣,何问吾名?」赵盾驱而出,众无留之者。赵穿缘民众不说,起弑灵公,然后迎赵盾而入,与之立于朝,而立成公黑臀。 夏四月。 秋八月,□众。 冬十月。◇宣公七年春,卫侯使孙良夫来盟。夏,公会齐侯伐莱。秋,公至自伐莱。 大旱。 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于黑壤。 ◇宣公八年 春,公至自会。 夏六月,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其言至黄乃复何?有疾也。何言乎有疾乃复?讥。何讥尔?大夫以君命出,闻丧徐行而不反。 辛巳,有事于太庙。 仲遂卒于垂。仲遂者何?公子遂也。何以不称公子?贬。曷为贬?为弑子赤贬。然则曷为不于其弑焉贬?于文则无罪。于子则无年。壬午,犹绎。《万》入去龠。绎者何?祭之明日也。《万》者何?干舞也。龠者何?龠舞也。其言《万》入去龠何?去其有声者,废其无声者,存其心焉尔。存其心焉尔者何?知其不可而为之也。犹者何?通可以已也。戊子,夫人熊氏薨。 晋师、白狄伐秦。 楚人灭舒、蓼。 秋七月甲子,日有食之,既。 冬十月己丑,葬我小君顷熊。雨,不克葬。庚寅,日中而克葬。顷熊者何?宣公之母也。而者何?难也。乃者何?难也。曷为或言而言乃?乃难乎而也。 城平阳。 楚国伐陈。 ◇宣公九年 春王正月,公如齐。 公至自齐。 夏,仲孙蔑如京师。 齐侯伐莱。 秋,取根牟。根牟者何?邾娄之邑也。曷为不系乎邾娄?讳亟也。 八月,滕子卒。九月,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会于扈。 晋荀林父帅师伐陈。 辛酉,晋侯黑臀卒于扈。扈者何?晋之邑也。诸侯卒其封内不地,此何以地?卒于会,故地也。未出其地,故不言会也。冬十月癸酉,卫侯郑卒。 宋人围滕。 楚子伐郑。晋郤缺帅师救郑。 陈杀其大夫泄冶。◇宣公十年 春,公如齐。公至自齐。齐人归我济西田。齐已取之矣,其言我何?言我者未绝于我也。曷为未绝于我?齐已言取之矣,其实未之齐也。 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己巳,齐侯元卒。 齐崔氏出奔卫。崔氏者何?齐大夫也。其称崔氏何?贬。曷为贬?讥世卿,世卿非礼也。 公如齐。五月,公至自齐。癸巳,陈夏征舒弑其君平国。六月,宋师伐滕。 公孙归父如齐,葬齐惠公。 晋人、宋人、卫人、曹人伐郑。 秋,天王使王季子来聘。王季子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称王季子何?贵也。其贵奈何?母弟也。 公孙归父帅师伐邾娄,取蒌。大水。 季孙行父如齐。 冬,公孙归父如齐。 齐侯使国佐来聘。 饥。何以书?以重书也。 楚子伐郑。 ◇宣公十一年 春王正月。 夏,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 公孙归父会齐人伐莒。秋,晋侯会狄于欑函。 冬十月,楚人杀陈夏征舒。此楚子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不与外讨也。不与外讨者,因其讨乎外而不与也,虽内讨亦不与也。曷为不与?实与而文不与。文曷为不与?诸侯之义不得专讨也。诸侯之义不得专讨,则其曰实与之何?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天下诸侯有为无道者,臣弑君,子弑父,力能讨之,则讨之可也。 丁亥,楚子入陈,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此皆大夫也,其言纳何?纳公党与也。 ◇宣公十二年春,葬陈灵公。讨此贼者非臣子也,何以书葬?君子辞也。楚已讨之矣,臣子虽欲讨之而无所讨也。 楚子围郑。 夏六月乙卯,晋荀林父帅师及楚子战于邲,晋师败绩。大夫不敌君,此其称名氏以敌楚子何?不与晋而与楚子为礼也。曷为不与晋而与楚子为礼也?