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南苑的拼音版

  • nán
    yuàn
  • zhī
    chún
  • dāng
    shí
    nán
    yuàn
    zuì
    xīn
    shèng
    dōng
    西
  • duō
    shǎo
    yuán
    tíng
    xíng
    dào
    cóng
    héng
    shí
    jìng
    dòng
    chéng
  • xiāng
    fēng
    shí
    huā
    dàng
    cuì
    yǐng
    qiān
    xíng
    liǔ
    shù
  • bèi
    rén
    céng
    jiè
    zhù
    duān
    líng
马之纯介绍和马之纯诗词大全

马之纯

宋婺州东阳人,字师文,号野亭。孝宗隆兴元年进士。知徽州比较务。受知张栻,潜心经籍,究极六经诸子百家,人称茂陵先生。宁宗庆元间主管江东转运司文字。有《尚书中庸论语说》、《周礼随释》、《左传类编》、《纪事......
复制作者 马之纯
猜您喜欢

本草纲目 · 草部 · 牵牛子

形式:

释名 黑丑、草金铃、盆甑草、狗耳草。 气味 (子)苦、寒、有毒。 主治 大便不通。用牵牛子半生半熟,研为末。每服二钱,姜汤送下。又方:加大黄等分。又方:加生槟榔等分。 水盅胀满。用白牵牛、黑牵牛各取头末二钱,大麦面四两,和成烧饼,临星时烙熟食下,以茶送服。降气为验。 水肿尿涩。用牵牛研末,每服一匙,以小便通利为度。 浮肿气促,坐卧不安。用牵牛子二两,微炒,捣成末,浸乌牛尿中一夜,天明后加入葱白一把,煎开十多次,分二次安心服下。水从不便排出。 脚肿。用牵牛子捣成末,加蜜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五丸生姜汤送下。服药至小便通利为止。 小儿肿病,大小便不利。用黑牵牛、白牵牛各二两,炒取头末,加水和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萝卜煎汤送下。 风热赤眼,用白牵牛末,加葱白同煮,研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丸,葱汤送下,服毕,睡半时。 脸上粉刺。用黑牵牛末,调入面脂药中,每日洗搽脸部。 一切痈疸,无名肿毒。用黑白牵牛各一合,布包捶碎,加好醋一碗,熬至八成,露一宿,次日五更温服。以大便出脓血为妙。此方名“济世散”。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牵牛子》

本草纲目 · 草部 · 紫葳

形式:

释名 凌霄、陵苕、陵时、女葳、茇华、武威、瞿陵、鬼目。 气味 (花、根)酸、微寒、无毒。(茎、叶)苦、平、无毒。 主治 妇女血崩。用凌霄花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后服四物汤。 粪后下血。用凌霄花浸酒,随时饮服。 消渴。用凌霄花一两,捣碎,加水一碗半,煎成一碗,分二次服下。 通身风痒。用凌霄花为末,服一钱,酒送下。 大风疠疾。用凌霄五钱,地龙(焙)、僵蚕(炒)、全蝎(炒)各七个,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温酒送下。以出臭汗为效。 悲羊疮(满脸满头,温烂成疮,延及两耳,痒而出水)。用凌霄花及叶煎汤,每日搽洗。 月经不行。用凌霄花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温酒送下。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紫葳》

本草纲目 · 草部 · 羊蹄

形式:

释名 蓄、秃菜、败毒菜、牛舌菜、羊蹄大黄、鬼目、东方宿、连虫陆、水黄芹,子名金荞麦。 气味 (根)苦、寒、无毒。 主治 结肠(便闭)。用羊蹄根一两,加水一大碗,煎至六成,温服。 肠风下血。用羊蹄根洗净,切细,加连皮老姜各半碗,是炒赤,以酒淬过,去渣,适量饮服。 喉痹。用羊蹄根,在陈醋中研成泥。先以布把喉外擦红,再把药涂上。 顽癣。用羊蹄根绞出汁,加轻粉少许,调成膏涂癣上,三、五次即愈。又方:用羊蹄根五升,在桑柴火上煮开四、五次,取汁洗癣,同时以羊蹄汁和矾末涂搽。 湿癣(痒不可忍,出黄水,愈后易复发)。用羊蹄根捣烂,和醋调匀涂搽。过一阵,用冷水洗去。一天治一次。析采得的羊蹄磨醋涂癣,有奇效。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羊蹄》

本草纲目 · 草部 · 水萍

形式:

气味 辛、寒、无毒。 主治 伤寒。用紫背浮萍一钱、犀角悄半钱、钩藤钩几个,共研为末。每服半钱,蜜水调下,以出汗为度。 消渴。喝水甚多,用浮萍捣汁服。又方:用干浮萍、栝楼根,等分为末,加入乳汁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空心服二十丸。痛三年者,服药数日可愈。 水肿,小便不利,用浮萍晒干,研为末。每服一匙,开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吐血。用紫背浮萍(炽)半两、黄芪(炙)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姜蜜水调下。 中小毒病(手足指冷至膝肘)。用浮萍晒干,研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 脱肛。用紫背浮萍为末,干敷患处。此方名“水圣散”。 风热隐疹。用浮萍(蒸过,焙干)、牛蒡子(酒煮,晒干,炒)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至二钱,薄荷送下。一天服二次。 风热丹毒。用浮萍捣汁涂搽。 汗斑癜风。夏季收紫背浮萍晒干,每了四两煎水洗浴,并以萍直接搽抹。水中加汉防己二钱亦可。 大风疠疾。春末采浮萍草,淘三、五次,窨三、五日,焙为末。避日光收存。每服三钱,饭前服,温酒送下。忌食猪肉、消风散五两。每服五钱,水煎,频饮。同时以浮萍煎汤洗浴。 毒肿初起。用浮萍捣烂敷患处。 烧烟去蚊。夏季取浮萍阴干烧成回,可将蚊虫熏去。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水萍》

本草纲目 · 草部 · 石胡荽

形式:

释名 天胡荽、野园荽、鹅不食草、鸡肠草。 气味 辛、寒、无毒。 主治 痰喘。用石胡荽左杨汁,和酒服。 目疾,翳障(目赤肿胀,羞明昏暗,隐涩疼痛,眵泪风痒,鼻塞头痛,外翳扳睛)。用石胡荽(晒干)二钱,青黛、川芎各一钱,共研为末。先含水一口,取药末如米大一小撮嗅入鼻内,以泪出为度。有的配方中减去青黛。此方名为“碧云散”。 塞鼻治翳。治法总结为诗歌一首:赤眼之余翳忽生,草中鹅不食为名,塞入鼻内频频换,三日之间复旧明。 牙痛。用棉裹鹅不食草,怀干研末,嗅入与牙痛同侧的鼻孔中。 一切肿毒。用石胡荽一把、穿山甲(浇存性)七分、当归尾三钱,共捣烂,加酒一碗,绞汁服,以渣敷患处。 湿毒胫疮。夏季采石胡荽,晒收为末,每取末五钱、汞粉五分,加桐油调成膏。先以茶洗净患处,然后贴膏包好。将有黄水流出。五、六日病愈。 脾寒疟疾。用石胡荽一把,捣取汁半碗,加酒半碗服下,甚效。 痔疮肿痛。用石胡荽捣烂敷贴。

复制 李时珍 《本草纲目 · 草部 · 石胡荽》
类型:
唐诗三百首 | 小学古诗大全 | 初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古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李白诗词大全 |

微信扫一扫

古诗林诗词