庄王伐郑,胜乎皇门,放乎路衢。郑伯肉袒,左执茅旌,右执鸾刀,以逆庄王曰:「寡人无良,边垂之臣,以干天祸,是以使君王沛焉,辱到敝邑。君如矜此丧人,锡之不毛之地,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请唯君王之命。」庄王曰:「君之不令臣交易为言,是以使寡人得见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庄王亲自手旌,左右□军退舍七里。将军子重谏曰:「南郢之与郑相去数千里,诸大夫死者数人,厮役扈养,死者数百人,今君胜郑而不有,无乃失民臣之力乎?」庄王曰:「古者杅不穿皮不蠹,则不出于四方。是以君子笃于礼而薄于利,要其人而不要其土,告从,不赦不详,吾以不详道民,灾及吾身,何日之有?」既则晋师之救郑者至,曰:「请战。」庄王许诺。将军子重谏曰:「晋,大国也,王师淹病矣,君请勿许也。」庄王曰:「弱者吾威之,强者吾辟之,是以使寡人无以立乎天下?」令之还师而逆晋寇。庄王鼓之,晋师大败,晋众之走者,舟中之指可掬矣。庄王曰:「嘻!吾两君不相好,百姓何罪?」令之还师而佚晋寇。 秋七月。 冬十有二月戊寅,楚子灭萧。 晋人、宋人、卫人、曹人同盟于清丘。 宋师伐陈。 卫人救陈。 ◇宣公十三年 春,齐师伐卫。 夏,楚子伐宋。秋,□众。冬,晋杀其大夫先縠。 ◇宣公十四年春,卫杀其大夫孔达。 夏五月壬申,曹伯寿卒。 晋侯伐郑。 秋九月,楚子围宋。 葬曹文公。 冬,公孙归父会齐侯于谷。 ◇宣公十五年春,公孙归父会楚子于宋。 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外平不书。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已也。何大乎其平乎已?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华元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也。」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揖而去之,反于庄王。庄王曰:「何如?」司马子反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庄王曰:「诺。舍而止。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引师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平乎已也。此皆大夫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平者在下也。 六月癸卯,晋师灭赤狄潞氏,以潞子婴儿归。潞何以称子?潞子之为善也,躬足以亡尔。虽然,君子不可不记也。离于夷狄,而未能合于中国,晋师伐之,中国不救,狄人不有,是以亡也。 秦人伐晋。 王札子杀召伯、毛伯。王札子者何?长庶之号也。 秋。□众。 仲孙蔑会齐高固于牟娄。 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初税亩何以书?讥。何讥尔?讥始履亩而税也。何讥乎始履亩而税?古者什一而藉。古者曷为什一而藉?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多乎什一,大桀小桀。寡乎什一,大貉小貉。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什一行而颂声作矣。 冬,蝝生。未有言蝝生者,此其言蝝生何?蝝生不书,此何以书?幸之也。幸之者何?犹曰受之云尔。受之云尔者何?上变古易常,应是而有天灾,其诸则宜于此焉变矣。 饥。◇宣公十六年 春王正月,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 夏,成周宣谢灾。成周者何?东周也。宣谢者何?宣宫之谢也。何言乎成周宣谢灾?乐器藏焉尔。成周宣谢灾何以书?记灾也。外灾不书,此何以书?新周也。 秋,郯伯姬来归。 冬,大有年。 ◇宣公十七年 春王正月庚子,许男锡我卒。 丁未,蔡侯申卒。 夏,葬许昭公。 葬蔡文公。 六月癸卯,日有食之。己未,公会晋侯、卫侯、曹伯、邾娄子同盟于断道。 秋,公至自会。冬十有一月壬午,公弟叔肝卒。 ◇宣公十八年 春,晋侯、卫世子臧伐齐。 公伐杞。 夏四月。 秋七月,邾娄人戕鄫子于鄫。戕鄫子于郐者何?残贼而杀之也。 甲戌,楚子旅卒。何以不书葬?吴、楚之君不书葬,辟其号也。 公孙归父如晋。 冬十月壬戌,公薨于路寝。 归父还自晋,至柽,遂奔齐。还者何?善辞也。何善尔?归父使于晋,还自晋,至柽闻君薨家遣,墠帷哭君成踊,反命乎介,自是走之齐。

复制 公羊高 《宣公(元年~十八年)》
类型:

哀公(元年~十四年)

形式:

◇哀公元年 春王正月,公即位。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 鼷鼠食郊牛,改卜牛。 夏四月辛巳,郊。秋,齐侯、卫侯伐晋。 冬,仲孙何忌帅师伐邾娄。 ◇哀公二年 春王二月,季孙斯、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伐邾娄,取漷东田及沂西田。癸巳,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及邾娄子盟于句绎。夏四月丙子,卫侯元卒。滕子来朝。 晋赵鞅帅师纳卫世子蒯聩于戚。戚者何?卫之邑也。曷为不言入于卫?父有子,子不得有父也。 秋八月甲戌,晋赵鞅帅师及郑轩达帅师战于栗,郑师败绩。冬十月,葬卫灵公。 十有一月,蔡迁于州来。蔡杀其大夫公子驷。 ◇哀公三年春,齐国夏、卫石曼姑帅师围戚。齐国夏曷为与卫石曼姑帅师围戚?伯讨也。此其为伯讨奈何?曼姑受命乎灵公而立辙,以曼姑之义为固,可以距之也。辙者曷为者也?蒯聩之子也。然则曷为不立蒯聩而立辙?蒯聩为无道,灵公逐蒯聩而立辙。然则辙之义可以立乎?曰:「可。」其可奈何?不以父命辞王父命,以王父命辞父命,是父之行乎子也。不以家事辞王事,以王事辞家事,是上之行乎下也。 夏四月甲午,地震。五月辛卯,桓宫、僖宫灾。此皆毁庙也,其言灾何?复立也。曷为不言其复立?《春秋》见者不复见也。何以不言及?敌也。何以书?记灾也。 季孙斯、叔孙州仇帅师城开阳。 宋乐髡帅师伐曹。 秋七月丙子,季孙斯卒。蔡人放其大夫公孙猎于吴。冬十月癸卯,秦伯卒。 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邾娄。 ◇哀公四年 春王三月庚戌,盗杀蔡侯申。弑君贱者穷诸人,此其称盗以弑何?贱乎贱者也。贱乎贱者孰谓?谓罪人也。 葬公孙辰出奔吴。蔡秦惠公。 宋人执小邾娄子。 夏,蔡杀其大夫公孙归姓、公孙霍。 晋人执戎曼子赤归于楚。赤者何?戎曼子之名也。其言归于楚何?子北宫子曰:「辟伯晋而京师楚也。」 城西郛。 六月辛丑,蒲社灾。蒲社者何?亡国之社也。社者封也,其言灾何?亡国之社盖掩之,掩其上而柴其下。蒲社灾何以书?记灾也。秋八月甲寅,滕子结卒。 冬十有二月,葬蔡昭公。 葬滕顷公。 ◇哀公五年 春,城比。 夏,齐侯伐宋。 晋赵鞅帅师伐卫。 秋九月癸酉,齐侯处臼卒。冬,叔还如齐。 闰月,葬齐景公。闰不书,此何以书?丧以闰数也。丧曷为以闰数?丧数略也。 ◇哀公六年 春,城邾娄葭。 晋赵鞅帅师伐鲜虞。吴伐陈。 夏,齐国夏及高张来奔。 叔还会吴于柤。 秋七月庚寅,楚子轸卒。 齐阳生入于齐。齐陈乞弑其君舍。弑而立者不以当国之辞言之,此其以当国之辞言之何?为谖也。此其为谖奈何?景公谓陈乞曰:「吾欲立舍何如?」陈乞曰:「所乐乎为君者,欲立之则立之,不欲立则不立。君如欲立之,则臣请立之。」阳生谓陈乞曰:「吾闻子盖将不欲立我也。」陈乞曰:「夫千乘之主,将废正而立不正,必杀正者。吾不立子者,所以生子者也,走矣!」与之玉节而走之。景公死而舍立。陈乞使人迎阳生于诸其家。除景公之丧,诸大夫皆在朝,陈乞曰:常之母有鱼菽之祭,愿诸大夫之化我也。」诸大夫皆曰:「诺。」于是皆之陈乞之家坐。陈乞曰:「吾有所为甲,请以示焉。」诸大夫皆曰:「诺。」于是使力士举臣囊而至于中霤,诸大夫见之皆色然而骇,开之则闯然公子阳生也。陈乞曰:「此君也已!」诸大夫不得已皆逡巡北面,再拜稽首而君之尔,自是往弑舍。 冬,仲孙何忌帅师伐邾娄。宋向巢帅师伐曹。 ◇哀公七年 春,宋皇瑗帅师侵郑。 晋魏曼多帅师侵卫。 夏,公会吴于鄫。 秋,公伐邾娄。 八月己酉,入邾娄,以邾娄子益来。入不言伐,此其言伐何?内辞也,若使他人然。邾娄子益何以名?绝。曷为绝之?获也。曷为不言其获?内大恶讳也。 宋人围曹。 冬,郑驷弘帅师救曹。 ◇哀公八年 春王正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阳归。曹伯阳何以名?绝。曷为绝之?灭也。曷为不言其灭?讳同姓之灭也。何讳乎同姓之灭?力能救之而不救也。 吴伐我。夏,齐人取欢及僤。外取邑不书,此何以书?所以赂齐也。曷为赂齐?为以邾娄子益来也。 归邾娄子益于邾娄。 秋七月。冬十有二月癸亥,杞伯过卒。 齐人归欢及僤。 ◇哀公九年 春王二月,葬杞僖公。宋皇瑗帅师取郑师于雍丘。其言取之何?易也。其易奈何?诈之也。 夏,楚人伐陈。秋,宋公伐郑。 冬十月。 ◇哀公十年 春王二月,邾娄子益来奔。 公会吴伐齐。 三月戊戌,齐侯阳生卒。 夏,宋人伐郑。 晋赵鞅帅师侵齐。五月,公至自伐齐。葬齐悼公。 卫公孟彄自齐归于卫。薛伯寅卒。 秋,葬薛惠公。 冬,楚公子结帅师伐陈。吴救陈。 ◇哀公十一年 春,齐国书帅师伐我。 夏,陈袁颇出奔郑。 五月,公会吴伐齐。甲戌,齐国书帅师及吴战于艾陵,齐师败绩,获齐国书。 秋七月辛酉,滕子虞母卒。 冬十有一月,葬滕隐公。 卫世叔齐出奔宋。 ◇哀公十二年春,用田赋。何以书?讥。何讥尔?讥始用田赋也。 夏五月甲辰,孟子卒。孟子者何?昭公之夫人也。其称孟子何?讳娶同姓,盖吴女也。 公会吴于橐皋。 秋,公会卫侯、宋皇瑗于运。 宋向巢帅师伐郑。 冬十有二月,□众。何以书?记异也。何异尔?不时也。◇哀公十三年 春,郑轩达帅师取宋师于嵒。其言取之何?易也。其易奈何?诈反也。 夏,许男戌卒。 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吴何以称子?吴主会也。吴主会则曷为先言晋侯?不与夷狄之主中国也。其言及吴子何?会两伯之辞也。不与夷狄之主中国,则曷为以会两伯之辞言之?重吴也。曷为重吴?吴在是则天下诸侯莫敢不至也。 楚公子申帅师伐陈。 于越入吴。秋,公至自会。 晋魏多帅师侵卫。此晋魏曼多也。曷为谓之晋魏多?讥二名,二名非礼也。 葬许元公。 九月,□众。 冬十有一月,有星孛于东方。孛者何?彗星也。其言于东方何?见于旦也。何以书?记异也。 盗杀陈夏彄夫。 十有二月,□众。◇哀公十四年 春,西狩获麟。何以书?记异也。何异尔?非中国之兽也。然则孰狩之?薪采者也。薪采者则微者也,曷为以狩言之?大之也。曷为大之?为获麟大之也。曷为为获麟大之?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春秋》何以始乎隐?祖之所逮闻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何以终乎哀十四年?曰:「备矣!」君子曷为为《春秋》?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则未知其为是与?其诸君子乐道尧、舜之道与?末不亦乐乎尧、舜之知君子也?制《春秋》之义,以俟后圣,以君子之为,亦有乐乎此也。

复制 公羊高 《哀公(元年~十四年)》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